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密色之王爺臺上

第十七章 塔蘭奇回屯

密色之王爺臺上 蘿蘿和圖圖 1507 2020-03-01 00:50:39

  阿里木伯克把幾個兒子都叫到跟前,“朝廷駐軍巡邊,保我家園不受戰(zhàn)亂之苦,我塔蘭奇屯田生產(chǎn),是朝廷保障軍需的重中之重。身為伊犁阿奇木伯克的兒子,了解屯田生產(chǎn)事宜,也是必修的功課!”

  “身教重于言教,今天我就帶你們再上這一課,這也是我的父親,你們的爺爺在我小時候一直都教導我的東西?!卑⒗锬菊Z重心長地對兒子們說道。

  阿里木自擔任伊犁阿奇木伯克數(shù)年來,沿襲了父親穆薩以及后來幾任阿奇木伯克的努力下開創(chuàng)的“塔蘭奇”回屯優(yōu)良傳統(tǒng),非常重視生產(chǎn),每年春種秋收時節(jié),都要親自到各個“圩子”巡查。

  阿里木伯克的父親穆薩伯克,在伊犁將軍的支持下,帶領組織塔蘭奇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山泉、河水,開渠灌溉保產(chǎn)增收;實行按戶定編、定額分成的管理辦法,極大改善了塔蘭奇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實施對“塔蘭奇”回屯官員和屯戶的獎勵制度,因而在伊犁回部聲望頗高。

  17世紀70年代末,準噶爾蒙古滅了南疆的葉爾羌汗國以后,從天山南麓烏什、焉耆、阿克蘇、喀什、葉爾羌等地,強制脅迫當?shù)剞r(nóng)民到伊犁河南岸“海努克”等地方開荒種樹。稱這些維吾爾農(nóng)民為“塔蘭奇”,即蒙古語:種地的人。之后,在清朝剿滅準噶爾的戰(zhàn)亂中,這些“塔蘭奇”人逃亡殆盡。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政府平定了北疆準噶爾貴族發(fā)動的分裂祖國的動亂,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又平息了南疆大小和卓之亂,完成了新疆天山南北的統(tǒng)一。清政府于1762年設“伊犁將軍”管理新疆軍政要務,為解決駐軍的口糧問題,效仿準噶爾,從阿克蘇、拜城、和田、葉城等各地組織大量維吾爾農(nóng)民到伊犁河兩岸進行屯田,史稱伊犁“回屯”,并特派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屢立奇功的吐魯番郡王額敏和卓的兒子穆薩為正三品阿奇木伯克,協(xié)助伊犁將軍管理伊犁塔蘭奇回屯事務。

  由于伊犁地區(qū)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氣候宜人,且清政府制定的稅賦制度優(yōu)于南疆,所以吸引了大量南疆維吾爾農(nóng)民來一粒開荒種地。這些人也都被當?shù)厝朔Q為“塔蘭奇”。

  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回屯屯區(qū)有海努克、達爾大木圖、濟爾噶朗、鄂羅斯坦、波羅布爾噶蘇等九處,80余個“圩子”(村莊),人數(shù)達6300余戶,種地10余萬畝。嘉慶末年(1820左右),伊犁塔蘭奇人超過三萬四千人。道光年間(1821-1850)增至八千戶。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伊犁將軍奏準,決定“回人等在固勒扎建造城垣”,這就是伊犁塔蘭奇人居住回屯的中心城池寧遠城,城中建有阿奇木伯克和伊什克伯克衙署各一所。阿奇木伯克總管伊犁塔蘭奇居民事務,伊什克伯克協(xié)助辦理。

  寧遠城南的伯克府,就是阿里木的父親任伊犁阿奇木伯克時新修的宅邸,到如今也算是三世同堂,子孫昌盛。

  “阿爸,我也要去!”邁里看哥哥們都要出門,按捺不住也主動請纓。

  “你女孩子家的,不在家跟你祖母和母親學禮儀,跟我們?nèi)プ裁?!”阿里木頗有微詞。

  邁里一邊爭取一邊撒嬌道:“聽說塔蘭奇?zhèn)兌荚趥魉妥娓傅氖论E,我也想去親眼看看!阿爸~!”

  “我看你是又想出去逛了吧!這農(nóng)事生產(chǎn),可不是郊游!”阿里木還是不同意。

  邁里聽父親的話知道父親有些松口的意思了,繼續(xù)央求:“阿爸~!我保證我會一直跟在你們身邊寸步不離,絕對不會惹麻煩的!”邊說便給二哥使眼色。

  “父親,帶上邁里吧!巡視農(nóng)桑也沒有啥危險,單是讓邁里長長見識也是不錯的。我負責看好他,父親放心吧!”哈里克一如既往地寵溺妹妹,不忍撫了她的心思。

  “父親,就帶上她吧!”老四艾尼瓦爾也附和道。

  “父親,哈里克說的沒錯,又沒有啥危險,更何況祖父的光輝業(yè)績作為子孫都應該繼承發(fā)揚的!這是家族的榮耀!”老大薩迪克這些年一直跟著父親學習,說話做事更加沉穩(wěn)了。

  “好吧!邁里也一起,不過,邁里你要保證聽話,不要惹事?!卑⒗锬窘蛔讉€孩子輪流勸說,最終也是答應了。

  出發(fā),阿里木帶著副官侍從,五個孩子,三架馬車一行十數(shù)人,浩浩蕩蕩出發(fā)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