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幽州是在檄文發(fā)出去的第五天便起兵趕往洛陽,所以此幾乎所有軍閥都未動身,距離幽州最近的冀州牧韓馥也是如此。當公孫大軍途徑信都之時,隨軍斥候來報,冀州牧韓馥、平原相劉備、渤海太守袁紹三人在前方等候,特邀公孫瓚前去一敘。
他們竟然先搞到一起了!
雖然早預料可能會有這么一天,但公孫續(xù)還是有些意外,這三人現(xiàn)在就湊到一起,時間有些早了,隱隱約約總讓公孫續(xù)覺得不是什么好事。
有人相邀,公孫瓚自然不好拒絕,于是便帶上公孫續(xù)、趙云、張飛三人前去。韓馥等三人在前方一小亭中等候,早已經(jīng)備好酒席,見公孫瓚前來,三人主動迎出。
“公孫將軍別來無恙!馥在此恭候多時了!”,韓馥是一個微微發(fā)福的中年人,身后跟著一威武不凡,容貌不俗的大將跨劍相護,公孫續(xù)分不清是誰,但應該是那名上將潘鳳。
公孫續(xù)此時才知道,袁紹竟然是如此英武的一個中年人,面容寬厚,相貌堂堂,看起來就是一個心胸開闊,爽朗真誠的人,絲毫看不出所謂的外寬內(nèi)忌,好謀少決,但其開口之后,公孫續(xù)對其印象就大打折扣,其只是對公孫瓚微微拱手,略微有些倨傲,“紹見過公孫將軍!”。然后便不再言語。其身后也跟著一員大將,雖然也挺威武,但卻有些黑,比文丑還丑,與袁紹一樣,略顯倨傲,應該是顏良。
反倒是劉備,身邊竟然跟著兩個人,其中一個是關羽,另外一個是誰公孫續(xù)也不知道。畢竟,歷史上大將,公孫續(xù)只知道名字,并不認識真人,除非像關羽張飛這樣長得有特點,或者像趙云太史慈那樣帥氣逼人。
相比袁紹,劉備就太會做人了,其越過韓馥袁紹,上前便拱手揖拜,“備見過兄長,先前涿郡一別,甚是想念!”,說著,眼睛便微微泛紅,情真意切,令公孫瓚很是感動,如果公孫續(xù)知曉劉備絕對腹黑,極會做戲,甚至也要感動了。
公孫瓚雖然已經(jīng)對袁紹心生厭惡,但還是很好的掩飾了自己的情緒,熱情的對三人拱手道,“本初兄,文節(jié)兄,玄德賢弟,你我等皆是舊識,何需如此見外!”,然后,又朝身后公孫續(xù)招手,“來,續(xù)兒!”。
公孫續(xù)應聲上前,恭恭敬敬的對三人執(zhí)后輩禮,“小侄見過本初伯父,文節(jié)伯父,見過玄德叔父!”。
“這就是公孫賢侄?久聞伯珪賢弟喜得一麒麟兒,勇武不凡,機智無雙,如今看來,果然人中龍鳳!”。見公孫續(xù)一身金甲,烈烈金披,雖然面容還有一些青嫩,但卻英武不凡,英姿颯爽,韓馥心中很是喜愛。
“叔父謬贊!”,公孫續(xù)謙虛道。
“你就是封狼居胥的公孫續(xù)?”,袁紹也上上下下,仔細端量了公孫續(xù)一番之后,淡淡開口,“果然是少年英雄,世之英才!”。
公孫續(xù)眉頭微不可查的輕輕一皺,但很快便恢復正常,公孫續(xù)敏銳的感覺到,袁紹竟然對自己有一些忌憚和仇視,但自己好像并沒有和袁紹有過接觸,難道是自己的名聲對袁紹造成了影響?
不過公孫續(xù)也不在意,就憑借袁紹今天這一句‘少年英雄,世之英才’,公孫續(xù)就不去計較袁紹的忌憚和敵意了。只要自己在這次會盟過程中宣傳一下袁紹的這句話,自己在天下人,尤其是士人眼中的地位就要再次提升了。
四世三公,袁氏就是有這么大的影響力,讓公孫續(xù)羨慕,也更加忌憚,這就是這個時代頂級世家的影響力。
劉備也不堪落后,上前親昵的將手搭在公孫續(xù)的肩膀上,眼神中盡是長輩對后背的喜愛,“有本初兄這一句話,賢侄怕是又要名揚天下了!”。
公孫續(xù)低著頭眼色一沉,劉備繼續(xù)道。
“韓大人所言也不差,公孫賢侄智勇雙全,先是一戰(zhàn)平叛,后又是千里奇襲,封狼居胥,的確是麒麟兒!”。
劉備又看向公孫瓚,面上充滿了艷羨,“備實在是羨慕伯珪兄長,得此麟兒,如今賢侄便已少年成名,智勇無雙,若待的三五年后,怕是要真正的名滿天下,無人可敵了!”。
公孫續(xù)終于肯定了,劉備是在極為隱晦的給自己挖坑,先是告訴袁紹他的一句話又提高了自己的身份,后又告訴韓馥自己少年不凡,以后更加了不得,現(xiàn)在韓馥可能覺得沒有什么,可此次會盟之后,群雄并起,韓馥就應該知道這句話的含義了,劉備是在告訴韓馥提防公孫續(xù),畢竟冀州和幽州比鄰,擋住了幽州南下的路,幽州極有可能會對冀州出手。
該死的劉大耳!
