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仙俠

聊齋道緣

第八章 聞道

聊齋道緣 雙子星辰.QD 2513 2020-03-27 13:59:02

  李宅院內滿園翠綠,更有紅花朵朵,芳香四溢。這香味并不濃厚,卻聚而不散,透著清甜之意,回蕩在口鼻之間,讓人好像在炎熱的夏天中,吃了冰淇淋一樣,甜甜的,冰冰的,驅除了渾身的熱意。只是可惜,如此美景,卻無人欣賞。

  一個人的讀書聲,有著讓人寧靜的力量,把市井巷弄的嘈雜喧囂之聲,紛紛壓下。這讀書聲如空谷之風,緩緩而來,不刮勁草,卻清晰傳入每個人的耳中,蕩漾心田,令人心生敬畏。

  有一群原本打鬧玩耍的小孩童,卻被這朗讀聲吸引了過來,怔怔望著李宅,目光像是越過了高高的墻頭,看向院落深處,在那抑揚頓挫的讀書聲里,在早就看過的書卷里,在那不識真面目的公子身上,似乎有著某種能吸引人心的東西,無形無質,卻如星辰般璀璨,在他們小小的心靈中,留下不滅的痕跡。

  不知道為何,這些原本在老夫子口中枯燥乏味的文字,現在認真聽起來,卻是如此的動聽、高雅、莊嚴。有一種在老夫子口中都比不上的韻味,仿若音樂的旋律,雖不懂其文意,卻緊緊抓住了他們的心弦,深深地吸引,思緒如同飛蛾一般不顧一切地撲了過去,前仆后繼。

  其實小孩子的心靈最為純粹敏銳,赤子童心,更容易感受到許多不為人知的東西。比如說,此時在這抑揚頓挫的讀書聲中,圣人的微言大義以一種美妙的方式展現出來,仿若一道悅耳動聽的樂曲,光是感受其韻律,也能體會到其中所蘊含的意境,讓人仿若重回上古,與圣賢同游于文海,掃除蒙昧,得見智慧。

  那些大人們的神情也嚴肅了起來,只是他們經歷了太多人間的滄桑,心靈沾滿風塵而變得遲鈍麻木,倒也聽不出什么,只是見到自家孩子如此好學的異樣,有些感到吃驚。

  他們朝著院內遙遙拱手鞠躬,識趣地退開,生怕打擾了這美好的一幕。畢竟自家孩子如此好學,倒是美事一樁。

  而此時的嬌娜躲在自己的房間里,聽得更是如癡如醉,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臉上的表情更是不停地變幻著……

  李子榮從小就被爺爺奶奶帶大的,在爺爺的陶冶下,他喜歡上了古文,也是在那時,他感受到了語言之美,特別的古文,讀起來有一種特別的韻味。

  所以他讀大學的時候,學的就是中文。

  慢慢地,等他的古文讀得多了,背的也多了,越來越覺得每個詞,每個句的聲調,韻母,在朗誦的時候就像一首詩一樣,充滿了當時作者寫作的全部情感。

  每當李子榮全身心都注入到讀書時,心情也會跟著書中的情節(jié),大悲大喜或大哭大笑。不過他只敢在沒人的時候,才能全身心讀書。平常有人的地方是不敢的,怕被人笑話。

  其實讀書讀到他這種程度,也可以說是已經走火入魔了。

  華夏的文化精髓都在這些古文當中,古代圣賢作書時,不像現在隨隨便便就寫了一本書。那時候,他們都是要走遍大江南北,三山五岳,見識不同的風土人情,請教不同的人群,士,農,工,商。觀自然之變化,察四時之演變。付于自已的精神,一生才成就一本書的。

  在書中可以看到古代圣賢的一言一行,那種博大的心懷。當一個人全身心讀進去的時候,怎能不感動呢?!

  語言之美就在于此,可惜知音難覓。

  “朝聞道,夕死可矣!”

