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在村里,送禮錢也是有講究的。數(shù)字要吉利,不能帶四。四十、四百這樣的數(shù)字是給主人家沒臉,很讓人心里膈應(yīng)。袁沐沐就記得有次村里有人家里有喜事,有個鄰居拿了四十過來,主人當(dāng)場就把臉摞了下來。這鄰居也不是故意的,錢卷在一起,本來想給的是二十,這多給了二十還被人給臉色看,心里也不怎么舒服。
主要這主人在看到是四十后,當(dāng)著很多人的面把這禮錢給說了出來,這就像是故意給人難看一樣。后來這兩家的交情就淡了,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
這些禮錢,有婆婆在,不分家,基本上都是婆婆收著,還禮也都是婆婆來。在農(nóng)村,結(jié)婚后就分家的很少。不分家走禮是一份,都是婆婆說的算,分家后走禮就是兩份,那就是兩家都有份。窮的時候不分家,省一份禮錢,富裕的時候分開,不在乎那份禮錢。總的來看,分家后小家庭的媳婦生活還松快點。
袁沐沐小時候,很少有婆婆娶了兒媳婦就不干活的,老人都是在地里勞動到干不動。倒是有很多媳婦嫁進來就不下地,除了在家里做飯就是弄孩子。有了孫子,老人看在孫子面上那更是對媳婦和客氣。
當(dāng)然,這是娶了媳婦才能有孫子,沒娶媳婦的那就是光棍。
袁家頂子是個小村,嫁娶在本村的還有不少。袁沐沐小時候有個很頭疼的事就是,一家兩口子,叫男的是叔叔,叫女的就是姑奶奶,你看著輩分亂的。不在本村找,就說不到媳婦了嗎?
二爺爺家的大爺,娶的媳婦本來應(yīng)該是袁沐沐奶奶輩的,結(jié)婚后就成了大娘。這大娘就是貨郎的女兒,在村里沒結(jié)婚的時候輩分大,結(jié)婚后輩分矮了一輩。有和她關(guān)系近的還按著沒結(jié)婚時候的稱呼,袁家這些親戚就按結(jié)婚后的輩分招呼。
這差了一輩還算好稱呼,還有的差的更多。袁沐沐有個四服上的姑姑,就嫁給了自己的曾爺爺輩。本來是爺爺輩的人成了自己女婿,可把這個姑姑的爹給氣壞了。但是吧,這兒女婚事,父母很多時候是拗不過自己兒女的。
還有一個五福服外的姐姐,也看好了自己的爺爺。這個姐姐家里可比上面那個爺爺家厲害多了,把姐姐衣服給扒了下來,鎖在家里。這姐姐也是猛人,就這樣跑到男的家里,算是給了自己老爹沉重一擊。
袁沐沐懂事的時候,這姐姐都有孫子了,在村里還時不時有人提起這事。這說的都是袁家出的故事,其他兩個大姓,也有不少這樣的事,總的來說都差不多。有時代的原因,所有人出去都要介紹信,農(nóng)民不能隨便進城,自然找對象也沒有多大選擇。還有教育的原因,能寫自己的名字就算是文化人,只要出了五福服,一個姓的也能成親,在農(nóng)村很常見。
娶不上媳婦的農(nóng)民很有想法,比如換親,就是兩家換個姑娘當(dāng)自己的兒媳婦。這樣的親家你折騰我閨女,我就折騰你閨女,誰家也落不著好。還有這換親,基本上彩禮聘禮是沒有的,都是嫁閨女娶媳婦,聘禮就是彩禮,沒的折騰人。很多都是給閨女做身衣服,這媳婦就娶到家了。
再就是換親換不成,兩家人不合適,就再找一個,三家人來,怎么有合適的。還有四家、五家的,這就是轉(zhuǎn)親。轉(zhuǎn)親比換親更不靠譜,因為娶的媳婦和自己閨女嫁的人根本就沒什么關(guān)系。這樣的媳婦一般都會受到婆婆的磋磨,日子非??唷?p> 多年的媳婦熬成婆,說的就是這時候的事。這樣的事袁沐沐見的少,聽的多,基本都是奶奶給她講的。天不亮就得起床,給婆婆倒尿罐,伺候婆婆梳頭。要是梳頭梳的不好,拿著綰頭發(fā)的簪子照著媳婦的手就扎。做飯咸了不行,淡了不行,涼了不行,熱了不行。伺候了公婆吃飯,還要伺候丈夫、小叔子、小姑子,再就是自己生的兒女,這些人都吃好了,當(dāng)媳婦的才能吃點剩菜剩湯,餓著是經(jīng)常的事兒。
這樣磋磨媳婦的年代,親上親也是很多母親為自己女兒能過的好一點所做出的比較好的選擇。畢竟,這外甥侄女給自己當(dāng)兒媳,婆婆多少能看親家的面子。所以像袁沐沐家里這樣,幾輩子都是親上親,也不少。姑舅親,輩輩親,說的就是這樣的事。
這些換親、轉(zhuǎn)親,畢竟還是把媳婦當(dāng)人的。再那日子不好,地里沒收成的時候,一籃子地瓜就能換一個大活人當(dāng)媳婦。這樣的媳婦就是婆家買來的,那真是不把媳婦當(dāng)人看。