果然,劉備話剛說完,袁紹對公孫續(xù)的態(tài)度就更加冷淡了,韓馥雖然現(xiàn)在還沒反應過來,但早晚的事情。
“你不仁,休怪我不義!”。公孫續(xù)心中冷笑,他已經(jīng)決定,這次會盟一定要給劉備點顏色瞧瞧,但表面上,公孫續(xù)卻裝出什么也不知道的樣子,依舊恭敬的回著三人。
“承蒙兩位伯父和玄德叔父謬贊,小侄不過是虛有其名罷了,實際上不值一提!”。
之后,公孫續(xù)便成了配角,和趙云、張飛靜靜的侍立在公孫瓚身后,聽著三人敘舊閑聊,可能是公孫瓚和韓馥等人都看出袁紹并不想多說,所以聊了一會之后便各自散去。
此次會盟,三人也都帶了不少兵力,韓馥帶騎兵一萬,步兵兩萬,共計三萬兵馬;劉備帶騎兵兩千,步兵一萬,基本上抄了老底,但不過這一萬多兵力都是精兵,是經(jīng)由劉備和關羽悉心訓練,并且經(jīng)歷過數(shù)次與黃巾軍搏殺的沙場戰(zhàn)士,戰(zhàn)斗力不凡。袁紹帶騎兵兩千,步兵八千,正好一萬兵力,這還是時間尚短準備不足,如果再給袁紹一些時間,袁紹說不定能拉出三五萬兵力來。
三人兵力雖多,但騎兵卻有限,并且戰(zhàn)馬也大多是駑馬,其實并不適合戰(zhàn)斗,這就是這么多年來公孫續(xù)苦心經(jīng)營的結果,不僅嚴格控制了幽州和草原戰(zhàn)馬的外流,還不斷花費重金將其他州郡的良馬買回。
這還是之前的計劃失敗,讓公孫續(xù)失去了對涼州和并州的統(tǒng)治權,否則公孫續(xù)有信心三五年之內(nèi),讓黃河以南任何一個州郡都組建不出超過五千人的騎兵隊。至于冀州,公孫續(xù)暫時無能為力,只能不斷通過購買其州內(nèi)的良種馬來消減冀州馬匹的數(shù)量,就好比現(xiàn)在,據(jù)暗靈情報冀州只有兩萬騎兵,最多還能夠再組建出兩萬來,就會掏空整個冀州內(nèi)戰(zhàn)馬儲備。
三人共集結五萬兩千兵馬,加上幽州共計六萬七千兵馬,一行軍隊浩浩蕩蕩,鋪天蓋地,往往河內(nèi)而去。
軍中,公孫續(xù)見之前韓馥身后大將的手持宣花斧,騎一高頭大馬統(tǒng)軍跟在韓馥身后,公孫續(xù)心中頓時確定,此人必然是三國演義中記載的潘鳳。但公孫續(xù)有些好奇,他能夠感受到潘鳳身上隱隱升騰威勢,這等威勢已經(jīng)可比肩現(xiàn)在的張飛。當然,這僅僅是威勢,真正交手未必就是張飛的對手,但起碼公孫續(xù)可以肯定,統(tǒng)領白馬義從的韓當絕對不是潘鳳的對手。
再聯(lián)想到潘鳳能夠力壓張郃,成為韓馥口中的上將,那必然有過人之處,怎么可能一個照面就被呂布干掉了?公孫續(xù)暗暗留下心思,這次會盟,他一定要盯住潘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還有那個跟在劉備身邊,與關羽一起護在劉備左右的將領,公孫續(xù)也打聽到了他的名字,一個應該出現(xiàn),但卻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出現(xiàn)的人,歷史上劉備真正的保鏢,陳到,陳叔侄。據(jù)去探聽消息的人帶回來的消息稱,劉備在被漢靈帝認作皇弟的時候,就在洛陽結識了陳到,只不過當時陳到并沒有決定跟隨劉備,后來劉備到平原去討剿黃巾,無人可用的劉備給陳到寫了一封信,然后陳到便投到了劉備的麾下。
真是再落后的交通也阻擾不了你們騷動的心??!
你說陳到你一個汝南人,沒事在家待著不好嗎,為什么要去洛陽?更隔著一個州去投奔劉備。
還有程普,你說一個右北平的家伙,放著大好前途的公孫瓚不投,怎么尋思去投奔的孫堅?
