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3
直到現(xiàn)在我還在回味當時在分科意向上寫下“文”字的毅然決然。她在高一的時候就時常自言自語地發(fā)牢騷說理科好難學學著好費勁,然后又低下頭刷著那一厚本理化生合訂練習題,所以她選文科的確在我的意料之中,按照她在年級里的排名,能夠保持下去的話,她就是毋庸置疑的北大種子選手,但在班級愿景墻上,她的理想大學并非北大。
她解釋說:“可我就是喜歡浙大啊,我對那里很有歸屬感。”
我是為了她選的文科、也是為了她將目標轉(zhuǎn)向了浙大。班主任在把分科意向上報給年級之前特意把我叫出去,談了足足兩個小時勸我選擇優(yōu)勢明顯的理科。要知道我文科的成績只能算中上等,而理科則在年級里都是拔尖的。最后我還是沒有改選理科。既然我只需要付出比從前多一些的努力就能和她站在一起,何樂而不為呢?
高三的時候要多忙有多忙,時間要多緊張有多緊張,每天晚自習下課以后已經(jīng)是將近十點,白天被陽光曬得很熱的柏油路面早就被風吹得涼下來。一天的課程聽下來除了收獲便只剩下脫不開的疲累,我跨上那輛因姥爺回了老家而暫且“淘汰”下來的自行車,過了路口右拐,行上一條由于格外寬闊而顯得更加安靜的大路。有一個中年男人蹬著三輪車、后背微微駝起,在車后坐著的是他的妻子和孩子——那女人懷里抱著睡熟的孩子,眼里盡是藏不住的溫情,看得我眼眶一濕。我趁著眼前還未變得清晰,在心里回想了她家的位置,我騰出一只手抹了抹眼睛,看見那扇窗正亮著,才像是得到了什么寬慰一般放心地調(diào)轉(zhuǎn)方向、重新經(jīng)過那個空蕩的路口和還未關(guān)閉的學校大門。
這是我長久以來的習慣。我知道,等我推開家門、被暖黃燈光迎接的時候,再過六個小時,睜開眼,又是新的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