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河南信陽的他是八十年代的大學生,后來成為某高校教師。雖不能說他一生桃李滿天下,但在其諄諄教誨下,的確培養(yǎng)出不少技術人才和社會精英。
他是父母眼中的驕傲,也是兩個弟弟和兩個妹妹崇拜的對象,一直如此。
年初,河南老家拆遷,除去父母安置房之外,還結余三十萬元拆遷款。
他決定:三十萬元分三份,自己和兩個弟弟各得十萬,兩個成家的妹妹不列入考慮范圍之內。
問起原因,他淡淡一句: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不久前,父母生病住院,他連夜通知弟弟妹妹們:五姊妹輪流照顧父母,費用均攤。
兩個妹妹頗有微辭,兩個妹夫根本不接受,兩個小家庭的矛盾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了。
兩個家庭吵吵鬧鬧,甚至鬧到了去法院要求離婚的地步。當憤怒的情緒波及到父母的病床前,往日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蕩然無存,縱使父母萬般后悔,親情關系的裂痕也無法修復,一切無可挽回。
或許妹妹們極力爭取的不是利益,而是尊重、重視,一份因為不公平對待而意難平之后的情緒撫慰,一種“我可以贈予,但你不可自取”的專屬權利。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句話有可非議,但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有的人拿著封建糟粕當“尚方寶劍”和遮羞布,堂而皇之的行使利益最大化。在利益面前只講封建社會的丑陋習俗;履行義務時,又搬出一套“社會主義法律法規(guī)”。多維度切換理論系統,只為自己“又當什么,又立牌坊”。
如果把“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貫徹到底,有錢咱拿著,有事咱扛著,權利和義務對等,我也敬你是條漢子。
……
每當迷惑不解時,不要總是向外界尋求答案,萬事外歸因未必可取,只問自己內心,或許答案了然于胸。
為什么有的人總是給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埋下一個又一個禍根,然后在靜靜的時光中等待它們生根發(fā)芽,開出禍花,結滿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