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過年
初二開年,初三去村里拜年,初四去舅家,小舅家在集上另一邊村,路程不遠(yuǎn)。
小舅柳新成,今年二十三了,外婆早幾年就沒了,外公三年前也去世了。小舅守孝三年,已經(jīng)定好端午后結(jié)婚。
小舅長得中等個子,臉龐白凈,看著就是很機(jī)靈的樣子。
“小舅恭喜發(fā)財”“好好,來舅給你們紅包”
小舅是個勤快的人,家里收拾的干凈明亮,菜肴都已經(jīng)準(zhǔn)備妥當(dāng)。
大哥生火,小舅動手炒菜,我和月娘擺桌椅,不到半個時辰,菜就已經(jīng)全部上桌了,小舅還會釀米酒呢。
快離開了小舅家時,爹把小舅拉到后院聊了很久才出來,小舅神情帶有點震驚,但很快就恢復(fù)正常。
隨著初五在大伯家聚餐,初九去張大叔家拜年,也到了正月十五吃元宵了。
我們這邊把元宵叫做湯圓,分有水磨粉和干磨粉,水磨粉就是泡糯米連水磨好了裝袋再壓出水分就是行了,干磨是泡好糯米,直接干磨就成干磨粉,干磨粉容易曬干,裝好袋子,想什么時候做都行。
餡有花生芝麻甜的,肉蔥花咸的,吃過湯圓這個年就算是過完了。
轉(zhuǎn)眼就到了端午節(jié),小舅準(zhǔn)備成親了,舅娘是離柳家村五十里路近縣城的一個大村,有姓李,姓王兩大戶。
小舅娘名字叫李詠梅,長得是白凈秀氣,爹李老漢,娘馬氏,當(dāng)初老兩口成親早,馬氏生下詠梅傷了身體,至今也沒有再懷過,老漢為人豁達(dá)大度,也沒有納妾。
老兩口對詠梅百般疼愛卻又不溺愛。
李老漢看上小舅柳新成為人處世善良機(jī)靈可靠,托人做媒,柳新成和詠梅也互相看對了眼,雙方經(jīng)過媒人提親,下聘過禮等細(xì)節(jié),決定了五月初十成親。
成親當(dāng)日,鞭炮聲震耳欲聾,小舅的族叔和族嬸當(dāng)高堂受了新人的禮,爹做主婚人,整個婚禮充滿了歡聲笑語。
在小舅成親三月后,李老漢把酒窖生意暫時結(jié)束了,說要去看馬氏一個早年嫁在北方的親姐,大姨的兒子娶媳婦,來信叫馬氏全家去,小舅不放心老兩口出遠(yuǎn)門,想送老兩口去,馬氏又不放心女兒一人在家,干脆一家連女婿一起出門了,說就當(dāng)出門見識見識。
去年大伯訂的馬有消息了,爹和大伯帶小木一起集上跟張大叔一起進(jìn)山。
大哥和我月娘留在家,按照爹的指點,每天腳綁沙袋干活,我負(fù)責(zé)一日三餐,大哥砍柴,月娘收拾屋子,小木也要綁著沙袋在后院小跑,除了睡覺才拿下沙袋。大家都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
我猜想是不是預(yù)備著逃命,問系統(tǒng),系統(tǒng)裝聾作啞沒回答,看假山也看不出原因,也只好先放下,這都什么破夢。
因為什么要這樣做預(yù)備?什么時候走?路上會不會缺糧挨餓,我空間的糧食要怎么辦?餓得要出人命時又怎么辦?跟爹怎么說?
這些問題想破了頭也想不出,這樣的日子過了半月。爹小木回來了,帶了兩匹小馬駒,一只小狗,兩只小貓。
小狗渾身黑色的,沒一根雜毛,白色毛夾黃毛是公貓,母貓全身黑夾帶黃毛四只腳是白色的,三只小毛孩漂亮極了。
正好也是做晚飯的時候,我和月娘一起動手,很快煎了幾個雞蛋,炒個葫蘆瓜,水瓜湯。又拿中午剩的飯煮了的肉粥,分給三個毛孩子吃。
飯后爹在后院給小馬駒搭了個棚子,兩個小馬駒都?xì)w我家。
爹布置了每個人的任務(wù),一起打理好小馬駒和貓狗。收好夏糧,種好秋糧,爹要出門一趟,年前趕不回,明年春一定回來,有什么事情和大伯商量。
今年也是風(fēng)調(diào)雨順,稻谷和其他雜糧收成都很好,只是稅收多加了兩成半。
每年收的新谷子都是先煮一兩頓飯,嘗嘗新米的味道,然后還是吃往年的舊谷子。
今天收到謝三的紙條:“我有內(nèi)幕消息估計準(zhǔn)備打仗,你能說服你父親上京城來嗎?”
我回復(fù)謝三:“父親出遠(yuǎn)門,還沒回來?!?p> 冬去春又來,父親還是第二年的春末夏初才趕了回來。
當(dāng)夜爹在廚房和大伯小聲交談:“二弟,怎么回事?”
“大哥,現(xiàn)在路難走了,彎了大圈才回來的”
“那怎么辦?”
“我剛回來,現(xiàn)在又走怕引起懷疑,再說兩家一起走目標(biāo)太大,你看找什么借口走吧,明天去你老丈人家說說看,看你老丈人肯一起走嗎?”
