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畢自嚴的謀劃
倪元璐可以說是最年輕的三品朝堂官員,也是最有爭議的官員,因為倪元璐太年輕,為官的資歷太少。
這是朱由檢破格提拔,原因很簡單,倪元璐忠君愛國,正直廉潔,還是有名的書法大家,殉國大臣,當然,這是以后的事。
也不是沒人提出異議,不過試科的內(nèi)幕知道的人不多,而且知道也不敢說。
而且倪元璐乃南京兵部尚書袁可立門生,不少人都給這位老大人面子,也就沒多為難此事。
“救災(zāi)錢糧,朕會讓內(nèi)服轉(zhuǎn)交給戶部,盡快將賑災(zāi)之事辦妥吧。。。。。。”
朱由檢也不會倪元璐廢話,賑災(zāi)之事,朱由檢再窮也不會克扣,而且朱由檢心中早有準備,遇到小冰河時期,朱由檢也自認倒霉,但也不會放棄。
“陛下,今年陜北大汗,百姓顆粒無收,臣請陛下從內(nèi)庫拿出錢財,陜北賑災(zāi)!”皇帝毫不猶豫的就答應(yīng)給戶部賑災(zāi)錢財,倪元璐微微驚喜的同時,也不得不再次向朱由檢討要錢財。
朱由檢暗嘆一口氣,陜北之災(zāi)不是朝廷救濟就有用的了,陜北的情況,無論是朝中大臣還是各地官員,都嚴重的錯誤評估。
現(xiàn)在那怕是將內(nèi)庫所有錢財投進去,也是杯水新車,那里就是個無底洞。
“再給你二十萬兩,盡可能的救災(zāi)吧。。。。。?!?p> 陜北已經(jīng)叛軍四起,朝廷就算救災(zāi),恐怕有些人也不會答應(yīng)。
“去吧,盡快安排救災(zāi)之事。。。。。?!?p> “遵旨,”倪元璐疑惑的看了眼朱由檢,總感覺今天朱由檢狀態(tài)不對,不過一口氣得到四十萬兩白銀,倪元璐心情不錯,當即急急忙忙趕回去安排救災(zāi)之事。
“災(zāi)情如火,可那什么來救火,國庫空虛,最主要的是,如今大明的大部分糧食都掌握在各地大族,富商,士林和地主手中,就算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p> 朱由檢暗自思索解決辦法,總不能用強吧,這些掌握糧食的人,在地方上可比他這個皇帝說話好使多了,朱由檢要是敢用強,后果不堪設(shè)想。
“陛下,戶部右侍郎畢自嚴求見?!边€沒等朱由檢想出個好辦法,又以為大佬求見。
“宣,”畢自嚴啊,崇禎時期的戶部尚書,以精打細算出名,給崇禎皇帝支撐了十年的財政,非常有本事。
本來朱由檢剛開始想讓畢自嚴當戶部尚書,可后來改變注意,因為這個畢自嚴太過精打細算,也就預(yù)示著將來,朱由檢想用錢做點什么,恐怕都會被這位大佬給卡著。
朱由檢可不想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朱由檢準備干大事,那么很多事情就不是如今的朝中大臣能夠理解得了的,而戶部是關(guān)鍵中的關(guān)鍵,一旦死卡著錢,就有朱由檢頭疼的了。
所以畢自嚴倒霉,只能委屈當個戶部右侍郎。
“參見陛下!”畢自嚴年紀也不小,快四十多快五十了吧,這個年代,常年熬夜,保養(yǎng)不好,五六十就是生命的終點。
“免禮,賜座?!睂τ谶@種忠心又有本事的老臣,朱由檢還是非常尊重的。
“謝陛下,”畢自嚴被朱由檢賜座,也毫無井闌,經(jīng)歷太多了,不是小恩小惠就能感動的。
朱由檢默默的看著畢自嚴,想知道這位大佬來干嘛。
畢自嚴也沒讓朱由檢久等,“陛下,如今建奴勢大,山海鎮(zhèn)雖有重兵,但不可不防,臣以為,當在永寧府與順天府之間布置重兵,修建堡壘?!?p> 朱由檢聽后微微皺眉:“畢卿家也關(guān)心邊防之事,朕心甚蔚。”
畢自嚴作為官場老油條,當然聽出朱由檢的意思,一個戶部侍郎,關(guān)心得有點多了。
不過畢自嚴可不是那些白面書生,早就練就了一副牛皮臉,直接當朱由檢是在夸他一般,依然繼續(xù)道:“為陛下分憂,乃臣之本分。”
“臣還聽聞,大明海上海盜猖獗,與紅夷多有往來,臣以為,當在天津衛(wèi)建海防炮臺,保京師安穩(wěn)?!?p> 聽了畢自嚴的話,朱由檢微微皺眉,不解的看著畢自嚴,這又是屯兵建堡,又是住建炮臺的,畢自嚴鬧得那一出啊。
“如今大明邊關(guān)穩(wěn)固,山海鎮(zhèn)與關(guān)寧一帶屯兵十數(shù)萬,又有毛文龍鎮(zhèn)守東江鎮(zhèn),邊關(guān)無憂,畢卿家無需擔憂?!遍_什么玩笑,建炮臺不要錢啊,有這個錢,還不如拿來打造一支強的海軍。
“錢?”突然,朱由檢似乎明白了什么,這個畢自嚴真會轉(zhuǎn)彎子。
“各地建造堡壘炮臺,不知耗費多少錢財,戶部可能拿出來?”朱由檢可不準備繼續(xù)動用內(nèi)庫的錢,這些可是他翻盤的資本,下定決心,無論畢自嚴說的如何天花亂墜,也不會再動內(nèi)庫的錢。
果然,畢自嚴繼續(xù)裝糊涂道:“陛下,邊關(guān)住兵十數(shù)萬,又有東江鎮(zhèn)遠在海外,每日耗費錢糧不可估計,若新建堡壘炮臺,大明賦稅難以支撐?!?p> 如同朱由檢所料,畢自嚴還是硬生生的將話題扯到錢上邊去了,這是在哭窮呢。
出乎意料的是,畢自嚴根本沒有打算向朱由檢要錢,可畢自嚴想要朱由檢的命,“陛下,如今戶部空虛,已無余錢,而邊患愈演愈熱,為了保邊關(guān)無事,臣請增派遼餉!”
“增派遼餉!”朱由檢聽了此話,臉色鐵青,這個畢自嚴原來打的這個注意,為了增加賦稅,竟然將注意打到遼餉上去。
遼餉是萬歷年間開始增收的一個專項賦稅,也是明末農(nóng)民起義不斷的罪魁禍首之一。
剛開始,遼餉的確解決了大明的財政危機,每年遼餉一項就收到數(shù)百萬兩稅銀,那個時候的遼餉稅率還是非常低的。
可后來,從天啟年開始,朝廷越來越缺錢,不斷增派遼餉的同時,又增加了雜稅、行鹽等。
短短十年時間,大明百姓被遼餉鬧得苦不堪言,被逼得走投無路,紛紛造反。
“你準備增派多少遼餉?”朱由檢聲音越來越冷,這個畢自嚴,為了讓大明戶部充實,還真是絞盡腦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