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們,今天的話題很沉重:死亡。
原諒我收起一貫的風格,很認真地跟你聊聊這個話題。
讀過一些書,很多談到這個話題。年紀小的時候我沒考慮過這話題。真正令我開始思考這件事情是大學時偶然看完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但那時不過是感慨愛是雖然人不在了但依然長存的東西。往后的這些年,陸續(xù)翻開書本,很多人都會談到死亡。泰戈爾:“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拿破侖則認為:“承受痛苦,比死亡更需要勇氣。”;哲人覺得死亡是一個過程,只是相對于生而存在。形體散了,但是精神也許會長存。
這讓我想起了兩本書,《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和《當呼吸化為空氣》。這是兩本截然不同的書,兩個主人公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但他們都用一種偉大的力量來面對死。在靈魂還沒有散去前,用他們剛強的臂膀留給我們生的意義。
行至中年,有一些人開始面對親人的離別。實不相瞞,我剛剛接到這通電話。但這并不是第一通。我依然無法從那種平常的狀態(tài)中反應過來,以為這是一個玩笑。你永遠無法想到死亡的速度有多快,就在昨天他可能還在開心喝著酒吃著飯,今天他已經再也回不來。
對于死亡,我無法把它看得像生那般喜悅,但是也許,只能說也許,看的不那么恐怖了。這是一個過程吧,一個總結的過程。很多事情在逐漸發(fā)生,慢慢積累,你我所不知,但已在改變。
寫這篇文字,我不能把你帶入痛苦。下面我們來談談生。
既然死亡是注定的篇章,那么生就顯得更加奪目。安逸嗎?你活的安逸嗎?此刻我很想問你這個問題。安逸到每天一日三餐,朝九晚五。亦或是加班加到半夜沒時間質問內心,沒時間思考迷茫。
少年,請不要覺得安逸就是有山有水有世界,一茶一汪一雙人。我們的安逸多半來自我們不去思考。不去思考生的含義,不去思考死亡終歸會到來。
我親愛的讀者,我們不妨此刻假想下垂垂老矣的時刻。大概沒有希望自己寒冬臘月裹挾著破被凍死在街邊吧,你大概和我一樣希望沐浴在春風中,近旁還有一只牧羊犬,那樣安詳。
我們所有的力量都在年輕的歲月中流淌,沒有一種信念會被抹殺,沒有一種堅持會被打倒。給自己個機會,問問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究竟想活出什么希望。問好后,請在這個春天來臨的早上,背上你的行囊。
你的起點一定是荊棘萬丈,沒有月光甚至太陽。你的路上看不到掌聲,一定是優(yōu)雅的炫耀與執(zhí)著的彷徨。不過請你停下來,縱然滿身傷,回頭看看曾經的過往。那些永遠定格在你生命里的人和那些正在為你打拼的力量。
沒有一種生能對抗過死亡,但沒有一種死亡能驅趕靈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