“也只好如此了”林智海嘆到
第二天林智海去了趟岳父家,跟岳父談?wù)摿嗽S久,岳父終究還是舍不得田地:“智海啊,要是像前年那樣旱,我二話不說收拾東西就跟你走,可眼下快夏收了,不旱也不澇,我說什么也不走,再說也沒什么根據(jù)說魯王要謀反?!?p> “岳父,等有消息就晚了,到時還要征兵征糧”
“一大家子老老少少的路上吃喝穿用難安排,再說去了京城人生地不熟的,怎么謀生?如果沒你說的戰(zhàn)亂,又轉(zhuǎn)回老家農(nóng)田都已經(jīng)廢了,又重新養(yǎng)田種田,得不償失啊?!?p> 林智海想了想:“要不讓小舅子跟我去吧,能在京城站住腳,再接您老去,實在是混不下去,我親自送他回來,就當(dāng)我?guī)【俗尤ヒ娮R見識京城的繁華,反正小舅還沒成親”
陳季明說:“好吧,你問他肯去就去吧?!?p> 樹武說:“也行啊,我就去京城見識一下,順便路上也多個照應(yīng)”
林智海見此事已定,就約好出發(fā)前再過來一趟。
林智?;氐搅旨掖?,當(dāng)晚兩家人聚集在林智海家,開門見山就提出來這件事:“孩子們,有件事要和你們商量一下,我和二叔決定秋收后動身前往京城,但是二叔暫時還不能走。”聽聞此言除了爹伯娘大哥外個個震驚。
我問到:“爹為什么不能走?”
月桃說:“為什么要去京城?”
林智海:“因為怕戰(zhàn)亂,再說京城比較安全,所以要去京城,二叔因為剛回來,官府是不給經(jīng)常離開西南的,怕是京城探子?!?p> “大寶,小寶怎么不說話?”
大寶憨厚笑到:“爹怎么打算,兒子就怎么聽?!?p> 小寶:“我也聽爹的”
“森兒,英娘,月娘小木呢?”
“我們聽大人的”我們四個異口同聲
“好,你們幾個更要天天堅持鍛煉,以防萬一需要緊急趕路?!绷种呛?p> 林智海說:“你們小孩鬼點子多,想想一路怎么帶行李”
大寶:“牛車裝行李”
小寶:“牛車慢”
水桃:“馬車快”
林智海:“要幾輛馬車?怎么裝,人呢?”
大哥:“先看有幾個人,再決定行李帶多少?”
林智海贊賞的說:“森兒說的不錯”
我說:“去集上讓張大叔打幾口小鍋路上煮飯,小鐵罐燒水煮飯煮什么都方便”
“這個辦法好”大寶笑到
最后一致認(rèn)為先有輛馬車再決定怎么辦。
說干就干,第二天林家兩兄弟就去了張大叔家,說明來意。
張大叔說:“聰明,趕路還帶口大鍋不方便,小鐵罐燒水喝比較好,你們先去買馬,我打鐵鍋和罐子”
林智海兄弟買馬回來和張大叔一起裝以前買好的拉車。
鐵鍋和鐵罐都要試過怎樣方便才打。
入夜林家兄弟倆才趕馬車回家。
大家看著新買的馬車,伯娘和水桃還把事先準(zhǔn)備的行李放上馬車。
馬車不能造的太寬,以免過不了小路。
鐵鍋鐵罐綁好在馬車下,帶上幾床被子,穿好棉衣,替換的衣服,米油鹽。柴火好辦,一路都有。
路上趕得上住宿就更好,趕不上就露宿。盡量輕裝。
這是兩家人的建議,我暗自心驚,真要逃命了?
林智海兄弟又去學(xué)了怎么修馬車,鐵鍋鐵罐反復(fù)實驗,一致決定不要鐵鍋了,只打圓形鐵罐,打了二十個。林智群把小木和月娘托付給林智海先走,林智海人多方便照顧兩個孩子,林智海留下小寶和林智群后面走,小寶機(jī)靈力氣大是個好幫手。
林智海打算帶上全部的孩子,林智群不同意,怕太打眼。他在回來的路上看見也有拖家?guī)Э谕┏欠较颍烙嬍窍㈧`通的。
謝三的消息是靈通的,我在空間寫了紙條給謝三,說我大伯去京城。
秋收完后某一天大伯一家去岳父家辭行,席間陳季明感嘆了一聲:“樹文,你愿意把玉忠交給你姐和姐夫帶去京城嗎?”
聞此話大家都吃了一驚,林智海:“岳父何出此言?”
陳季明苦笑道:“上半年稅收交三成,下半年四成,明年呢?”
陳氏說:“爹,一起走吧,”
陳季明說:“拖家?guī)Э诘囊矝]準(zhǔn)備好,等準(zhǔn)備好都冬天了,明年夏再走吧,估計還沒亂,你們先去”
林智海說:“岳父,我把路線圖留一份給你,不用等明年,準(zhǔn)備幾天就行了,帶上主要的,您去集上老張那里訂幾個小圓罐方便帶路上,或者打小鐵鍋,不用帶家里的大鍋了,馬車你們也有,我們先走出了省城等你們,如今不準(zhǔn)大批人出行”
陳季明沉吟片刻:“這樣吧,你在省城交界處等四天,我決定去就和你們會合,過了四天就不用等了,我們有了路線圖也可以去京城”
林智海:“行,就這么定了”
飯后陳樹武和陳玉忠拿好行李跟隨林智?;亓肆旨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