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盛國皇室子弟如有被授予親王者,受封者需要在國寺里靜心齋戒沐浴三天,到封王儀式那一天卯時起身在國寺前行滿六旬三叩九拜大禮意味敬天,敬天者需身著素衣布衫,不戴發(fā)冠,不備跪墊,以示清白之身虔誠畏天。敬天禮畢著親王服步行到皇室祖廟,祭拜祖宗牌位叩拜皇室宗親中德高位重的七座,并聆聽正使宣封王圣旨,再由位于七座中央的皇帝在其他皇室宗親見證下替受封者戴親王冠授予親王印。
等到龍嘉仁封親王的那一日,在國寺主持的誦經祈福聲中,龍嘉仁只著素衣布衫行完敬天禮,便身著絳紫四爪金龍親王服,束發(fā)未帶頭冠,自國寺步行前往皇室祖廟,身后隨行封禮正副使。龍嘉仁直身跪在祖廟的金紋跪墊上,看著沉香木上密密麻麻的列祖列宗牌位,肅穆莊嚴叩首伏地跪拜。龍嘉仁對著祖宗牌位行完三旬三叩九拜大禮后撩起前擺起身走出祖廟,跪在祖廟的七座前聽旨。封親王時需叩拜的七座除了中央座位是歷代黃帝外,其他六座皆是皇室宗親中地位崇高且大盛國立下汗馬功勞的皇室宗親,其中身份最貴重的就是先帝的第十弟,在先帝在世時曾多次代先帝出征,也是先帝兄弟中唯一在世乾盛帝的十皇叔素有“鐵帽王”之稱的福熙康壽太上王,余下宗親見到龍嘉仁封親王時乾盛帝竟將福熙康壽太上王都請了出來,要知道上一次福熙康壽太上王作為六座出席還是冊封太子時,無寵多年的五皇子竟然也能受到如此看重,不得不說圣心難揣,這大盛國的天也是要變一變了。乾盛帝此舉讓原本就舉棋不定的宗親們更是不敢輕易站隊,被人遺忘了十六年的無寵五皇子不僅一夜之間被封了親王更是享受封王禮最高待遇,雖說五皇子和太子素來親厚,但天下之主的吸引力足以讓兄弟反目,甚至有一些宗親已經開始惦記上五皇子的后宅,盤算著自家中的哪一個女兒能讓五皇子寵愛,要知道后宅的枕邊風有時可以抵得上千軍萬馬。其實福熙康壽太上王也沒想到自己被請出作為封五皇子親王儀式上的七座中的二座席,畢竟上一次被請出那是關系到國本的封儲儀式,太上王作為皇室人員是責無旁貸的,而現在跪在自己面前的皇侄孫自己還是知道些情況的,母族無人生母犯事,雖寄養(yǎng)在皇后膝下與太子親厚,但畢竟不是同胞兄弟這血緣上還是稀薄了些,要說是看在護國將軍面上那更是說不通,皇室怎能仰仗臣子鼻息,要知道當年乾盛帝登記不久為了穩(wěn)定朝堂,不得不依仗云相勢力,但那時太上王就提出過反對意見,九五之尊仰仗臣子勢力太過軟弱無能,鐵血手腕的太上王一直推崇的是鐵政,與當今陛下的仁政完全相反。
龍嘉仁也沒能想到自己的封王儀式跪拜的七座的二座席上竟然是“鐵帽王”福熙康壽太上王,要說是為了抬舉護國將軍那也是有些過了,對于正座中的父皇將心思藏得是越來越深,讓別人越來越猜不透了,只能心底里暗罵到老狐貍!跪拜在地的龍嘉仁聽著封禮正使宣讀的那面圣旨上描述出的優(yōu)秀的兒子在多年期盼下終于長大封王可以娶妻生子的慈父形象讓龍嘉仁伏下的臉上充滿了嘲諷,在場的哪一位皇室宗親不知道自己可是實實在在無寵了十六年,要不是被指婚給了西北大將軍,自己可能就永遠被遺忘下去。本該在宣完圣旨后由乾盛帝親自給龍嘉仁戴冠,許是覺得戲唱得太過有些膩味,便遣太子來給龍嘉仁戴冠授印,龍嘉仁倒覺得作出這個決定的乾盛帝才是自己認知里的那個父皇,而且和一只年老色衰的狐貍演父子情深,龍嘉仁就算再不看重外貌看著乾盛帝那張臉也會覺得惡心,估計會大不敬吐在祖廟前吧。
同時在場的太子低頭跪在祖廟前,聽著封禮正使宣讀著圣旨內心卻是對父皇的決定感到失望,父皇是知道當年林婕妤皇嗣事件的真相,雖說是為了安撫云貴妃背后的云相勢力而忽視嘉仁,但這些年的忽視也足夠了,而且現在的父皇也不需要再顧忌云相為什么還是要這樣對待嘉仁,太子對自己的父皇所做的每一個決定是越來越看不透了。
封禮正使宣讀完圣旨后,太子起身走到龍嘉仁面前,取過身邊禮官端著的盤子里的親王冠為龍嘉仁戴上,將盤子里的親王寶印交給龍嘉仁,在龍嘉仁叩謝完皇恩后太子單手伸出將龍嘉仁扶起,看著身高快和自己一般高的青年太子笑了,雖說是戴冠應有父皇來才更體面,但太子也是凡人也有私心,心底更是希望由自己親手給自己養(yǎng)大的青年戴上親王冠,這種自豪酸澀的情緒與其說是兄弟之情,不如說是慈父情懷更為恰當。龍嘉仁看著太子那張開懷的笑顏,忍不住用只有兩人能聽見的聲音說:“謝謝大哥?!辈皇翘樱皇腔市?,而是像民間尋常百姓家弟弟對兄長的稱呼,這話話語中的溫情與感激讓太子面上一怔瞳孔微縮,這句感謝讓太子始料未及。
皇室宗親對于乾盛帝請福熙康壽太上王作為二座席以示對龍嘉仁的看重,又不親自戴冠坐實龍嘉仁無寵的名頭,這種前后矛盾的做法讓皇室宗親更加摸不著頭腦。站在皇室宗親前的榮親王看著自己封王時都未被允許請的二座席福熙康壽太上王,瞧著祖廟前太子和廢物兄友弟恭的場景,冷哼一聲不管宗親在側也不顧身旁他人地阻攔扭頭就走,自龍嘉仁和西北將軍賜婚后,榮親王也不知道哪根弦搭錯了,在眾人前不裝儒雅風度,越來越有著自己性子,讓眾多原本看好榮親王前程并站隊于他的宗親紛紛撤離??吹綐s親王在祖廟前如此放肆行為在場宗親皆是不喜但也是將這份不喜放在心里,這一插曲沒有影響到正主的好心情反而使榮王在宗親心中留下不敬祖宗的印象,也不知榮王知道這一真相后會不會后悔走得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