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發(fā)現(xiàn)蟲族隧道的細節(jié)我就不多說了,這在前沿小分隊的報告和陳博士的日記中都有介紹。他的發(fā)現(xiàn)讓我們有了事先的準備時間,而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在發(fā)現(xiàn)無法阻止其隧道攻擊的情況下,將計就計,大量殺傷了蟲族,阻塞了它們在塵暴中發(fā)動的第一波攻勢。
我們在北京號被擊落后就痛定思痛,加強了地震波的檢測,而且在塵暴中也只有地震波能提供遠方敵人的情況。不過知道塵暴即將結束的最后一周,我們才發(fā)現(xiàn)有五個地動源在不斷移動,指向我們的前沿堡壘。雖然蟲族隧道的掘進速度很慢,因為這些地動點位于地下二十公里處,但我們也無法對其進行打擊。我們試探地用大功率電磁炮進行了攻擊,但效果非常有限。在到達地下十公里后鉆地彈的威力和精度也就能殺死些螞蟻,對鐵甲鉆地蟲基本無效。
我們也設想過用挖礦機來阻擋,但論證后根本不可行。先不說我們挖礦機的數(shù)量不多,蟲族只要多派出幾只鐵甲鉆地蟲就可以繞過挖礦機辛苦建立的防線。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地下根本無力與蟲族抗衡。它們就生活在地下,而我們連給地下提供足夠的空氣保證呼吸都做不到。
于是我們放棄了前沿堡壘。這是個艱難的決定,但是個正確的決定。而陳昂博士把這次撤退變更有價值,讓它更正確了。
雖然放棄了前沿堡壘,但我們也沒有只是被動防御。上海號在地面小分隊的幫助下,從空中給蟲族的進攻部隊予以了沉重的打擊。韓梅冒險進入塵暴圈,探測發(fā)現(xiàn)蟲族的進攻部隊超過了十萬,給我們提供了珍貴的情報。但他們很快就遇到了大麻煩,險些艦毀人亡。
上海號提供的情報堅定了我們實施“毀天裂地”計劃的決心。這個計劃是基于阿爾法星大氣的特點而生的,所以要不是陳博士,我們是想不出這樣因地制宜的計劃的。
我們一直認為大氣中的氫氣含量高是一個劣勢,一方面蟲族更適應這樣的低氧環(huán)境,另一方面我們不得不建造大量空氣提純和轉化措施,并要派人維護那些收集起來的氣罐,防止它們爆炸或者泄露。
而陳博士換了一種思路,干脆把這些氣罐都堆在了放棄的前沿堡壘之中,然后裝上了遙控引爆裝置。唯一遇到的意外是,蟲族隧道的掘進速度大大快于我們的預期——當我們剛布置好氣罐,鐵甲鉆地蟲突然從水平掘進改為向上掘進,繞開了高溫炎熱的巖層,快速逼近堡壘。這讓我們沒來的及布置好遙控引爆裝置。
不過陳博士也準備好了B方案,那就是借助上海號上的等離子炮來引爆??上虾L栆灿龅搅寺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