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瀾一聲令下,三發(fā)炮彈呼嘯而出,直奔進入了港口的三艘板屋船而去。
在備戰(zhàn)的時間里,破虜軍的炮兵已經將港口附近的重點方位炮擊都演練過了,這時根本無需花費大量的精力進行測度,直接按照既定的計劃開炮。
于是,三艘板屋船剛剛進港,迎面就飛來了三發(fā)炮彈!
“趴下!”船上指揮官還沒來得及將指令完全發(fā)出,炮彈就轟中了板屋船。三發(fā)炮彈,有直接落到了甲板上,另外一發(fā)則擊中了船外側。
其中威力最大的,還是紅夷炮彈,直接將板屋船轟開了一個大坑,在船艙內發(fā)生了爆炸,登時傳出一陣哀嚎聲。
板屋船整船能夠容納一百余水軍,其中戰(zhàn)船內部還需要幾十名船工劃槳調度,這一炮下去,甲板上的水軍士卒趴下了不少,幸運地躲過一劫,然而戰(zhàn)船內部那些船工就遭殃了。
船工損失慘重,這艘船就已經廢了一大半了,現(xiàn)在只能是在港口附近轉圈,努力在沉與不沉之間苦苦掙扎。
另外兩艘船的情況略好,雖然也有損傷,但是還可以繼續(xù)靠岸。就如同攻城戰(zhàn)時登云梯,很少有攀爬到一半還可以反悔下來的戰(zhàn)士,此時這兩艘還能夠移動的板屋船,艱難地繼續(xù)往岸邊靠近。
然而緊接著,火炮陣地中又發(fā)來了五發(fā)炮彈!由于兩艘板屋船逐漸靠近,不再像剛入港口一般容易確定方位,所以這次只有三發(fā)炮彈擊中了板屋船,而且都只打在了船外側。
即使如此,這三發(fā)命中的炮彈,也讓這僅剩下的兩艘板屋船被打得在海面上轉了兩圈,險些顛覆,至少有二十多名士卒喪命于方才的炮擊中。
“撤退!”船上指揮的水軍虞侯,終于忍不住了,再這樣愣頭青一般,不壓制敵方的火力就沖下去,就要人船俱亡。
士卒們如釋重負,爭先恐后地跳到船艙內部,接過在方才的炮擊中喪生的船工們的工作,搖動著船槳,努力把船往回劃。
......
破虜軍火炮陣地上。
“炮擊繼續(xù),不要停下來!”
李逸瀾當然不會因為朝鮮水師的這三艘船喪失了戰(zhàn)斗力,而放他們一馬,這三艘船上至少有三百名敵軍,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當然是能消耗多少敵軍。就消耗多少。
雖然不知道為什么這第一批來的水師戰(zhàn)船,竟然沒有哪怕是一點點的火力掩護,就這樣來送人頭了,但對方既然白給,那破虜軍就只能笑納了。
抓緊時間裝填之后,火炮陣地直接六發(fā)炮彈轟出,其中的四發(fā)命中了水師的板屋船,再經歷了連續(xù)的炮擊之后,板屋船上的士卒們終于有人先支撐不住,仗著自己懂水性,跳海逃生了。
只要有一個逃兵沒受到即刻的懲罰,那么很快就會有第二個,再加上船體出現(xiàn)了進水的情況,逃兵越來越多。
最后,就連船上的水軍虞侯自己也跟著跳水了。
盡管這樣做違反了軍令,但是從個人的安危角度上看,棄船逃生還是明智的,因為很快船就在炮火中緩緩墜進了大海之中。
......
派出去的三艘板屋船,還沒沖到岸邊,就都被對岸的火炮給擊懵了,最終一艘都沒能回來,南征軍出師不利。
鄭致和此時臉色不愉地走到了兵馬節(jié)制使申方洋身邊,剛想說話,申方洋就看似無心地說道:“雖然將旗在那,但是我們也不知道這明使是不是真在炮兵陣地上,萬一是疑兵之計呢?”
鄭致和雖然不通戰(zhàn)事,但是這個問題更多設計的卻是政治上的考量,想了想,鄭致和最終也是應和道:“確實,兵不厭詐,說不定明使此時都不在這個港口上呢?!?p> 申方洋得到了鄭致和的暗示,心中一寬,當即發(fā)出指令,改變了作戰(zhàn)的方案。
南征軍水師改變了自己的作戰(zhàn)方略,從原先的三艘板屋船沖鋒,改為猛船打前陣,板屋船居后,另外,其余還沒來得及進港的板屋船,則集中火力對轟破虜軍的火炮陣地。
加上了火力掩護之后,南征軍的先鋒船隊境遇比之前要好上了一些,但是由于火炮陣地的選位巧妙,雖然南征軍的火炮射擊密集、氣勢洶洶,但是最終能夠射到火炮陣地的也只有寥寥兩發(fā)。
相比起申方洋想象之中,戰(zhàn)船炮彈齊發(fā),摧毀火炮陣地的結果,最終這些大量轟出的炮彈,只是起到了遮蔽火炮陣地視線的作用。
在付出了將十余艘猛船以及兩艘板屋船的代價之后,南征軍的第一批先頭部隊終于登上了岸。
申方洋活動了一下因為長久關注戰(zhàn)況,而變得有些僵硬和酸痛的脖子,轉過身來向鄭致和匯報:“督師,我們的第一批部隊已經上岸,等到接應上大部隊之后,接下來就是一鼓作氣拿下敵軍了?!?p> ......
與此同時,火炮陣地上的李逸瀾也得到了匯報。
“每門大炮的炮彈都只剩下六到八發(fā)了。”
炮彈是有限的,而且也不能一下子將濟州府的存量都搬到前線來,因此在創(chuàng)造了轟破五艘板屋船和十多艘猛船的成績之后,破虜軍的存量就已經用的差不多了。
看著港口上正在陸續(xù)開進的敵船,李逸瀾心中有些惋惜,但總得留下火力來對付對方的陸地沖鋒:“停止炮擊!調整角度,準備陸戰(zhàn)。”
此外,一排又一排的銃兵和弓箭手都已經就位,做好了作戰(zhàn)準備。
來自火炮陣地的炮擊停止之后,南征軍余下的水師開始小心翼翼地駛進港口,先鋒部隊已經擺好了陣型,只等待最終的一聲令下。
方才震天的炮聲,讓洪宇亮已經設想好了破虜軍陣地的慘狀,直到懷著復雜的心情走出船艙之后,洪宇亮才發(fā)現(xiàn)原來南征軍折了好幾艘船,才得以登上岸!
這破虜軍竟然有如此能耐?洪宇亮在濟州待了五年,都沒有發(fā)現(xiàn)過藏在濟州士卒和百姓中的力量,此時的他,深刻體會到什么叫做“士別三日,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