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操持的廚房鍋灶是劉敏娘親健在時指導(dǎo)劉二、火仁甫等人建造起來的。
劉敏娘親沒有進入劉二家之前,理論上講劉二家乃至整個柏樹林村就沒有鍋灶這個概念;燒飯吃的時候給屋子里的地面上支幾塊磚頭把鐵鍋放上去添水火燒,柴火點燃后滿屋子煙山霧罩。
這種沒有鍋灶的習(xí)俗即便到了后世二十一世紀(jì),西南邊境一帶的鄉(xiāng)村還在盛行。
劉敏娘親進到劉二家看到這樣的炊飲設(shè)施覺得很鬧心,立即督促劉二壘盤一座新鍋臺。
新鍋臺?這樣的稱謂在劉二意識中沒有一點印象,他爹娘活著時他們就在屋地上支幾塊磚頭或者石頭;把鐵鍋架在上面燒水做飯,從來就沒有聽說過壘盤鍋臺這樣的話。
劉二想問劉敏娘親什么是壘盤鍋臺?可劉敏娘親俊美的樣子又是剛進到他這個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家中,劉二有點不好意思;便就跑到小東莊去找火仁甫。
柏樹林是個大村莊,有一兩千人口;分東、西、南、北四個小莊子居住,經(jīng)年香火不斷的集賢寺在四個小莊子的正中央。
劉二的家在小南莊,而火仁甫的家在小東莊。
劉二趕到小東莊把劉敏娘親說的壘盤鍋灶的事情給他向?qū)W一番,火仁甫也愣了神。
因為火家跟劉二家一樣,做飯都是在屋地上支幾塊磚頭或者石頭把鍋架上去燒水煮飯。
劉敏娘親壘盤鍋灶的說詞從劉二嘴里一說出,很快便在柏樹林四個小莊子傳播開來。
有人去過秦嶺北邊的關(guān)中平原,說那里鄉(xiāng)間的鍋灶就是劉敏娘親講的那一種;鍋灶是用磚頭抑或胡基、土坯壘起來的一個高臺,高臺上有幾個放鍋的灶坑還有燒火的灶眼;鍋灶的煙霧通過煙囪冒出去,煙囪一直通向屋外;燒飯時屋子里不積煙。
去過關(guān)中的人這么一說,火仁甫立即反應(yīng)過來;把手拍得啪啦啦作響;笑聲呵呵道:“關(guān)中是周秦漢唐的發(fā)祥地,比成都府這邊的生活習(xí)慣先進多了!”
頓了一下鄭重其事道:“秦惠文王時,修建都江堰的大王、二王李冰父子就是關(guān)中人,都江堰給成都人帶來了世世代代的恩惠!弄不好劉敏娘親和大王、二王是同鄉(xiāng),她說壘鍋盤灶我們一定得聽!”
火爺爺這么一說,劉二家便涌進來上百個人,火爺爺問劉敏娘親能不能畫個鍋灶樣式出來。
這個當(dāng)然難不住劉敏娘親,她從小便練畫工;很快畫出一張鍋灶、鍋臺的草圖來。
火仁甫和劉二、巴四、徐虎一幫鄉(xiāng)親們看過后嘖嘖稱道。
劉敏娘親說:“壘鍋盤灶的材料要用、磚頭、胡基或者土坯!”
柏樹林的居民可能是從南邊過來的,蓋房子的墻壁是用土夯實成功上面架梁、苫草或者鋪瓦,對胡基、土坯都沒有多少印象。
劉敏娘親又畫了一張土坯模子圖樣,和一張胡基模子圖樣。
還說胡基直接用土打,土坯要把土和成泥巴在模子里成型后再傾倒出來即可;因此才叫打胡基,也叫踏胡基、倒土坯。
火仁甫想了想說:“這么說土坯比胡基結(jié)實,那我們就用土坯吧!”
