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竹馬青梅長相隨

第六章 丁氏謀出路

竹馬青梅長相隨 夢里等花開 2109 2020-01-17 08:53:03

  陳守川一看,自家這算是被老娘掃地出門了。他自娶了丁氏以后,錢財便交給了丁氏,自己要用時再從丁氏手里拿。回到陳家村后,吃住有老娘安排不愁,偶爾出去打牌喝酒也能從丁氏處拿得十幾二十文,雖然各方面都比不上在瀘州時的寬裕,但在陳家村萬事不必操心的生活陳守川卻很滿意。

  曉得老娘一旦定了主意,自己說破天也討不了好,如今見丁氏點頭同意,自己也樂得不管。丁氏牽著陳小妹起身對婆婆行禮告退,后面的分家與他們已經(jīng)沒有關系,還不如早些回屋收拾。

  陳文蘭姊妹四人聚在房中,陳文竹將家婆分家的話復述得八九不離十,話音剛落,陳文蘭跺腳指著陳文竹道:“你就是個傻的。憑什么用爹的錢蓋的房子,咱們倒要搬出去?”

  “爹和娘也什么都沒說。”陳文竹委屈地說。

  陳文蘭更是生氣,“他們不說,你不會說???家公也就罷了,憑啥三叔結婚都算到爹的頭上?”見陳文竹扁嘴要哭,呵斥道:“你還有臉哭?!?p>  大哥陳文林(十一歲)在一旁看不過去說:“大姐好沒道理,小妹才多大能知道這些?”

  二哥陳文松(九歲)卻站在大姐一邊指責小妹,“她就知道哭,一會兒爹回來聽到了,又要害我們挨罵?!?p>  陳文竹緊咬著嘴唇努力讓自己不要發(fā)出聲音。陳文松不愿繼續(xù)討論,“咱們說再多有什么用?爹娘又不會聽我們的。歇息了吧,明天還要早起去鎮(zhèn)上上學?!?p>  接下來兩日,陳文林、陳文松兩人依然是早出晚歸上學,陳文蘭在家繼續(xù)做自己的針線,她跟著母親學了七八年刺繡,如今已能幫著母親做一些針線來貼補家用。陳文竹天天拿個掃把跟著爹娘去新家打掃。她年紀尚小,父母也不指著她干活,只當是逗她玩耍。

  新家比老房子小了很多,一進門的院子約十七八平米,迎面一間瓦房挨著左側圍墻作為堂屋,旁邊搭建一個低矮的小屋作為灶房,灶房旁邊是個過道通向后院,沿堂屋后方并排有四間茅草蓋的屋子,后院一角只用幾塊板子隔出一間茅房。

  新家看起來簡陋了很多,但是陳文竹卻是高興的,不用成天瞅家婆拉著的臉,姐姐也不會再嫌棄她睡覺不老實。她擁有了自己的臥房,即便她的房間只擺著一張剛搬過來的小床。以后約她的兩個好朋友來屋子玩耍,想著她倆羨慕的表情便開心地咯咯笑,小孩子的心思簡單容易滿足。

  要搬去新家的前一晚,三嬸娘楊氏到丁氏房中哭了一場,丁氏才知曉分家的完整情形。家中買的地婆婆自己留下六畝跟著她帶到老二家,余下的按人頭分,老二家算上去年大娃娶的媳婦一共八口,老三家才三口人。房屋是將后院從中間隔斷另開一個小門,前院全歸了老二一家。婆婆另給老三家分了一貫錢。

  在一個院子時,丁氏刺繡能換點錢,老二家有婆婆私下貼補,只有老三家沒有一點經(jīng)濟來源。事已至此丁氏多說無益只勸楊氏道:“眼前是難,但要看長遠。你是個能吃苦的,如今地少了你倆人倒是不算忙,抽出手讓小叔去城里干點零活,或者去學點手藝總比現(xiàn)在這樣強?!?p>  楊氏也看開了,婆婆一貫就是如此做派表面看似公正,實則處處偏幫,這個分家的時間也選得合適,沒有算老二家兩個女兒陸續(xù)就要出嫁,自己如今肚子里這個已經(jīng)四個月了,現(xiàn)在看來大嫂的事只是婆婆找的由頭?!拔衣牬笊┑模銈儦w家前三郎還跟人學過一年木工活,如今我讓他繼續(xù)去學起來,以后家里也有個進項。”

  陳守川一家在新家安頓下來,丁氏開始拘著陳文竹一早起來先跟著姐姐學習一個時辰識字,然后再學習針線。陳文蘭教起來沒有耐心,遇到陳文竹忘字的時候就要訓斥半天,弄得陳文竹一緊張更是磕磕巴巴地不會念了。

  丁氏放下手中針線說長女:“對妹妹怎么這么不耐煩?想想我當初是怎樣教你的?!?p>  陳文蘭卻不服氣,“她太笨,明明昨天剛學的今天就忘了。”

  “你一天教了多少?她又忘了多少?”

  陳文蘭曉得自己心急,“教十個,忘了兩個?!睋哪赣H怪自己又解釋說:“我也是想多繡點帕子好換錢?!?p>  丁氏曉得大女兒是擔憂家里沒錢,嘆口氣說:“家里的事情何須你這孩子操心,我這幾日一直在想主意,總會有辦法的。教小妹識字你卻不能胡來,你三四歲時我便抱著你開始教也沒如此訓過你。雖說你倆是女孩,不比男孩可博取功名,但是讀書識字算術學了將來用上了,娘的心就算沒白費?!?p>  陳文竹心底隱約明白是家中缺錢,此后怕再惹姐姐生氣,當天學會的字一有時間就反復用手默寫,有次還拿著針就往腿上比劃扎出了血珠。字是沒有忘過了,針線活上卻不見長進。

  陳守川分家時知道地里今年的收成沒有自己一家的份,也就再沒去地里干過活,每日里就和三五朋友喝酒打牌。分家時眼看要到秋收存糧不多,陳守川一家共分得糙米三石,一家六口一月就得一石多,也就夠吃兩個多月。

  丁氏找陳守川商量,現(xiàn)如今從人手中租地交十之四,家中只得陳守川一個勞力,租地也頂多能租二十畝。平均一畝產(chǎn)稻二石,一季得四十石,扣去租金余下舂米后只夠一家人吃用四個月。大柳鎮(zhèn)比不得瀘州繁華,丁氏母女倆的刺繡在這里一年只得四貫。

  明年林娃就十二了,丁氏想送他去瀘州上學,畢竟青廬書院的先生都是通過州試的舉人比大柳鎮(zhèn)強出不少,可是光這束脩就得一貫,加上吃住穿用少說也得再加一貫。松娃留在大柳鎮(zhèn)讀,一年八百文,還有一家子的穿衣花用一年少說也得兩貫。這樣算下來如何能夠?

  一樁樁一件件都是要錢,說到最后丁氏勸道:“你原是做過掌柜能寫會算的,前兩年就勸你再去瀘州謀生,你只是不愿,到如今我們卻再不能坐吃山空了。你是如何想的?總要拿出章程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