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都市

墮入凡塵煙火可親

十二、追思

墮入凡塵煙火可親 紫川樹 2236 2020-04-13 23:22:21

  加油,給這個世界每一個掙扎而不認命的人。

  今天是清明,祭祖追思的日子,爸爸給他的爺爺去掃墓,作為家中唯一的孫子,是每年必備的項目。

  媽媽在家里陪著他,他還太小,不被允許參加這樣的活動,其實清明還是踏青的季節(jié)。清明上河圖不就是,呃。。這幾個字已經(jīng)被沙雕網(wǎng)友們毀掉了,無法直視。

  不過他還是哪也沒去,因為家里人還是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態(tài)度,害怕小孩子出門沾染了不干凈的東西。

  他在家里纏著媽媽給他讀了不少故事,尤其是切合清明寄托哀思的故事。

  比如屈子投江。

  屈子擁有自己的自由,他做出了自己想要做的選擇,他譜寫了天問,九歌,和流傳千古的離騷,牢騷發(fā)的流傳千古,也是開創(chuàng)歷史的先河。

  擁有自由,擁有很多,失去自由,失去一切。其他的財富,名利只是建立在自由之上的東西。

  還有不與時代同流合污選擇歸隱山林與竹為伍,縱情山水,音樂的竹林七賢。以及投身朝堂想以一己之力改變天下貧富差距、消除士紳特權(quán)的王安石,還有變法而死的商鞅。

  面對自己不喜歡的世道,人有多重選擇。隨波逐流是一種,同流合污是一種,奮起反擊改朝換代是一種,融入之后妄圖改革和改良是一種,退隱山林,獨善其身也是一種。

  其中,最為艱難的就是改革,改革會觸及到很多人的利益,里面就有些人有能力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要了你的命。這是江濱讀史最深刻的體會之一。純粹的文人相對好一些,即使是針砭時弊,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因為并不能真正做什么,所以上位者會多些寬容,也好讓那些做的太過分的人有個警醒,并非沒有人盯著你們做的事。

  歷史是一部很好的做人做事的教科書。他喜歡歷史故事,每當(dāng)媽媽講歷史故事的時候,他都會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

  他還沒有想好怎么向媽媽攤牌。只好給掌握自己命運先來個讀史開智慧的因由。

  給人以時間去消化和接受人的改變,這是他這段時間的認識之一。上輩子他有很多關(guān)于工作的想法和改革最后也都失敗了。一方面是觸及到了一些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他急于求成,把原先支持他的人都逼到了反面。人的改變也是一種革命,別人也需要時間去重新認識接納或反對你。團結(jié)一切可以團結(jié)的朋友。

  江濱時時刻刻都害怕會迷失自我,所以他上輩子一直對這個世界接觸的不深,也可能是他的自我不夠穩(wěn)定的緣故。容易被帶跑偏。不管是財色名利其實都對他有極大的誘惑,但他仍然想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這一次,從一開始就不再懵懵懂懂,隨波逐流,可想而知會活的很累,他也不知道自己堅持多久就會放棄。而且每當(dāng)激情消退,他都會覺得自己的目標(biāo)很可笑。尤其是想起大街上來來往往的行人,看見他們臉上的笑容時,會覺得自己的目標(biāo)很可笑。

  我的目標(biāo)如果達成,會不會陷入自由主義的泥潭,大家的笑容會是更多還是更少,他不知道,不確定。我的吶喊會被當(dāng)成瘋子,傻子,還是僅僅是無聊的人?

  究竟有多少人真正的需要可貴的自由。有些人只喜歡舒適的生活,可供滿足的漁網(wǎng),因為漁網(wǎng)無法全面滿足才去追尋其他的東西么?

  他想起佛家的天道,在天人五衰之前,天人是享受著所有的福報和快樂的。只是因為不超脫,不得真正的自由而終將天人五衰。天人的修行是極其艱難的。因為沒有痛苦,所以不想超脫。天人就像是天地圈養(yǎng)在籠子里的鳥或者其他寵物一樣。享受著美食,美色,財富,應(yīng)有盡有,卻不愿意再去廣闊的天地中尋找自己心靈上真正的自由。

  這時他又想起那些洪荒小說的主人公,還有那些所謂的圣人和圣人門徒,宣揚的其實都是改良的宿命論。為了怕沾染因果,多活幾年,做事毫無隨心所欲的感覺,其實境界很低。

  整個封神演義里,前世江濱的姐姐江雪最推崇二郎神,他姐姐很優(yōu)秀,他很在意她的看法,也很以為然。

  在書中只有楊戩是隨性的,雖然力量,地位都不是最高,然而他活的卻是最明白灑脫的。該做事就做事,該拿起的責(zé)任毫不推諉,姜子牙幾次三番的派他去最危險的場合,拿最少的功勞,他毫不在意,還是認真完成自己的職責(zé)。

  梅山七友中的好兄弟死后,他沒有哭哭啼啼,還是做好份內(nèi)之事后,直接去報仇,報仇歸來繼續(xù)正常生活。該我做的,我想做的,我都做。不能掌控的,灑脫。不縈繞于心。

  地位高,未必境界就高,只是站的高,看的遠而已。

  江濱前世給自己規(guī)劃的職場升級之路是最好一路副職的走上去。一來他不愿意承受主官的壓力,二來他也不想面對主官的那些誘惑,那些權(quán)力,財富和受人尊重的感覺并非對他沒有誘惑,然而他不愿意為此付出那么多。自由的時間和生活,自由思考的能力和權(quán)力,會在體制化途中被湮滅。荊教主喜歡用一個詞叫做祈并者,說的是體制外的那些人,對體制諸多抨擊,其實往往是最迫切想要加入體制,去享受那些紅利的人。

  其實命運真的在暗中標(biāo)好了價格,你失去的只是自由而已,自由發(fā)言,自由行事,自由好惡的權(quán)力而已。有時候,你需要違背良心去收受賄賂,或是做出一些不公正的事情。其實并非人性的貪婪可以簡單概括。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是真實存在的。體制可以賦予你的東西,其實它都可以奪走。這里的安全感和獲得感其實都是脆弱的。很多人由于這始終不存的安全感,費盡心思在位時,薅體制的羊毛,把體制的力量據(jù)為己有。比如趙匡胤的黃袍加身,這是為數(shù)不多的成功案例。更多的是像王莽那樣身敗名裂?;蛘咧煸澳菢幼罱K還是被體制同化。明朝的臣子一句君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明明白白的告訴皇帝,你既然進入了體制,雖然你是頭,也一樣得遵守我們的規(guī)則。其實想想,歷史上很多末代皇帝,江山的衰敗就是從想獲取自由開始的,想要改革,觸動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身敗名裂,皇位被取代,名聲被摸黑。

  這條路其實是不通的,不管是加入體制,還是建立體制,最終還是會被體制所反制,自由從這里尋找,是問道于盲。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