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哈,我羅又進球了,解鎖德國隊。
鬼樊樓中大大小小的幫派不下三十之數(shù),多的六七百,小的三五十,最大的幫派共有十個。
十個幫派,十個幫主,號稱十鬼王。這十人就是地下之王,將地下城分成十片。這些幫派都有自己的地盤,壁壘森嚴,從不過界。眼見覆巢之下,這些人居然仍是故我,彼此對立,不肯攜手,甚至有人拒絕逃亡的災民入界。
金兵不斷進逼,地下城不斷收縮。當金兵攻到核心區(qū)域,終于遇到了麻煩。金兵打到了十鬼之一獨角鬼屈屠的地盤。
獨角鬼王屈屠在十鬼之中也是穩(wěn)居前三,地盤之內(nèi),居民過六千,能集結的青壯有七百二十三人。
金兵第一次遇到了大的傷亡,屈屠利用溝渠中的臭水,水淹金兵,又用鐵柵欄封鎖一條通道,拋灑火油。
不費一兵一卒,將一隊二百多人的金兵盡數(shù)燒成了焦炭。尸臭之氣透土而出,風聞數(shù)里。
統(tǒng)帥金兵的納蘭也里大怒,他和包拯最大的區(qū)別是,他不在乎地下的任何一條性命,他也不在乎地面上的開封城。金兵安置了火藥,炸塌了一處洞穴,僅此一處,就有超過五百人遇難。
納蘭也里的行為立刻被制止,有官員指出,如果地下溝渠有三分之一被堵上,甚至不用一場大雨,開封城就完了。
但納蘭也里已經(jīng)有了對策,他有了援兵,一批武林高手前來應命,這些人來歷不明,有漢人,也有金人,各個都是身手不凡。納蘭也里派這些人潛入地下,探聽清楚后,再派大軍進入。軍隊每百人為一隊,盾牌手居前,弓箭手居中,刀斧手居后。每次行動,最少三隊為一組,首尾呼應,彼此保持半個通道的距離。
獨角鬼王屈屠死,其所轄大小五十二處洞穴被破,死四千九百六十七人,沒有傷者,金兵不留活口,更不留傷員。
第二個被發(fā)現(xiàn)的是黥面鬼王應義新,在十鬼王之中,此人絕對墊底。
但獨角鬼王屈屠之死,叫人人都清醒了許多。應義新立刻決定,帶上所有人逃走。
但臨近的毒手鬼王不肯接納,他只能越過毒手鬼王的地盤,向西到紅發(fā)鬼王的地盤。
毒手鬼王答應借道,應義新的人還沒有踏入毒手鬼王的地盤,金兵到了。兩位鬼王只能攜手應戰(zhàn)。一番激斗,毒手鬼王被殺,眼見應義新也是不免。
就在此時,秦晉等人到了。秦晉救下了應義新,又帶著顏青五人斬殺了為首的幾名金將。兩位鬼王麾下,士氣大振,一番血戰(zhàn),盡管代價不菲,仍是勉強擊退了金兵。
應義新感激秦晉的救命之恩,將地下的派系形勢一五一十說個清楚。
秦晉當機立斷,兩日之內(nèi),說服了五位鬼王,斬殺了其余兩個軟硬不吃冥頑不靈的鬼王。史無前例的,開封府地下十大鬼王聯(lián)起手來。
秦晉成為地下城的玉面閻羅,統(tǒng)管一眾鬼王,這是幸存的六位鬼王共同上的尊號,秦晉沒有推辭。
此際地下已是千瘡百孔,急需有人能登高一呼,將這些人再凝結一處。
秦晉的第一個命令是,放棄小的洞穴,將老弱婦孺不能出戰(zhàn)的全部轉(zhuǎn)移,集中在多處要點。
這些要點都是地下溝渠最密集,最隱秘之處。以老弱婦孺所居為最后的堡壘,周邊的溝渠全部作為戰(zhàn)道,沿路洞穴埋伏。
第二個命令是肅清內(nèi)奸,這么多年地下城早已自成體系,十大鬼王之下,彼此人都是認得,毫無秘密可言。以原本轄區(qū)為準,同區(qū)之人集中,有不相識的面孔立刻揭發(fā)。
這其中有地上逃下來的難民,但確實也有金兵的奸細。三日之內(nèi),殺可疑者六十四人,這其中肯定有冤屈的,但金兵的探子被清掃了。
第三個命令是將地下的信息通道恢復,在幽暗深邃的地下,即使沒有亮光,地下城的人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傳訊手法。他們會將銅管、鐵管架在洞壁之上,通過敲擊鐵管銅管傳遞消息。
秦晉等人將集中防守的幾個區(qū)域全部架設起銅管鐵管,確保消息能夠第一時間傳遞。同時往地面派出大量的探子。金兵的一舉一動都變的透明,超過一百人的士兵出營,消息半刻鐘內(nèi),一定就會傳到秦晉這里。
第四個命令是所有人動手,在通道中布置機關陷阱,同時轉(zhuǎn)移囤積物資,即使老弱病殘也要出力。
金兵勢如破竹,長驅(qū)直入,最大的依仗便是步卒方陣。自春秋魏舒方陣之后,步卒列陣的威力逐漸被兵家發(fā)掘。當金軍排成隊列,前排持盾,后排持矛,一步一步朝前推進,地下城的烏合之眾根本無法抵擋。
