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哲學中有“性善論”和“性惡論”,二者既有不同又相輔相成,荀子便是“性惡論”的支持者,認為人性中有黑暗的部分,應當用道德教育引導人向善。
《荀子·榮辱》中便描述為“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榮惡辱,好利惡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人之生固小人,無師無法則唯利之見耳。堯禹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于變故,成乎修為,待盡而后備者也。”
道德教育固然重要,但面對大惡之人,也當有嚴刑...
古代哲學中有“性善論”和“性惡論”,二者既有不同又相輔相成,荀子便是“性惡論”的支持者,認為人性中有黑暗的部分,應當用道德教育引導人向善。
《荀子·榮辱》中便描述為“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榮惡辱,好利惡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人之生固小人,無師無法則唯利之見耳。堯禹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于變故,成乎修為,待盡而后備者也。”
道德教育固然重要,但面對大惡之人,也當有嚴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