想想公孫續(xù)就來氣。
……
一路之上,眾人并未著急,歇歇停停,耗費近半月才趕到河內(nèi),河內(nèi)太守王匡已經(jīng)迎群雄在汜水邊扎營,連綿數(shù)百里而不絕。
三國志中記載,群雄討董為十四鎮(zhèn)諸侯,三國演義中,虛構出十八鎮(zhèn),但這一世,公孫續(xù)數(shù)了一下,不多不少,正好十八鎮(zhèn)。
老羅牛掰!
第一鎮(zhèn),驃騎將軍公孫瓚,第二鎮(zhèn),冀州牧韓馥,第三鎮(zhèn),豫州牧孔伷,第四鎮(zhèn),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zhèn),河內(nèi)郡太守王匡,第六鎮(zhèn),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zhèn),東郡太守橋瑁,第八鎮(zhèn),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zhèn),濟北相鮑信,第十鎮(zhèn),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zhèn),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zhèn),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zhèn),南陽太守袁術,第十四鎮(zhèn),上黨張楊,第十五鎮(zhèn),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六鎮(zhèn),祁鄉(xiāng)侯渤海太守袁紹,第十七鎮(zhèn),典軍校尉曹操。西涼太守馬騰未到,但卻多了一個平原相劉備,正好十八鎮(zhèn)諸侯。
十八路諸侯,超一半與袁家有關聯(lián),公孫續(xù)苦笑,這等陣容,除了袁紹誰還敢當這盟主?
作為東道主的河內(nèi)太守王匡見各路諸侯都已經(jīng)到齊,便對眾人說,“今有太傅撰檄文,召我等聚于此處,共商討賊一事。我等奉大義,但必須要有一個盟主,大家都聽從盟主號令,齊心協(xié)力,共同討賊,方有勝算?!?。
大家紛紛點頭,開始明里暗里商議誰最適合做這個盟主。
上黨張揚率先開口,“此次會盟由太傅發(fā)起,公孫將軍代太傅前來,于私,公孫將軍算是半個發(fā)起人;于公,公孫將軍為驃騎將軍,本就是最高統(tǒng)帥,所以我建議由公孫將軍來擔任這個盟主!”。劉備、張邈、孔融、陶謙等人紛紛贊同。
公孫瓚連忙拒絕,“在下自知能力有限,若是讓在下當這盟主,怕是會誤了大事??!”
袁術暗中冷笑一聲,暗道還算你識相。
袁遺、韓馥、孔伷、鮑信等袁氏勢力中人也面無表情,袁紹卻是開口道,“公孫將軍莫要謙虛,公孫將軍聲名在外,麾下又兵強馬壯,理應當這盟主!”。
公孫瓚也暗中發(fā)笑,這袁紹明顯是在引起自己注意,想讓自己推舉他為盟主,你以為這盟主是什么美差嗎?既然你想當,那我就成全你!
可是,公孫瓚尚未來得及開口,他身后的公孫續(xù)便率先開口了。
“諸位大人且聽小生一言,此次討伐董賊,為的是匡扶漢室,小生認為我等應該選出一個最正統(tǒng),最具代表性的人來做盟主,上應天意,下順民心!”。
劉備突然感覺到一絲不妙,眼中隱晦的閃過一道寒光,果然,公孫續(xù)繼續(xù)道。
“所以小生認為平原相劉玄德劉大人最適合擔任這盟主一職。劉大人不僅是皇親后裔,當今圣上皇叔,更宅心仁厚,以仁義揚名,相信他當盟主,大家也更能心悅誠服!”。
曹操第一個贊同,“此言不差,操以為劉玄德最適合擔任這討賊盟主!”,說完,又看向公孫續(xù),面帶笑意,“想必,你便是公孫賢侄吧?”。
“正是,小侄見過曹伯父!”,公孫續(xù)拱手行禮,說實話,他對曹操的印象挺好,只可惜這家伙被老羅黑的有些慘。
原來他就是公孫續(xù)!眾人心中同時閃過一個念頭,紛紛打量起公孫續(xù)來。只有烏程侯孫堅的背后,一員銀甲白袍小將目光閃閃的看著公孫續(xù),似乎有些興奮。
“好!好!”,曹操笑的更開心了,也不知道他在笑什么。
“賢侄莫要胡說,備何德何能,有資格妄想這盟主?!眲湎仁腔炭值目嘈σ宦?,似乎充滿了無奈,而后側身朝袁紹拱拱手,“以備愚見,本初出身袁氏,名動天下,曾平宦官,斥董賊,剛正不阿,又膽識過人,有勇有謀,正是盟主的不二人選!”。
袁紹連忙推辭,剛才心中對劉備的一點不滿和忌憚也重新歸于無形,“玄德抬舉,紹才疏學淺,能力低微,怎可為盟主?”
可緊跟著,袁遺、韓馥、孔伷、鮑信等人紛紛開口推舉袁紹為盟主,然后其他人方才醒悟,這十八路兵馬中,又過一半與袁氏有關,不是族人就是門生故吏,袁紹不當盟主,誰能當?
袁術嗎?有袁紹在怕是不夠資格?。?p> 于是眾人紛紛推舉袁紹為盟主,最終袁紹一副勉為其難的樣子,應下了眾人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