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頒布政令
戌時一刻,沮陽城的夜已深。
穿透薄云的月光從窗而入,灑在太守府正殿內,照亮了殿內燈燭未曾覆蓋的地方。
此時的徐朗還沒睡,獨自一人坐在正殿里的身影顯得有些寥落,可徐朗自己卻不這么覺得,手捧著傍晚從犴獄那取來的爰書細細通覽,甚是津津有味。好在這狄杰寫這爰書時用的不是隸書或是那似天書的小篆,而是與簡體字更為相似的楷書,不然這一晚下來徐朗還真看不完。
五萬錢桓帝五銖加十七萬剪輪五銖,合計一起二十二萬錢。
十畝膏腴良田加八畝稍差一些的耕田,合計一起十八畝耕地。
十二間民房良宅加五間挨個連著的商肆,再加上七七八八其他還沒來得及變賣的貨物和人手等,又檢查了一道爰書上關于這段文字敘述的徐朗不禁喜上眉梢。
這都是公孫丹留在上谷郡的產業(yè),全部加在一起變現賣出去的話,甄逸的任務恐怕也能完成個大半,就在此時太史慈帶著兩名扛著箱子的人走了進來。
待到那兩人走后,太史慈這才對已經站在兩個裝滿五銖箱子面前的徐朗說道:“天通,這錢你打算怎么用?”
徐朗看上去并不著急回答這個問題,只見他手朝更大的那個箱子里一伸,一手握起了幾枚箱子里被后世稱之為剪輪五銖的錢幣,細細端詳了起來。
這是當今大漢天子,也就是被后世稱為漢靈帝時期流通最廣的貨幣,整個錢幣跟和尋常錢幣并沒有什么兩樣,只是錢幣的外廓被剪去,只剩下一個內圈,故名剪輪五銖。
關于這筆錢的使用徐朗早已有了打算,只不過現在又多了良田、商肆、民宅等原本沒料到的東西,他又得費點心思好好想想了。
沉默思忖了半晌后,徐朗這才將手中五銖丟回了箱子里,對身邊等候自己許久的太史慈不答反問道:“子義啊,你字寫得怎么樣?”
“字?寫得怎樣?”
被徐朗這么一問,太史慈怔了一下,待到有些理解徐朗的意思后又道:“天通是需要我寫什么東西么?”
“對,我想你幫我代寫一份來自上谷郡新任太守的政令?!?p> 太史慈聞言眼睛立馬散發(fā)出了精光,自己的主公怕是要來點大動作了呀!
“年幼時被母親逼著練了幾年,也還能看。”
能看就夠了,徐朗要的就是這種水平,旋即起身,取了紙筆后又把太史慈領到桌案前,將之前想好的和剛才腦中閃過的大致思路逐個告知了太史慈,而太史慈也是在一旁默默記下。
首先,為了防止自己的政令不符合當下社會特征和時政,徐朗打算學習借鑒后世的先進思想,先以沮陽為試點,等到沮陽實行初見成效后,再慢慢拓展到其他縣。
而作為徐朗的試點,徐朗第一個想要著手的便是沮陽的商業(yè)。
雖然這年頭商人并不受社會待見,可在任何時候,財富足夠多的人往往能更大程度地在亂世保全自己,最低概率發(fā)生意外,當然此舉最主要的還是能夠積累財富,日后也好憑借積累到的財富在亂世招攬到更多的士兵。
興商先從對待商人態(tài)度開始做起,為此他打算提升商賈在上谷郡的待遇,用從這筆錢抽出一部分用于完善沮陽城謁舍的設施,并專門成立招待各地商賈的機構,保護商賈們的生意和安全。
同時,他要把沮陽城的東市再擴大一些,并且專門辟出一塊地方建立新的市場,且在該市場沒有準入門檻,上至上谷郡官宦之家,下至行商的商販們,甚至鄉(xiāng)里的黔首們都可以拿東西來販賣。除此之外,還免除所有在此市場完成交易的賣家們的稅,比如市稅、甚至是關稅等,而市場內的經營攤位則均通過抓鬮的方式選取,并且每個攤位有不同的時間長短限制,時間一到就必須得重新抓鬮。
其實用后世的專業(yè)術語來說,徐朗的設計的這個市場就是自由貿易區(qū)雛形,還是大漢邊境的自由貿易區(qū)。
當然按徐朗的設想,最好以后能辟一處專門與異族人通商的市集,將其與漢人的市集隔開,并輔以特殊的政策,由太守府派專人出面維護秩序,且每月舉行一次與異族的大型商業(yè)集會,以提高沮陽的繁榮度。
這些細節(jié)方面的東西徐朗到時沒斟酌考慮太多,畢竟要牽扯到答應給予甄逸打理的公孫丹遺留產業(yè),以后這方面的事情都得交給他打理,所以自己也是在等他回來再商討細節(jié)。
其次,就是農業(yè)方面的問題,尤其是糧食問題。
徐朗不是農民出身,對二十一世紀的農業(yè)之事也了解不多,但好在他知道歷史,知道曹操,當年用的屯田制,剛好公孫丹又送給他十八畝良田,他準備以此為基礎,開展軍屯,興建專門的蓄水池,并用那十二間民房良宅收攏流民,組織他們開墾荒地,增加耕地面積。
至于什么普及高效的耕種知識和養(yǎng)殖技術,提高耕牛培育和增強家畜的圈養(yǎng)的事,徐朗是實在不懂,只是讓太史慈先記下來到時再討論。
等說完農業(yè)這部分,徐朗就停了下來,潤了潤唇,輕笑了一聲:“這些子義可都記下了?”