火仁甫當(dāng)即就讓劉二上驢頭堰找陳木匠,按照劉敏娘親繪制的草圖做了一副土坯模子和胡基模子。
劉敏娘親見劉二從陳木匠那里把胡基模子和土坯模子拿回來,蹲在一邊量了量尺寸一點都不差;定定神看向火仁甫道:“火大哥,胡基模子和土坯模子都很合格;打胡基省事,倒土坯那就要多好幾道工序!你看是打胡基哩還是倒土坯!”
火仁甫蹙蹙眉頭道:“大妹子不妨將打胡基和倒土坯的工序都講一講,我們就來個雙管齊下如何!”
火仁甫說著揚揚手臂道:“大妹子的新式鍋灶一旦推廣開來,整個柏樹林乃至成都府的農(nóng)家可能都要效仿;要效仿就得有胡基和土坯,我們柏樹林的人干脆把胡基和倒土坯的事情承包了;不也是一筆客觀的收入嘛!”
劉敏娘親見火仁甫講得認(rèn)真,便就饒有興趣地說:“打胡基的工具是一只模子一桿平頭石錘,一絆籠灶眼灰,找個土質(zhì)不是太干的地方把模子支好填上土用石錘打砸,成型后摞在一邊干燥應(yīng)用!打胡基一個人兩個人都可以操作!”
頓了一下伸長脖子咽了一口唾沫道:“倒土坯就復(fù)雜多了,得把土和成泥巴,將泥巴填進模子里面刮平倒出來摞在一邊干燥待用!”
劉敏娘親最后說:“胡基的體積比土坯大,但土坯結(jié)實耐用;二者各有長短!”
火仁甫慷慨激昂道:“我看我們分兩波子,一波子打胡基,一波子倒土坯!”
劉二自然是倒土坯一波的人,他把土挑來倒在院子里;又從小南莊的水塘里挑來水和泥。
劉二一開始沒有給和好的泥巴里面參麥秸桿,一堆泥巴已經(jīng)和好劉敏娘親讓他返工;說泥巴里面必須參上短節(jié)節(jié)麥草,這樣一來才能起到拉拽作用;參合上短節(jié)節(jié)麥草的泥巴倒出來的土坯不容易破碎,壘起來的灶臺也十分結(jié)實。
劉二百依百順地按照劉敏娘親的提議去做,將泥巴重新進行了和攪。
跟劉二分在一波的火仁甫、火水牛、巴四、徐虎幾個人后來者居上,依舊是挑土的挑土,擔(dān)水的擔(dān)水。
大家合手把泥巴和攪好,劉二負(fù)責(zé)給將泥巴鏟到模子里面去;水牛手中拿一把刮刀將倒進模子里的泥巴拍實在,多余的地方刮平倒出長方形的土坯塊;巴四端著土坯快摞到一旁的地面上晾曬。
火仁甫是監(jiān)督官,他在倒土坯這邊看了一陣后便跑到打胡基的地方去。
打胡基的漢子一個是周孝正一個是李虎成,一個是馬致遠(yuǎn),一個是楊子明。
四個人一起打胡基自然就有分工:周孝正提石錘在上面跳打,李虎成手中著一把平頭鐵锨給模子里填土;馬致遠(yuǎn)則是把干土弄來給里面加點水分保證土質(zhì)的濕潤,楊子明負(fù)責(zé)挑水、運土。
打胡基沒有倒土坯的工序復(fù)雜,但提錘子的周孝正卻是費力費神的人。
當(dāng)胡基模子中撒上一把灶眼灰填上土質(zhì)后,周孝正要用兩只腳在土上面踩一踩,跳一跳將土質(zhì)按實;然后提起石錘子在上面打。
一塊胡基基本上是七錘子,很具有音樂節(jié)奏感——嗵嗵、嗵嗵、嗵嗵、嗵。
也就是說,石錘子要在胡基模子上夯實七下:前兩錘,邊兩錘,后兩錘,中心一點又一錘;節(jié)奏和美的音樂感便就隨著周孝正的動作飛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