袁家頂子在舊社會的時候是有地主的,雖然后來土地都平分后,家里還是有點家底。這劉家就用一籃子地瓜干給自己娶不上媳婦的兒子換了個大姑娘當(dāng)媳婦。這個姑娘姓袁,論輩分是袁沐沐的姑姑。
姑姑剛嫁過去的時候,婆婆對她很是不好,干活要干最多的,吃飯要吃最糙的,身體很快就被折騰出病來。沒成親的時候姑姑能頂男勞力用,成親后吃的不好又太累,最后只能掙五分工。這就是在本村,娘家還能照看點,日子還過得下去,不然早被磋磨死了。
再早一點為了給兒子娶媳婦,把媳婦從小就養(yǎng)著這就是童養(yǎng)媳,這也是在袁沐沐奶奶那輩常有的事兒。活不下去的,家里人死了的,小女孩就可能當(dāng)童養(yǎng)媳。童養(yǎng)媳為了活著,可比那些到了成年時才換地瓜干的女孩遭的罪多了。袁家頂子沒有這樣的事兒,袁沐沐奶奶娘家有這樣的事兒。
童養(yǎng)媳沒人權(quán),從小就得在婆婆手里討生活,日子更苦。那時候老太太抽的大煙袋,銅煙袋鍋,敲人是一敲一個包,小媳婦也得受著。到了新社會,童養(yǎng)媳消失了,磋磨媳婦的婆婆一樣還有。
袁沐沐從小到大,見過的惡婆婆真沒有幾個,倒是結(jié)婚后在婆婆嘴里聽到了一個惡婆婆。
婆婆有個姐姐,是一個娘兩個爹,和婆婆不一個姓。婆婆年輕的時候,家里窮,有人就送了兩框地瓜干,說是要大姐當(dāng)媳婦。送瓜干的這人,大姐看過,沒看上,但是瓜干都吃了,沒法子嫁了過去。
嫁過去就碰見了惡婆婆,天天挑唆著自己兒子打媳婦。不光挑唆兒子,還變著法折騰。大姐懷著孩子從家里跑出去跳崖,差點就死了,虧著崖底一棵大樹攔了下。分家,什么東西都不給,要錢要糧一點不耽誤。
受一輩子罪,沒享一點福。一個“孝”字壓在頭上,就讓很多媳婦咬著牙忍著。離婚,那不是容易事,很多人想都沒想過。
袁家頂子,在幾十年里,也只有兩家離婚。這個男人是袁家頂子另外一個大姓的人,論起來是袁沐沐的叔叔。這家的女人袁沐沐叫嬸嬸,年輕的時候是高中生,在自己娘家還當(dāng)過老師,有文化,高考也就差幾分就能上大學(xué)。但是,嫁的男人實在不怎么樣。地里的活不干,整天就是偷雞摸狗,喝酒打牌,回到家就打老婆。
就這樣,女人給他生了兩個孩子,大的是女兒,小的是兒子,這不是挺好?在女兒讀高中的時候,兩個人離婚了。那時候袁沐沐在外面打工,回到家聽母親說,還不怎么相信。這女人十幾年來一直寫日記,每次這男人怎么打她,用什么打她,都記了下來。在法庭上一打開,這婚就離定了。
本來女兒兒子學(xué)習(xí)都不錯,這下子都不上學(xué),家也散了。女人帶著女兒去了城里,后來又找了個人嫁了。男人領(lǐng)著兒子,日子過的稀里嘩啦,家里的房子都被他點火給燒了,兒子輟學(xué)也不管了。還好爹娘還活著,每天還能有飯吃。
堂弟結(jié)婚的時候袁沐沐見過這姑娘,也結(jié)婚了,和丈夫一起經(jīng)營婚禮策劃,過得還不錯。其他的,誰還去關(guān)心呢?
還有一家,就最近幾年。男的比袁沐沐還大好幾歲,年輕的時候憑著臉勾搭了一個小姑娘,結(jié)婚生了個男孩。幾年過去,這男的出了車禍,得拄著雙拐,女的出國打工回來就把這男的給踹了。
袁沐沐母親說,這女的這幾年把這頭家里都摸清楚了,也看著沒錢,這男的老了,身體還不好,女的就把這男的給踹了。也有人嘀咕這女的那幾年年輕沒心眼,這幾年長大了,心眼多了就走了。
沒有人說這女的也一樣付出了八九年的青春,都說這男的吃了虧。
還有男的不回家,在外面有女人,家里老婆孩子也不管。也有女的在村里到處勾搭,男的帶了綠帽子。離婚,在村里也不再是一個沒人敢說的字眼。
當(dāng)然,談戀愛結(jié)婚都是愿打愿挨,別人說什么也沒什么意思。比起那些被婆婆磋磨的媳婦,現(xiàn)在這些敢于離婚的女人都是幸運的。那個時代過去了,現(xiàn)在在農(nóng)村,離婚帶娃的女人也能嫁出去,娶不上媳婦的男人倒是不少。自古就是有剩男無剩女,現(xiàn)在也是。社會發(fā)展到現(xiàn)在,女人的目光不再局限在家庭內(nèi),媳婦婆婆關(guān)系也比以前好多了。
袁沐沐覺著到自己老了,婆媳關(guān)系應(yīng)該會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