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永貴建議再到遼省臺打廣告。
可旅行箱的廣告本身已經(jīng)一魚兩吃,占了電視臺的大便宜。
大家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你再跑到電視臺明目張膽地給罐頭產(chǎn)品打廣告,那簡直是在挑戰(zhàn)別人的智商。
到時候最下不來臺的就是遼省廣告科的馮科長了。
“也是啊,”聽童建國一分析,溫永貴連連點頭。
“還是您自己定吧?!?p> 童建國嘆息:“不好找啊,我再尋摸尋摸……”
眼下,童建國主要接觸過兩家媒體。
除了遼省電視臺就是遼省日報。
但遼省日報這種報紙媒體刊登罐頭廣告似乎有點不太搭。
這天,童建國又回父母這里吃飯時,看到童建軍在津津有味地翻看《遼省青年》,頓時來了精神。
“給我看看!”
童建國把《遼省青年》拿過來。
這是一本半月刊16開的雜志。
在全國都算是比較早的青年雜志。
在整個北方地區(qū),它的知名度不亞于《大眾電影》。
當然,《大眾電影》是全國發(fā)行的,巔峰時期發(fā)行量達到1000萬份左右。
可與世界發(fā)行量最大的雜志《讀者文摘》匹敵。
童建國曾經(jīng)也考慮過在大眾電影上打廣告。
但想了想還是作罷了。
《大眾電影》的讀者以年輕女性為主。
在這上面打罐頭廣告,似乎不夠時髦。
《遼省青年》的讀者則以青工、大學生、商務(wù)人士為主。
因為其攜帶方便,那種常年出差的推銷員、業(yè)務(wù)員、生意人幾乎人手一本。
換句話說,這上面的商務(wù)精英應(yīng)該更多一些。
在這上面打廣告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趁著往盛京送罐頭的功夫,童建國和老溫來到《遼省青年》雜志社。
跟《遼省日報》類似,《遼省青年》也剛剛開展廣告業(yè)務(wù)。
這會兒的報紙雜志哪怕沒有廣告,哪怕沒有財政撥款,僅僅靠發(fā)行都能賺到錢。
所以,都不太積極。
而且,《遼省青年》的廣告費比《遼省日報》貴了不少。
《遼省日報》香煙盒大小的一塊兒廣告600元刊登7次。
《遼省青年》封三廣告800元只刊登一次。
“太貴了!”
老溫直撇嘴。
“那看你怎么看咯?!?p> “怎么看?”
“600元刊登7天,800元刊登的是半個月……”
“是啊……可總覺的不太對?!?p> “哈哈哈哈!主要是《遼省青年》傳看的時間比較長?!哆|省日報》這種吧,很多人看完后就拿它擦屁股了?!?p> “這倒是。”
“那就刊登四期兩個月?!?p> 表面看起來,《遼省青年》的廣告比遼省電視臺的廣告還貴。
遼省電視臺100期才花了2萬元。
《遼省青年》四期就需要3200元。
可《遼省青年》是全國發(fā)行的。
在它上面刊登廣告也不需要制作費用。
只需要提供照片和文字他們就可以免費制作。
廣告定下來后,童建國和老溫就該往回走了。
箱包廠的車子一般都不會空駛。
像這次到盛京來,來的時候拉著罐頭,回去的時候拉回一車制作箱包的材料。
《遼省青年》的廣告要兩周后才能刊登出來。
老溫回到藍城后就趕緊督促工廠新擴張的車間加緊建設(shè)。
等擴建工程完成后,就該開足馬力生產(chǎn)了。
童建國開上車子后,每天忙得不可開交。
懶覺是沒得睡了,時不時還得晚歸。
晚上就直接開著車子回到家里。
趙君先前聽說童建國會開車還將信將疑,以為他就是開著玩的。
沒想到真開回家里來了。
“咦,在青年點的時候沒聽說你會開車啊?”
“為了老婆我可以學嘛?!?p> “哼!人家不喜歡你無照駕駛?!?p> “放心吧,雖然無照,咱可是老司機了?!?p> 童建波就喜歡坐著老哥無照駕駛的車。
有時恨不能自己坐到駕駛室里。
“別急,等來年我第一個讓你去學車?!?p> “你能無照駕駛我為啥不能?”
“沒跟你說嗎,我是老司機。多了不敢說,兩三萬公里的駕齡還是有的。”
“誰還不是從無到有,不練習怎么有駕齡?”
“不急,咱不急,來年哥教你?!?p> 身為開慣豪車的人,這130開上一陣子就會覺得憋屈了。
因為這個時期的130性能很差,跟后世的農(nóng)用車差不多。
最高時速80公里。
在城里開不起來,頂多四五十公里。
到了郊外想開快點也沒戲。
路況太差,到處都坑坑洼洼,開快點都能把車子顛散架了。
童建國就這么憋屈地開了一個月,總算找機會狂奔了一把,結(jié)果還是充當救護車的角色。
這天傍晚,童建國回父母這里吃飯,就把車子停在外面。
一家人正吃著聊著,劉大媽驚慌失措地跑進來了:“建國!建國在嗎?”
童建國連忙放下筷子迎出來了:“怎么了?大媽!”
劉大媽能當上街道干部自是比一般的婦女頭腦冷靜、情緒穩(wěn)定。
這會兒這種狀況,必然是出了什么大事了。
劉大媽一把抓住童建國胳膊:“快!建國,快去救你老黑叔!”
童建國不由分說,掏出車鑰匙:“走!”
就跟著大媽一起向院子外沖去了。
童建軍在屋里聽見動靜也跟著跑了出來。
上了車子哥倆才多少了解到一點老黑叔的情況。
原來,大老黑在市場抓掏包犯時碰上硬茬兒,被人捅了。
大老黑每天傍晚下班后都會到集貿(mào)市場轉(zhuǎn)一轉(zhuǎn)。
這個年代的小偷們不能說盜亦有道吧,也算是比較講究的。
拿掏包賊來說,他們也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有一點點技術(shù)傍身的。
他們經(jīng)常訓練的基本功就是在開水中夾肥皂、在油鍋中夾銅錢。
所以,民間也有人戲稱掏包賊是鉗工。
到了現(xiàn)代社會很多人都覺得所謂的開水中夾肥皂、油鍋中夾銅錢要么是障眼法,要么是吹牛逼,根本就是江湖傳說。
有一位老梁同學曾在電視節(jié)目中想當然地說下油鍋夾銅錢是玩命的技術(shù),銅錢夾出來時手已經(jīng)變成炸雞架了。
真是小丑在廟堂大師在流浪。
其實,小偷們開水里夾肥皂、油鍋里夾銅錢是實打?qū)嵉谋绢I(lǐng),符合科學定律。
這科學定律就叫做萊頓弗羅斯特效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