這位姓茍的典客大人一邊小心陪著不是,一邊著令巴國侍衛(wèi)即刻追查兇手下落。
同一時間,兩國使團各有一匹快馬,分別向開明國和巴國都城方向疾馳而去,要把此間變故,第一時間報告各自的大王。
卻說杜軒小心翼翼地靠近馬車,就著留守在側的侍衛(wèi)的火把,往馬車里一望,整個人如墜冰窟。
月兒姑娘死了!
姑娘身上還穿著剛剛那件衣服,半靠在馬車上,她那張俏麗的臉上,寫滿驚訝之色,似乎至死也不敢相信,那名神秘的刺客會對自己下手。
她的脖子,明顯被利刃劃過,傷口狠細很深,顯示出兇手出手的精準和狠辣。
面對九品巔峰以上的存在,七品的月兒姑娘自然沒有反抗之力。
杜軒再次查看了一眼慘死的月兒姑娘,假裝無法忍受眼前的血腥場面,哇的一聲哭出聲來,然后兀自走向自己的馬車。
死去的長公主是公子泮的姑姑,小公子如此反應太正常不過。
周圍侍從如是想。
為什么會這樣?
一個人躲進馬車里,杜軒百思不得其解。
月兒姑娘被殺,有著太多的疑點,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疑問是,月兒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那輛馬車里?
他和月兒早就預判到,如果再有殺手來襲,目標一定是長公主,呆在杜軒的馬車里,本來就是兩人心照不宣地躲避襲擊的計劃,但是,月兒為什么還要去到那輛馬車上?
還有,兇手到底是誰,目的是什么?難道果然如先前月兒所猜,就是為了激發(fā)開明和巴國之間的矛盾,引發(fā)兩國開戰(zhàn)?如果是這樣,誰是那個在即將到來的風暴中,獲益最大的人?
杜軒心亂如麻,無心理會早已亂作一團的使團駐地,靜靜地感受著被褥之下還殘留著的月兒姑娘的體溫,一種無力的孤獨感吞食著他。
轉瞬天光已亮,模模糊糊睡去的杜軒模模糊糊地醒來。
翻身下了馬車,早有趙大人加派的侍衛(wèi)守在馬車旁邊。
侍衛(wèi)轉告,趙大人連夜決定,即刻帶著長公主的尸體,去往巴國,目的,自然是代表開明國前去興師問罪。
天明即刻趕路,由于身份尊貴的長公主已亡,再不用擔心馬車的顛簸之苦,使團隊伍明顯加快的行程。
此事還不知道會對兩國的關系帶來多大的震動,一種不祥的預感籠罩在眾人心頭,偌大的隊伍變得死氣沉沉,只顧悶頭趕路。
巴國典客茍大人則是亦步亦趨,緊緊跟在趙大人的身后,小意陪著好話。
如此,原本還剩半月的路程,隊伍只是用了十天時間,就已經(jīng)遠遠看見了巴國的都城。
彼時巴國和楚國之間戰(zhàn)爭頻繁,巴國國都數(shù)度西遷,更靠近開明國一側。
使團隊伍來到了一條長長的通道口。通道直通高達的巴國都城門,兩邊遍種柏樹,威嚴聳立。
眾人心下疑惑,推算路程,快馬報信早就應送到巴國國都,知道長公主出事后,巴國應該有所反應才是,為什么眼看就要臨近都城,卻不見巴方動靜?
正在這時,前方城門洞開,一眾巴國樂師魚貫而出,但聽禮樂大作,鐘、鼓、缶等打擊樂器驟響,金石之音齊鳴,竟是歡慶之樂!
下一刻,一群舞者涌出,和著禮樂,歡快舞蹈。巴人好舞,巴舞氣勢恢宏,鏗鏘有力,原本為戰(zhàn)前鼓舞士氣之舞,后成為巴國祭司、慶典之必備舞蹈。
使團上下,看之聞之,莫不面面相面面相覷。這是幾個意思?和親路上長公主遇害,巴人非但沒有表現(xiàn)出應有的歉意和悲慟之色,反倒上演了一通喜迎貴客之禮。
“茍大人!堂堂開明大國,豈容爾等羞辱若此?”
趙大人臉色一沉,勃然大怒。
同樣不明就里的茍大人也是臉色難看,聽趙大人這一怒,堂堂七品劍手,也嚇得兩股微顫,趕緊謝了罪,身影一縱,直向城門口的禮樂隊伍急奔而去。
卻說巴國禮樂隊伍,見自己的典客大人率先迎了上來,也是懵圈的。這不合禮制啊,典客大人不是該親自護送開明使團,來到城門前接受巴國的最高禮節(jié)嗎?
直到茍大人黑著臉,一通責問,禮樂隊伍這才弄明白,原來鬧了個烏龍,巴國只收到信使回報的開明主動提出和親之事,上下無人知曉長公主已在和親路上遇害。
茍大人一聽,心下一沉,長公主遇襲后,自己第一時間就遣了信使快馬加鞭回報消息,這消息為什么沒有送達?
茍大人著令停了歌舞,從速稟告巴王,自己則趕緊回到使團隊伍當中,給趙大人好一通解釋。
“爾等罪過大矣!入城,卻見巴王何如?!?p> 趙大人黑臉不改,一聲令下,反客為主,著令送親使團當即護送著長公主的馬車,直往城門而去。
茍大人自不敢阻擾,趕緊跟在后面。
入得城來,早有一群獲得最新消息的巴國接待官員迎了上來,尷尬著臉,不知道該表達歡迎貴客的喜悅之情,還是該表達對長公主去世的悲傷之情。
“送親使團即到城下,巴王不迎,莫非小看了開明大國?”
趙大人還是黑著臉道。
“大王有令,天色將晚,各使者一路勞頓,但請入殿歇息,大王明日賜宴,共饗使者。”
領頭的一位官員早已看出來者不善,跟前一步,小心翼翼道。
趙大人冷哼一聲,由這位官員領路,帶了眾人,往專供接待使團的一處殿宇行去。
杜軒也早已下了馬車,跟在隊伍當中,神識探出,心下略略一驚,這巴國都城,竟是戒備森嚴,多見七品劍手的氣息。
待及入殿歇下,趙大人即刻摒退無關人員,只留下有官職在身的外交成員,商討接下來的應對事宜,官職最小的杜軒也在其列。
趙大人提出兩點疑問,一是巴國信使何以未能將消息送達巴國都城,二是長公主遇襲之夜,開明使團之間,有兩名伺候長公主的宮女神秘失蹤,這個事件的背后,到底意味著什么?
“或許該問,長公主遇襲,誰是最大的受益者,誰受益最大,誰就是幕后真兇。如果本公子沒猜錯,巴國信使也應該遭遇了不測?!?p> 杜軒背負雙手,小短腿兒邁著小步子,語氣卻是極其嚴肅道。
“阻止信使報信,意圖何為?”
趙大人面露贊許之色,問道。
“為進一步加劇兩國之間的矛盾。送親使團興師問罪之際,巴國仍然一無所知,以禮樂、歌舞迎接,不正好激發(fā)使團怒火?”杜軒道。
“公子泮言之在理,我等且要小心應對,以待大王信使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