雖然他很想再說一些關于溫室大棚和新的農具等高科技的事情,不過他擔心太史慈理解不了,再者自己一介文科生只知道有這個東西卻不知道怎么制作呀,所以索性決定暫且不說,以后再慢慢再提出來研究。
而他現在提出的這些東西如果都能夠順利實施并推廣,他有信心不用幾年上谷郡很快就會成為幽州最繁榮的地方,甚至說成為大漢北境最為繁榮的郡邑之一。
“記下了,天通,這些政令一旦推廣實施,我上谷郡必然變得繁榮起來,我馬上就找人全部謄抄下來!”
雖然太史慈對內政并不擅長,但從他認定徐朗的身份之日開始,他對徐朗預言能力的認可也慢慢影響到了他對徐朗其他方面的認可,包括現在徐朗所提的政令。
“子義先別急,此事事關重大,先不用找人完整譽抄,而是先譽抄一部分,慢慢來,明白了嗎?”
徐朗專門找太史慈這位他最信得過的人,就是不想這么早的就把這東西公布于眾,雖然里面許多政令都只是一個大概的思路,更似上谷郡未來五到十年的發(fā)展綱要,但真的給那些精于內政的人拿到了,指不定人家推廣在自己郡縣里后能給他制造出什么的驚喜。
也許這就是當一個人的權勢越大時,越來越謹小慎微的表現。
“這些事情暫時由你來操辦,他日甄逸回來,就可以慢慢的轉交與他了,日后我會單獨交給你一支軍隊來進行操練,你的任務依舊還是軍隊之上!”
現在徐朗手頭文官短缺,所以這些事情只能由太史慈暫時兼任了,等甄逸返回,因為之前承諾的關系,自然是要轉交給甄逸來處理后續(xù)的事情。
而且徐朗已經有了計劃,準備讓太史慈訓練一只弓兵隊伍,提升他軍隊之中的遠程攻擊能力,畢竟太史慈的射術徐朗還是很欽佩的。
一聲應諾之后,太史慈也告退走出了大殿。
......
很快,徐朗頒布的政令就實施了起來,在新任太守的號令下,上谷郡數十名精于木工的人都被召集了過來,同時征集了五個百人隊將東城原本的一片小市場拆掉,并把附近的雜草樹木清掉,總算是清出了一片空地。
徐朗對此很是滿意,在幾位老木匠的協(xié)助下,他又親手畫了一張圖紙交給了太史慈,因為這個時代并沒有什么水泥紅磚,所以徐朗設計的為木質結構,參考了他見過的露天批發(fā)市場,將他要建造的市場分為十排,每一排能夠安置十個半露天的攤位。
因為用的都是些比較粗制的木質頂棚和簡易貨臺,再加上士兵們人數眾多,所以建造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只用了十日,這處市場便已經初步建造完畢。
與此同時,徐朗讓吳豐帶人在那十畝膏腴良田旁邊又建造了幾處養(yǎng)殖家畜的地方,從軍中和挑選了十多名精通養(yǎng)殖的老兵,讓這些人在這里進行養(yǎng)殖,為軍中提供肉食。
當這處簡易的市場竣工之后,徐朗親自到場,進行了揭幕儀式,并且親自為這處市場取了一個名字,叫做上谷郡第一自貿區(qū)。
除此之外,他還當場宣布在外還未歸來的甄逸為本市場的管理者,并且安排了二十名士兵專門負責市場的安全和管理。
這些日子,在徐朗大肆的宣傳下,城中百姓早就聽聞這里以后不僅可以買到各種貨品,還能在免除稅務的情況下將自己手里的東西賣掉,所以在太史慈念完徐朗與太守府掾吏們制定的市場第一版管理條例的時候,眾多幸運抓鬮獲取到第一批攤位的客商紛紛入駐,當然也有嘗鮮的黔首百姓也聯合起來把各家多的、不用的物件拿出來賣,而那些眾多來看熱鬧的百姓也涌動而入。
看著城中一些得了消息遠道而來的客商進入市場叫賣貨品的時候,徐朗心情還是很不錯的。
當行走在這市場里的他看到一位販賣羊肉的屠戶完成了第一筆買賣的時候,想要恭喜這位屠戶的他立即走了過去。
可當他走近一些卻發(fā)現那個屠戶竟然只是一名十二三歲的少年,其提形高大,雙臂粗壯,雙目之中卻透著這個年齡不應有的堅毅之色。
他很好奇,這少年正值舞勺之年,本應在家中幫父母干點農活或者是其他事,怎么就獨自出來當起了這屠戶?
一旁的太史慈似乎認得那少年,看到徐朗朝著那少年走去,他急忙上前,在徐朗耳畔輕聲道:“這少年乃是漁陽人,姓田名豫,自幼喪父,漁陽叛亂之時,他隨著母親到沮陽附近的村落投奔遠親?!?p> 嗯,田豫?
這名字好像又有點耳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