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袁立之計
早在一個月前宜安城守將鄒和見平野和邊城被圍卻無人去救,便知其中有異,就偷偷的寫了份軍報密送京中,對此事有異的不止鄒和一人,整個涼州凡是知道平野和邊城被圍一個月也無援兵相救之事的,都起疑心,人人都知道日夜踐行五日便可到達京都,照這樣算,李社在廖軍未到前,就把軍報送到?jīng)鲋莩橇?,那朝廷的指令也?yīng)該在廖軍進攻涼州十日之內(nèi)到達才對,現(xiàn)如今朝廷方面卻無一點動靜,何人能不起疑心,雖然人人都起疑心,卻無一人敢越過涼州侯密保與朝廷,直到平野和邊城被圍了快一個月,鄒和才在猶豫不決之間最后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把此事密報與朝廷,鄒和怕其中出了差錯,令送密報之人必須要交到袁立帝手中,鄒和知道他做此事萬一出了差錯,便是性命難保,可鄒和還是做了,不為別的,就是看不下去了。
五日后袁立得了鄒和密報大驚失色,袁立驚得不是廖軍來犯,他驚得是為何涼州侯沒有送軍報來,只能說明一點,涼州侯要反,袁立想了想在沒有對策之前先不能張揚此事,免得打草驚蛇,便把送密保之人關(guān)了起來,然后叫人去傳范淮覲見。自從袁立即位以來,范淮曾多次勸告袁立萬事不能急于一時,范淮也知道什么是事不過三,自己多次的勸說,袁立早已有了反感。袁立見范淮多次反對自己,心想那范淮敢多次冒犯與我,定是因為自己助我登了帝位,因我當時承若試他終身為師,便想以師之名凌駕于我。范淮看出了袁立的心思,便不敢再勸說袁立了,知自己要是再擅自多言,恐怕性命難保,幾月來都是默不作聲,任由袁立自行處理朝政,今日得傳覲見,范淮便知是出了大事。
袁立見了范淮便把此事告訴了范淮,范淮聽了之后,沒有因袁立對自己有疑心而隱埋自己的想法,便說了自己對此事的看法以及意見。范淮對袁立說,涼州侯如今只有反之心,卻沒有反之名,只要涼州侯的軍報不到,君上就裝作不知道涼州之事,待廖軍攻下了邊城平野和上坊,再看廖軍做何動向,若涼州侯敢和廖軍會合一同起兵,就治涼州侯投敵叛國之罪,到時君上可令天下諸侯合圍繳之,涼州軍也會因投敵叛國之名而軍心全無,一擊必敗,剩那廖軍也就不足為患了。若涼州侯不和廖軍會和,那就只會發(fā)生兩種可能,一是涼州侯沒有和廖軍串通,那廖軍下一個目標就會攻打涼州城,到那時君上在做打算也不遲,二是涼州侯裝作和廖軍沒有串通,廖軍就不會去攻打涼州城,到那時廖軍就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攻下邊城平野和上坊之后,搜刮完財物然后撤軍,二是從涼州北部行軍直接去攻打成州,到時成州和廖軍開戰(zhàn),成州軍報到,君上便令京都軍和青州軍去助成州軍攻打廖軍,廖軍大敗之后,君上可問涼州侯放廖軍進成州之罪,若那時涼州侯敢再反,君上便可令成州軍青州軍和瀚州軍去平?jīng)鲋莺?,到時涼州侯必敗。
袁立聽后覺得范淮之計雖好,但是時間太長,袁立心想此事要是遲則生變,一但發(fā)生點預(yù)想不到的變數(shù),恐也有些不妥,便對范淮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袁立對范淮說,你之計雖周全,可有些不妥之處,此事恐怕遲則生變,我看不如傳令叫涼州侯進京,涼州侯要是進京了便可扣押了他,再令人職管涼州軍,若他不肯進京,便可治他的罪,到時便可令各諸侯一起攻打涼州和廖軍即可。袁立最后說道:“區(qū)區(qū)涼州軍和廖軍,沒必要那么麻煩?!?p> 范淮搖頭說道:“君上萬萬不可??!若那傳令之人到了涼州城,涼州侯可對將士說,君上是故意得了軍報而不給兵符制涼州而不顧,為了就是要除他涼州侯,到時涼州侯把一切的罪名都推到君上身上,君上不但沒有得到?jīng)鲋莺畈凰蛙妶蟮淖C據(jù),反而涼州侯可借此有了擁兵自立的之名,那時涼州將士會怎么看君上,他們會認為君上為了政治去除涼州侯,棄涼州百姓而不顧,任由廖軍掠殺攻城,這樣一來不但涼州軍會一心向著涼州侯,就連各諸侯都會認為君上并非仁主??!”袁立聽完頓然醒悟,便用了范淮之計。
等上坊守將江威的密報到京都是已經(jīng)是半個月后的事了,這半個月來袁立不止收到了鄒和江威的密報,還收到了別的將軍的密報,但都被袁立偷偷地壓了下來,直至現(xiàn)在袁立以收到密報數(shù)十件,袁立實在是耐不住了,袁立想再不出兵,廖軍攻打涼州之事,恐怕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那涼州侯到是豁的出去了,不管什么天下罵名,可我一代帝王可不想背負這天下罵名,便召見范淮說自己必須要出兵去打廖軍,叫范淮給出個出兵之策。范淮見袁立執(zhí)意要出兵,就給袁立出策說,令葉朗領(lǐng)京都軍十萬,叫成州派軍十五萬,青州派軍十五萬,瀚州派軍十五萬,再令涼州侯領(lǐng)涼州將士出城迎戰(zhàn),五路大軍都由葉朗統(tǒng)率,任葉朗為五軍大將軍,這樣可壓涼州侯要反之心,若涼州侯不聽令敢反的話,涼州侯和廖軍也未必是葉朗的對手,若涼州侯按兵不動,葉朗可先領(lǐng)四路大軍擊敗廖軍之后,在去拿下涼州侯。袁立聽完覺得可行,可袁立沒有完全按照范淮說的去做,袁立沒有用葉朗為大將軍,因為自己不信任葉朗,袁立用了掌邦政的軍司馬劉恒為四軍大將軍去打廖軍,為何是四軍大將軍,因為袁立沒有令涼州侯領(lǐng)軍出城,在袁立看來,自己明知涼州侯要反,還令他出軍迎戰(zhàn),便是自己向涼州侯低頭了,袁立認為對有異心之人決不能低頭,那樣會降低君王的霸氣,還有的就是若自己不給涼州侯領(lǐng)軍之名,涼州侯變沒有領(lǐng)軍之名,這也能讓涼州侯只能在城中坐等其變。范淮知道了袁立下令之事,便跟袁立說涼州侯可以不管,但大將軍不可不用葉朗,袁立沒有聽范淮之見,最后還是用了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