  院中,李子榮悠悠放下書本,經義誦讀下來,不但沒有半點疲憊,反而只覺得神清氣爽,渾身毛孔都打開了,內外通透。

  他站起身來,長長伸了一個懶腰,舒展筋骨,活動手腳,便走出門站在庭院的走廊上,向外望去。

  一輪明日高掛當空,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花園里的空氣清新,棗花幽香,似在風中搖曳。

  李子榮怡然若醉,深深呼吸,氣息如長鯨吐水般悠長……

  “咦?”他心中一動,感覺到自己與以前有一些不同了。讀書的效果這么大,怎么不見以前有過這種感覺呢?

  難道說現代真像各位網友說的一樣,末法時代,沒有一點靈氣。而這個世界就像那個老大爺說的是聊齋世界,到處充滿靈氣,妖魔鬼怪并存的古代,所以自己讀書才有如此神效。

  李子榮感受到四周似乎有一種莫名的東西,無形無質,肉眼不可見,如云如霧般伴隨著呼吸納入了自己的體內。

  隨后識海大亮,全身發(fā)出淡淡的光暈,仿若心臟般跳動,緩慢地擴展收縮著……

  仿佛有一縷縷無形的氣機全部落到了自己的頭頂上,仿若星光一寸寸的鉆入,如沐清風,全身毛孔之中都呼吸著清氣,整個人飄飄欲仙,無比舒暢。

  早在李子榮讀書的時候,那讀書聲中蘊含的韻律和意境傳播了出去……

  而此時此刻,縣城正中央一座香火鼎盛的大廟,正是陽信縣城隍廟所在,廟宇中金身震動。

  在常人看不見的表象之下,陽信縣城隍已然佇立高堂之上,傳來威嚴的沉喝聲:“日游神,安在?”

  “城隍老爺,小神在此!”

  “速去探查城東周家棗院,查明來報!”

  “領命!”

  廟門口掀起一陣陰風,兩名陰差一身黑色役袍,一個帶長柄離鉤,一個腰間佩刀,化為兩道帶著飄忽感的游離黑影,離開城隍廟范圍,朝著青華坊呼嘯而去。

  ……

  沉迷于讀書中的李子榮,卻沒有發(fā)現他的宅邸中,飄來了兩位不請自來的客人。

  陰風呼嘯中有兩道人影成型,遠遠望來,卻不敢靠近,兩道驚疑不定的聲音從遠處傳來。

  “周家棗院內充盈正氣,令我等無法靠近!”

  “嗯嗯,周家宅邸現在換了一個主人,聽說是一位李姓的少朗君,沒想到,卻是一位讀書人?!?p>  “依我看,應該不是普通的讀書人,讀書竟有如此異象,必為儒家高人。“

  ”速速回報城隍大人?。 ?p>  ……

  兩道模糊人影重新化作陰風,呼嘯而去。

  不一會,廟宇中就有金鐘大呂的聲音回蕩,赫赫威嚴。

  “將此事記于縣志·搜神卷,以待后觀!”

  ……

  自從李子榮發(fā)現讀書有如此神效之后,反而更加地癡迷其中。他越讀書就越發(fā)現自己得到的好處就更多。

  比如說,自己從書中領略到智者的思想,他在讀書的過程,就是和智者交流的過程,可以讓自己的思維變得開闊起來,而精神狀態(tài)更加飽滿。甚至通過讀書可以感受到,人世間更多的悲歡離合,人情冷暖,讓自己從更多角度的看清自身的不足。

  隨著李子榮全身心的投入,腦海里閃現出成千上萬個古老的文字,如漫天的群星,璀璨無比,相互組合,衍化出千千萬萬、不可數盡的篇章。

  其中蘊含的大道至理,清晰地呈現在心頭,讓人身臨其境,心靈上一片澄清。這種真理的沖刷,又如高山流水一般沖刷而下,是如此地浩瀚。這讓他似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卻又似乎什么都不明白,只能說: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微言大義,伴隨著抑揚頓挫的聲音,讓每一個字符都化成世界上最美妙動人的音符,在心靈中跳躍,奏響,如此悅耳,回音不絕,留下清晰的痕跡,久久不忘,自然而然體會到了圣人經言的大義,領悟真諦。

  無窮變化,盡在一心一念之間。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