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活在東漢末

第二十三章 提前起義!

活在東漢末 封語時 2182 2020-03-11 15:43:38

  風平浪靜之后必有大事發(fā)生!

  這不,就來了嘛!

  公元183十一月,也就是光和六年,距離歷史上的太平道張角起義的公元184年,也就是光和七年三月還要早了四個月,

  張角反了!

  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的太平道掀起了叛亂,命名為“黃巾軍”,禍及了大半個大漢,讓整個天下陷入了動亂之中。

  張角作為一個引子,率先在冀州起義,自稱為“天公將軍”,其弟張寶自稱地公將軍,其弟張梁自稱“人公將軍”,張角三人更是打出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癸亥,天下大吉?!钡捻懥量谔?。

  “嗯~”

  聽著陳珪所說的張角叛亂的消息,陳霖眉頭緊皺著。你說因為張讓提前得知太平道要反的事情,所以沒有什么張角弟子唐周泄密一事發(fā)生,導致一方渠帥馬元義沒有身死,信徒一千余人被殺的事情發(fā)生也在預料之中。

  但你張讓好歹提前這么久知道張角要反的消息,布局了這么久,什么成果都沒,就弄死了一個內(nèi)應中常侍徐奉,還讓另外一個內(nèi)應中常侍封谞借機逃出了洛陽,傳出了風聲,讓張角得知了消息,提前反了,這是不是有點故意的意味在里面。

  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豬隊友不成?

  亂想歸亂想,在這東漢已經(jīng)待了一年的陳霖對于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會輕易看輕,下結(jié)論,特別還是張讓這種老陰比,他要是能一手好牌都打個稀巴爛,也不會成為靈帝最器重的宦官,位居十常侍眾人之首。

  “汝對此事有何看法!”

  自從帶了陳霖來洛陽,每次有什么事陳珪都會先問問陳霖的意見,不單單是對事情表面的解讀,更要思考其背后的用意,就像現(xiàn)在。

  心中思索著張讓的用意的陳霖便聽到耳旁傳來父親的聲音,不由自主的正了正神色,鄭重的說出了這句話,“父親,此事必有蹊蹺之處!”

  話一說完,陳霖渾身一激靈,趕緊退出剛才的代入,正經(jīng)起來,“父親,你覺得張讓是不是故意如此?孩兒雖然對此人不太了解,但此人能在朝中權(quán)傾一時,深的陛下器重,不可能這么無能,布局多時只抓到一個中常侍徐奉,這還是父親提醒過此人內(nèi)侍中有人通敵的情況下?!?p>  “不錯,你跟我想到一起去了!

  依我對張讓此人的了解,經(jīng)過為父的提醒,他雖然心有怒氣,但不可能沒有防范著皇宮中的其余中常侍,畢竟能瞞著陛下的,內(nèi)侍中也就只有任中常侍一職的其中之人才有如此能耐?!?p>  輕輕頷首,眼中滿是對陳霖能想到此處的贊賞,不過贊賞過后陳珪便是話音一轉(zhuǎn),道,“雖然不可思議,但也不排除張讓可能是真的失算了,畢竟人有失策,馬有失蹄,或許他也沒想到除了中常侍徐奉此人之外,還有個中常侍封谞也說不定呢!”

  陳珪雖然說著其中另一種猜測,但話語中的意味卻讓陳霖覺得其口中之言倒像是故意引誘自己往別處思索,遠離事實真相。

  “不,父親這個想法恐怕有點不對!”

  “哦~汝覺得哪里不對?”

  對于陳霖的反駁,陳珪也不動怒,只是用他那平靜淡然的眼神望著陳霖,示意他說出自己的根據(jù)。

  “孩兒來到這洛陽不足三月,便已經(jīng)聽聞中常侍徐奉,封谞這二人之間的交情之好,經(jīng)常在各自府中相互聚集在一起。

  就憑這二人的行為,張讓得知徐奉此人乃張角之內(nèi)應后,不可能不防范著封谞此人,派人監(jiān)視于他,怎會讓其如此容易便逃出了洛陽,去往張角所在。

  這封谞之舉,怕是張讓故意縱容之結(jié)果!不過,這放虎歸山對其好像也沒什么好處啊,反而讓張角有了防范,提前起義,局勢變得更加糜爛?!?p>  雖然覺得封谞逃走是張讓故意縱容的,但陳霖想不通為什么要如此做,現(xiàn)在的太平道可要比自己所知的厲害多了。

  雖然都是倉促起事,但馬元義沒死,其中堅力量那一千余名信徒也沒什么事,有這股有生力量加入,若是某些世家一狠心,想來個改朝換代,說不定還真有可能。

  黃巾軍武將是不缺的,像眭固,于毒,白饒,張曼成,張牛角,張燕,波才等將領(lǐng)都還是有能力的,廝殺以及統(tǒng)兵的武將不缺,缺的是那些有才能的士子,能幫他們出謀劃策,治理城池的。

  畢竟黃巾軍多是一些山野村夫,你要讓他們殺人還行,你讓他們?nèi)ブ卫沓浅?,有些人連大字都不識幾個怎么去治理,雖然投靠黃巾軍的也有一些官吏,但有是有,卻少之又少。

  “此事也正是為父想不通之處!若是真的是張讓故意放縱,那其所謀究竟到底為何?縱然吾多次翻看各地送來的消息,也實在找不出對其有利之處!”

  對于張讓的目的,陳珪也是眉頭緊皺,深深的思索著,與其相信張讓失策,倒還不如相信張讓故意如此。

  況且陳珪心中還有個猜測被其埋在心中,那就是張讓到底有沒有告知陛下,若是此事乃是陛下授意的話,想到此處,陳珪便有種不寒而栗的感覺。

  對于如今沉迷于聲色犬馬的靈帝劉宏,陳珪從來都沒有小看過他。

  世人只知其荒淫無誕,卻不知其權(quán)謀之厲害。

  漢章帝劉炟的玄孫、河間孝王劉開的曾孫,解瀆亭侯劉萇之子劉宏,一介稚子,在朝中毫無根基,被當時的皇后竇秒,大將軍竇武選中,登基為帝。

  在外戚竇氏勢大,并且自己在朝中毫無根基之下,借著宦官王甫這柄刀,先是取了竇武之性命,除掉了外戚一族竇氏,再接著掀起了由宦官王甫,曹節(jié)等人為首的“黨錮之禍”,徹底廢掉了當時朝堂之中已成尾大不掉之勢的士族。

  之后其便開始執(zhí)政,一邊收攏著手中權(quán)利,一邊任由宦官王甫,曹節(jié),侯覽等人與殘留下來的士人針鋒相對,互相打擊,斗個你死我活,消磨雙方在朝堂之中的勢力。

  到了最后,狡兔死走狗烹,侯覽,王甫,作為替罪羊,先后被其丟了出去平息眾怒。

  “如果真是靈帝劉宏讓張讓如此做的話,那定然又有大事要發(fā)生了?!?p>  轉(zhuǎn)過腦袋,陳珪深深的望著洛陽中心皇宮所在的方向,好似看到了正坐在龍椅上的靈帝,正似笑非笑的看著底下的眾人,殺機畢露的布下了一個陷阱等著某些人鉆進去。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