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渺”,如果一個正直壯年的青年感嘆“悲歡一渺”。那么,如果不是他已看穿悲喜,參透到佛家的禪境,那么就是他已經(jīng)悲傷到極致。
悲傷到已經(jīng)放棄一切,無所在乎了。
葉青梅直到那時才知道沐櫟對她的喜歡有多深。
因為,如果一個人喜歡一個人喜歡到把她當(dāng)成全部的時候,失戀無疑是世間最為痛苦的事。
沐櫟也曾以天下為己任,也曾以民族復(fù)興為理想。可是,如果連你最想要的,世界都不能給你,那么你又有什么義務(wù)給這個世界什么?
當(dāng)你喜歡一個人,即使她千萬次拒絕你,可你至少還有目標(biāo),你還可以堅持。但是當(dāng)她已經(jīng)有男朋友時,那么你所有的希望都破滅了,一切都已經(jīng)不可能。
沐櫟知道,以后不管他如何成功,做出如何驚天動地的大事,他也永遠不可能再得到至愛。
倘若人這一生,連最想要的都得不到,那么活著還有什么意思?
即便如此,沐櫟仍舊高尚??v使全世界都負了他,可他卻沒有負這個世界。世界以痛吻他,而他卻報之以歌。
沐櫟創(chuàng)業(yè)的初衷除了為己,更多是為全人類。他間接地為整個世界創(chuàng)造了大量財富,提供了很多的工作崗位。而且,最終他也將所有的錢回饋給了社會。
他所獲取的只有留給父母的一幢別墅,以及開往宇星的五覺飛船,和智能機器人七陌。
這也是他唯一自私的地方。離開地星,他只是為了躲避曾經(jīng)深愛的人,為了給妻子想要的生活。因為他知道,如果他留在地星,他是不可能不去想葉青梅的。
沐櫟失戀之后,自我封閉,沒有與任何人來往。他雖然失去了很多,但他也獲得了很多。
沐櫟沒有結(jié)交朋友,缺少社會閱歷,但是他也因此有很多時間沉靜下來思考。
他得以參透世界本質(zhì)。包括致使他后來成為全球首富的創(chuàng)業(yè)想法,也來源于這三年的思考。
從知道葉青梅有男朋友那一刻起,沐櫟的心便已經(jīng)死了。他之所以沒有皈依佛門,沒有自盡,是因為他仍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回報社會。
于父母,為報生育之恩;于先祖,完成后代傳承;于妻子,付出全部的愛。他的愛從始至終都不是自私的。
他創(chuàng)業(yè)是為了給父母一個優(yōu)越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他離開地星是為了給風(fēng)臨想要的生活。
早在葉青梅知道“一渺”兩字內(nèi)涵之前,沐櫟和風(fēng)臨就已經(jīng)離開了地星。
她將“一渺”兩字刻到了她唯一與沐櫟有聯(lián)系的東西——那支鋼筆上。
在后來的時間中,她一直處在愧疚與后悔之中。她原本以為,徹底地拒絕沐櫟,就可以不耽誤他。但后來她才知道,拒絕才是最大的耽誤。
因為,沐櫟不可能再愛上別人。如果這一束他全部的光滅了,那么他的人生將全部陷入黑暗。
沐櫟曾發(fā)過誓,這一生只愛葉青梅一人,也只娶她一人,但是他卻違背了自己的誓言。對于一個以信守承諾為第一原則的人,違背誓言才是最為痛苦的事。
沐櫟在《傾梅集》中寫下的第一句話是:在見到你第一眼,我就在心底提醒自己,這便是我最愛的人,此生無論如何也不能錯過。
所以,不管葉青梅拒絕他多少次,他都沒有放棄,始終不遺余力傾盡全力地愛葉青梅。他這一生中所有的力量、精神、意志都集中在葉青梅身上。
但他最終還是錯過了葉青梅,他也違背了初心。
失戀之后,沐櫟便已經(jīng)死了?;钪囊呀?jīng)不是以前的那個沐櫟。
人這一生,總是要在失去以后才會知道珍惜,也總是要在經(jīng)歷過后才會懂得。
葉青梅以為堅決果斷地拒絕,就可以讓沐櫟放棄。但是,她低估了沐櫟對她的喜歡程度。
一個認為,不愛一個人,就不應(yīng)該耽誤他。另一個則認為,一生至愛,無論怎樣也不能放棄。
如果一個深愛你的人,但是你卻不愛他,那么就不要給他一點希望。因為既然你給不了他想要的,那么就不要接受他給的全部。
但無奈事情遠遠沒有那么簡單。當(dāng)喜歡一個人時,并不是你不接受,就等于對方?jīng)]有付出。只不過是你的不接受更加踐踏他的付出,讓他的付出沒有得到回報。
當(dāng)一個人喜歡一個人喜歡到一定程度時,你以為你拒絕他就會讓他有更好的選擇。卻不知,拒絕破滅了他全部的希望。
世間之愛可以分為幾種。一種是流水,你不讓它往東方流,它可以往東北流、東南流。這是不堅定之愛,是可以代替之愛。
另一種愛是時間,只有一個方向,沒有東南西北,不能后退。你不讓他前進,造成的只能是時間靜止,世界毀滅。
沐櫟本是一個陽光開朗、豁達樂觀的青少年,卻被緣分中的不湊巧逼入了絕境。
一個是時間只能前進的要求,另一個是至愛之人的禁止。這種水火不容的對抗,造成了沐櫟無盡的痛苦。
相比這種在時間流逝中靜止的愛情,世間所有的失戀都不過如此。失戀最本質(zhì)的特點是愛而不得。這個世界的屬性決定,本就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得到所愛。
你只能做流水,去適應(yīng)流水存在的環(huán)境,在前路被堵截之后,你還有別的路可以走。
但你若是做了時間,在堵截之后,你無路可走,只能在原地徘徊。流動的愛只能在靜止的時間之中走向毀滅。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所有的人都只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快樂,而去做任何事,甚至不惜肆無忌憚地去傷害無辜的人。
有多少人會選擇成全?有多少人善良?有多少人慈悲?
更多的是殘忍!是無情!
有時,如果你所愛根本就不值得時,那么連開始就是一場錯誤。
曾有哲學(xué)家認為,世界的本質(zhì)就是悲劇。知道得越多,悲傷得就越多。
也許只有做無知無識的流水才不會有悲傷。無知是快樂的,無意識就不會有感覺。無知無識才會永恒存在。
所有的快樂、美好、幸福,都只是短暫的一瞬間,悲傷才是世界的常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