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換上輕松的語氣:“好啦好啦,趕緊上車吧,路上照顧好弟妹?!?p> 蘇轍點點頭,踏上了馬車。
蘇軾拉著蘇邁走到張方平所在的馬車旁,輕喚道:“張大人……”
張方平掀開窗簾,探出頭來,對蘇軾笑道:“怎么了?”
蘇軾對車窗旁的張方平躬身行了一禮,道:“張大人對我兄弟二人的大恩大德,子瞻沒齒難忘。我雖力薄,但今后大人有用得著子瞻的地方盡管吩咐,子瞻肝腦涂地,萬死不辭!”
張方平笑道:“老夫一行將入土之人,沒啥報不報答的。你以后好好為朝廷效力,為百姓造福就是對老夫最好的報答?!?p> 蘇軾再度拜謝道:“子瞻銘記于心,大人一路保重?!碧K邁緊隨父親,躬身行禮。
張方平擺了擺手,對蘇軾道:“回去吧。”隨即對車夫道,“走吧?!?p> 車夫揮動韁繩,馬車緩緩前行,后面的車隊也依次行駛起來。蘇轍的馬車在車隊的最后,蘇軾拉著蘇邁一直等到蘇轍的馬車路過身邊,對其揮手道:“一路保重?!?p> 蘇轍點點頭,道:“兄長快些回去吧。”蘇遲、蘇適、蘇景娘、蘇惜娘探出頭來,揮手告別,
蘇邁看著即將離別的弟弟妹妹們,緊緊地拉著蘇軾的手,強忍悲痛,對其說道:“你們倆要乖乖聽叔父的話,好好念書、習字啊!”
蘇遲、蘇適、蘇景娘、蘇惜娘探異口同聲答道:“會的?!?p> 馬車漸行漸遠,逐漸消失在蘇軾父子二人的視野當中。蘇邁抬頭看著蘇軾,悲傷道:“爹,叔父他們應該很難再回京師了吧……”
蘇軾低頭看著滿臉沮喪的蘇邁,傷感道:“不會回來了。”
蘇邁不解道:“為什么大人之間就不能和平相處呢?”
蘇軾震驚地看著蘇邁,不知其為何突然有此感慨,詢問道:“為什么突然這么說?”
蘇邁道:“王大人和叔父在制置三司條例司不就是這樣嗎?”
蘇軾大驚,他從來沒有對兒子提過朝中之事,對方竟主動提及王安石,并且還直接指明制置三司條例司。他急忙看了眼周圍,好在四下無人,蹲下身來,平視對方,低聲道:“誰對你說的?”
蘇邁道:“爹,我十二歲了,如今王大人新法鬧得沸沸揚揚,書院也難免不議論此事。叔父之前在制置三司條例司,不就是為王大人做事嗎。任期未滿就離開,一想就知道其中緣故。王大人只要依然受官家恩寵,叔父就沒法回到京師,不是嗎?”
蘇軾這才意識到自己眼中那個年幼的蘇邁早已長大,當時自己在天慶觀北極院讀書時,只七歲便對朝政感興趣,非讓師傅張易簡對自己普及慶歷新政之事,兒子如今已十二歲,確實到了對這些感興趣的年紀了。蘇軾站起身來,拉著蘇邁朝馬匹處走去,邊走邊說道:“你說的沒錯。爹知道你聰明,但是在書院還是少議論朝政,免得引火燒身?!?p> “我才不說呢,再說了,他們也不感興趣。平時先生教的知識,他們都學不明白,哪有功夫了解別的?!?p> 蘇軾將蘇邁抱上馬背,自己翻身上馬,緩緩行進在回程的路上。許久,他對蘇邁道:“邁兒大了,再也不是小孩子了。以后邁兒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只管問爹,爹都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p> 蘇邁扭頭,用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看著蘇軾,“真的?”
蘇軾語氣堅定地說道:“真的,爹何時騙過邁兒?!?p> 二月。
延和殿。
宋神宗看著一本本官員們呈送上來的奏章,大多都在議論新法,看得他頗為頭痛。
當他翻到蘇軾所奏的《再上皇帝書》,不由眉頭深鎖,對一旁的王安石道:“這蘇子瞻也是夠執(zhí)著的,幾個月前上書一封,朕沒回他,這又來了一封?!?p> 幾個月前蘇軾剛了一封《上神宗皇帝書》,針對各類問題予以闡述。
宋神宗沒有回應就是無聲的回應,一般人意會后便不再諫言。怎奈蘇軾太過執(zhí)著,看到不平事非要上書言事,以對得起這身官服,于是再度上書。
王安石思忖著,這蘇子瞻果真是個人才,本以為開封府推官忙碌的工作能將他困住,安生一點少管新法之事。
沒想到兩個多月,他對于公事不但決斷精敏、處理得當,還深受汴京百姓愛戴,聲聞益遠,看來是老夫小瞧他了。
想到此,他微微嘆了口氣,心念著,只可惜我們政見不同,要是能為我所用,絕對會助我一臂之力。
門外宦官來報,審刑院孫固求見。宋神宗準允其進殿,又看了眼一旁的王安石,想著王安石與孫固政見不合,二人同時在場難免會一言不合引發(fā)爭端,于是對王安石道:“王卿,你先退下吧?!?p> 王安石行禮告退。孫固與其擦身而過,進入延和殿。
孫固跪拜起身后,將所要呈奏之事一一陳述,陳述完見宋神宗正在詳閱奏章,眉頭深鎖,不時微微嘆息。
他見宋神宗一直沒回答自己剛才所奏之事,只得靜靜等待。過了許久,宋神宗終于將奏章看完,突然發(fā)現(xiàn)孫固還站在殿內(nèi),問道:“你怎么還站在這兒?”
孫固回稟道:“臣剛才所奏之事……官家覺得……”
“就按你說的辦吧?!彼紊褡谡f完重新翻著剛才看過的那本奏章。
這是韓琦千里迢迢從大名府送來的奏章,經(jīng)過那次百姓登門跪求后,他對青苗法又進行了更為深入的調(diào)研,最終形成這份奏章向宋神宗表明青苗法對百姓的荼毒,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祈盼宋神宗能改變心意,廢除青苗法。
韓琦歷經(jīng)三朝,雖外任,但在宋神宗心中的分量不輕。
宋神宗之前已經(jīng)讀過無數(shù)封針對青苗法弊端的奏章,但都半信半疑,并未表態(tài),直至今日看到韓琦的這封,心中那顆執(zhí)著的心終于開始動搖。他合上奏章,對孫固道:“你覺得青苗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