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陽光慵懶的下午,張定定告訴郝正,實習生都已經(jīng)來報到了,當然包括郝正最關(guān)心的孔硯凝。郝正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見到她,但心里又有一絲絲不安,他說不清楚這點小情緒從哪里泛起。于是乎,經(jīng)過大會議室的時候,郝正特意往里邊張了一眼,實習生都在填寫入職表。幾名女生湊在一塊小聲說著什么,郝正的近視眼讓他沒能看清楚幾位的樣貌,只是中間那位天鵝頸特別引人矚目,仨坐一塊的女生肩膀差不多高低,結(jié)果愣是高出小半頭,雖然他并不認識孔硯凝,但直覺告訴他這女生應(yīng)該就是。
為了證實自己的想法,郝正走回辦公室拿了眼鏡,又杵在會議室門口了。這一切張定定透過辦公室玻璃窗都看在眼里,他不明白郝正為什么特別關(guān)心這批實習生,或者說特別關(guān)心那位叫孔硯凝的實習生?!靶值?,那個就是孔硯凝”,老張拍了拍郝正的肩膀,指向那位天鵝頸女生,郝正笑了,鬼鬼祟祟的老張在偷偷觀察他的一舉一動,這廝莫不是以為他對女實習生有“邪念”,為了打消他的“不良”想法,他決定自己交待:“這孔硯凝是我一位好朋友的女兒?!?p> “嗨,老板你怎么不早說,需要照顧嗎?對了,我記得她是通過學校推薦報名的,這孩子知道你和她父母的關(guān)系嗎?”
“應(yīng)該只是湊巧吧,孔硯凝應(yīng)該不知道,我認識她父親,不過很多年前,他已經(jīng)去世了。”
“哦,這么小生父就不在了,這孩子也怪可憐。以后我多關(guān)照吧?!?p> 戴上眼鏡,郝正已經(jīng)能看清楚小姑娘的模樣了,眉眼間依稀有孔老師的影子。尤其是那高鼻梁,鼻尖那塊肉嘟嘟的,孔靖的標志啊。
當年在新聞部第一眼見到孔靖,郝正總覺得這人特眼熟,熟悉了以后,他問:“孔老師,有沒有人說你長得特別像黃秋生。”“哈哈哈哈,小家伙,你不是第一個這么說的。”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孔一直稱郝正“小家伙”,雖然不是他負責帶的徒弟,但他喜歡郝正身上透著的那股子機靈勁兒。如果付可斯不介意,他也偶爾會借用一下郝正,兩人一起外出采訪也算有個伴兒。
郝正也挺樂意跟著孔靖,畢竟新聞部墻上的公告欄里《月度好稿評比》,孔是一騎絕塵,遙遙領(lǐng)先于其他同事。在辦公室久了,郝正也學會了察言觀色,他隱隱覺得付可斯和孔有些不對付,有時候杠上了,火藥味兒還有點濃。傳說中的“文人相輕”嗎?好像也不是。
有一天,郝正在新聞部電腦前幫付可斯打著篇會議稿,孔靖火急火燎的就進來了,正好三臺電腦兩臺罷工了,“小家伙,寫什么呢?先讓我趕個稿子唄!”郝正正準備起身讓賢,付可斯進來了:“憑什么,我徒弟在趕我的稿子!”這讓郝正有點難辦了,聽一個怎么都得得罪另一個,怎么說付可斯都挺照顧他這個徒弟的,他雖然挺想跟著孔老師多學一點,但道義上怎么也不能做“叛徒”?。坎贿^想想,郝正還是站了起來:“師傅,沒事兒,我打字快著呢,保證趕上晚新聞。讓孔老師先來吧?”“哼,我怎么收了個這么沒出息的徒弟?”付可斯假裝生氣,扭頭出去了,郝正倒也安心了,他已經(jīng)摸透師傅的脾性了,擺在臉上的俏作那都不能稱作脾氣。
從實習開始,郝正也大致了解了一下臺里新聞稿打分的標準:廣播稿一般分文字稿和錄音稿。通常文字稿是會議稿又或者簡訊,基本就三四十分,偶爾有特別突出或者重要的不會超過60分;錄音稿是指帶有聲音素材的稿件,起步一般是60分,如果是優(yōu)質(zhì)稿件可以打到一百三四十分。
一分就是一元工資,再勤奮的記者,一天最多能趕一到兩篇錄音報道,偶爾能寫三篇文字稿,臺聘記者有千元左右的保底工資,一個月差不離就四千來塊錢。部聘記者或?qū)嵙暽透鼞K了,沒有保底工資不說,工分更得打7折。所以郝正也慢慢體會到記者并沒有別人眼里那么風光,大家自嘲是新聞民工還真不假。直到現(xiàn)在,郝正還回味著那些年領(lǐng)著兩三千工資的日子,刨去各種開銷,往往袋里所剩無幾,卻能經(jīng)常跟一幫有頭有臉的老板、官員高談闊論、坐而論道,昂著的頭顱還裝滿了優(yōu)越感,這都是哪里來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