秋白羽出了個主意,地形越是空曠,步卒列陣威力越大,要限制步卒列陣,只有改變地形。在地下通道之中,堆砌亂石,叫金兵不得并行,金兵拆去屏障,就不斷補充,不留一處空曠之所。
有水通過的通道更是設置防守障礙的第一選擇,要優(yōu)先將敵人逼入有水的通道。水中撒下了無數(shù)的鐵釘和鐵蒺藜,有些深一些的水中,還有帶倒齒的鐵絲網(wǎng)。
第五條命令,本是要集結一些敢死之士,夜間出外,暗殺金兵將官和燒毀金兵營帳。這一條命令下達了,卻未能執(zhí)行。因為納蘭也里終于冷靜下來,作出應對。
納蘭也里第一次變的慎重,他發(fā)現(xiàn)地下的形勢悄然發(fā)生了變化,地下城的反抗與之前不同了,金兵的搜剿接連受挫,甚至屢試不爽的步卒陣也無功而返。
但這只能叫他更加憤怒,納蘭也里下了命令:七日之內(nèi),拿下鬼樊樓。
實際上秦晉等人靠著前面幾條,足足堅持了十一日。
納蘭也里感到羞愧,更感到憤怒。他帶著大金五千精兵,居然打不下一群地下腐爛發(fā)臭的蛆蟲!他感到極大的侮辱。他是納蘭家的后裔,他身上流著勇士的血。
其祖先納蘭綽赤,咸平路伊改河猛安人,勇武過人。契丹括里使人勸降,納蘭綽赤堅決不肯屈服,大罵來使。括里領兵前來,納蘭綽赤糾結村寨之兵,出自家馬百余匹,力拒括里大軍于伊改渡口,使其月余不得進。括里惱羞成怒,發(fā)四萬大軍,納蘭綽赤寡不敵眾被俘,被一刀一刀凌遲而死。
納蘭也里宣布,有殺衡山六賊者,賞金千兩,攻破地下一大區(qū)者,升三級,賞銀錢千兩。大量征集猛火油,每戰(zhàn),先以火燒之。自地面挖掘豎井,直通地下洞穴坑道,發(fā)現(xiàn)人群,便倒入滾油。
猛火油就是石油,五代時便已用于戰(zhàn)爭。也正是從此開始,石油被稱為“猛火油”。史載占城曾在五代時期多次朝貢猛火油。猛火油不怕水,越是水澆,燃燒更烈,甚至還會爆炸,被稱為不滅火。
宋朝軍隊裝備有一種噴火器具,稱為“猛火油柜”。據(jù)《武經(jīng)總要》載,猛火柜以猛火油為燃料,用熟銅制成柜,柜有四腳,上有四個銅管,管上橫置唧筒,與油柜相通。唧筒前部為內(nèi)裝引火藥的“火樓”。
使用時,燒紅的烙錐點燃“火樓”中的引火藥,然后用力抽拉唧筒,向油柜中空氣施壓,進而使猛火油從“火樓”噴出時燃成烈焰,以燒傷敵軍及其裝備。
金人初始在戰(zhàn)場上,曾吃夠了“猛火油柜”的苦頭,一度以為宋人真的會法術。納蘭也里調(diào)集了五十七具“猛火油柜,打算將地底一把火燒光。
起初這三條計劃都是立竿見影,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金兵的進攻更加兇猛。
林子瞻就是在這一波瘋狂的反撲中,被斬斷一條胳膊。
而“猛虎油柜”更是帶來了巨大的殺傷,此物一沾就著,兩三息時間就能將一個大活人生生燒成焦炭,單是威懾之力就非比尋常。在地下通道之中,火焰噴來,根本無人能躲。
而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惡戰(zhàn),盡管混入地下的細作多半都被清剿,但地下城大致的輪廓要害,也基本是水落石出。金人在地上挖洞,真的挖到一些洞穴,一旦發(fā)現(xiàn),立刻灌入滾油。婦孺兒童老人不及逃走,被燙傷燙死的眾多。
地下城危在旦夕,但很快秦晉作出應對,讓出通道,堅守不出。猛火油攻來,就堵住洞口,讓大火只能在溝渠通道中燃燒。大火燃燒之時,地下城的人不敢動,金人同樣不敢動,只能等著大火自己熄滅。
同時主動出擊,地面挖洞之聲,地下聽的一清二楚,一旦發(fā)現(xiàn),立刻派人前去襲擾。吃一塹長一智,再沒有人聽見挖洞之聲,還戀戀不去。就算金人挖通洞穴,也不過找到一個空洞。
至于留在地面上的大洞,實則全無用處。金兵也不敢自洞穴下來,洞穴有的離地面十多米,只能系繩子慢慢滑下,下來多少都是送死。
這下納蘭也里真的震驚了,他甚至懷疑,地下是不是有個熟知兵法戰(zhàn)陣的大將坐鎮(zhèn)。納蘭也里開始尊重這個對手,不再提幾日滅掉鬼樊樓的豪言壯語。而是開始蠶食戰(zhàn)法,集中優(yōu)勢軍力,挑選精兵良將,步步為營,占領一處,就建立一個據(jù)點,不斷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