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摩尼佛舌燦蓮花地說了一陣,讓眾百姓跟隨造反,又現(xiàn)場賜了一面火焰令牌,一顆摩尼珠給領(lǐng)頭的那個名叫羅成祖的壯漢,增強眾人的信心。
隨后那摩尼佛復(fù)又沿著光束飛往云層之上,消失不見了。
待送走了摩尼佛,羅成祖頓時意氣風(fēng)發(fā)地指點江山起來,先將現(xiàn)場百姓分為男女兩軍,規(guī)定男子當戰(zhàn),女子當運。隨后又將男子按照十人一伙,百人一隊,五百人一營,千人一部的標準編組起來,任命了各級軍官,宣示了軍法。
截至天亮,縣城之外各鎮(zhèn)各村的百姓也趕來會合,羅成祖共得了萬余青壯,全部發(fā)放兵器,又裹挾老弱婦孺四五萬人,每人發(fā)放一張紅巾,號稱十萬,誓師出發(fā),浩浩蕩蕩地往揚州城而去。
王豐和俠女在半路上尋了個機會悄悄脫離大隊,急速往揚州城而去,欲要示警。然而到了揚州城下,王豐卻愕然發(fā)現(xiàn)整座揚州城已經(jīng)被流民包圍了,無數(shù)饑餓的百姓在城下憤怒地叫喊開門,祈求救濟,但城內(nèi)卻大門緊閉,嚴陣以待,如臨大敵。雙方對立極為嚴重。
王豐大驚,不知道形勢怎么會演變成這個樣子。眼見不遠處有幾個流民有氣無力地在路邊坐著,王豐當即上去問道:“這是怎么回事?饑民這么多,為何揚州城內(nèi)不放糧賑災(zāi)?”
那流民看了王豐一眼,懨懨地道:“揚州城這些天就沒有發(fā)放過一粒糧食。聽知府說,是當日有一個叫王豐的惡人趁著洪災(zāi)冒充知府,偷盜走了糧庫里面的糧食。知府無糧可放,因此只得緊閉大門。唉,知府也難,最可恨的就是那個王豐了?!?p> 王豐聞言頓時差點噴出一口老血!么的,揚州知府居然將倒賣糧食的罪名栽贓到我頭上了!這副無恥的嘴臉真是刷新了王豐對厚顏無恥這個成語的認知。
好在當日糧食出入庫都有記錄,再加上那倉官兒暗中記錄的賬冊也還在王豐手中,證據(jù)確鑿,王豐倒是不怕栽贓。
不過此時白蓮教亂軍正朝著這邊過來,若是到了城下,必定會吸納城下的流民,從而迅速壯大。因此當務(wù)之急,是要疏散流民,不給白蓮教叛軍壯大的機會。
只是白蓮教行事隱秘,隱藏的勢力極為龐大,既然在這個時候起事,多半這些流民之中早已經(jīng)混入了白蓮教的教眾。此時放流民進城是不可取的。
唯一的辦法是把他們引往其他地方。
但是該怎么引呢?引往哪里呢?
王豐想了片刻,認為要引走流民不難,只要散播別處有糧食的流言,流民自然就會跟著走了。但引往哪里卻是個問題。如今揚州城外至少聚集了十余萬百姓,其中老弱極多,又饑餓無比,體力極弱,是經(jīng)不住長途跋涉的。
最好是就近找個地方安置下來。
王豐回憶了周邊各地,只有六十余里外的二亭山下有一座真州城,是由前朝皇帝出巡江南的一座行宮擴建而來,這座城池若是沒有被洪水沖毀,那么應(yīng)該可以容納許多流民。
當下王豐叫俠女去查看真州城是否完好,隨后自己也化妝成流民去查探情況。發(fā)現(xiàn)這些日子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流民因饑餓和生病死去,瘟疫的確已經(jīng)有爆發(fā)的苗頭了,若不是前些日子有道士前來布施符水,治療了一大批病人,恐怕瘟疫早就流行起來了。
經(jīng)過打探,王豐還發(fā)現(xiàn)這些天不斷有行蹤詭異的人在流民中散播白蓮教的口號,試圖挑起百姓對官府的憤恨,由于揚州知府賑災(zāi)不力,白蓮教的收效十分顯著,百姓們此時都已經(jīng)對官府怨聲載道,越來越多的百姓開始在城下哀求大罵了。
到了晚上,俠女回來,對王豐道:“真州城雖然在上游,但受到的波及也極大,不過城墻還在,二亭山中又不缺乏木材,只要稍加修整就能安置流民。不過城中遭了洪災(zāi),百姓也死傷極多,當?shù)刂h雖然在盡力救災(zāi),卻因為城中錢糧短缺,收效不大。若是把這么多流民都引到真州去,我擔(dān)心真州知縣也會閉門不納?!?p> 王豐道:“這卻由不得他了。之所以不進揚州城,是擔(dān)心流民中混雜的白蓮教徒趁機進城作亂,這一座大城若是丟了,必將鬧得天下震動。但一座小小的真州城卻沒有這么多顧慮。況且白蓮教欲取揚州,若是看到流民離開,必定會百般阻止,這一路上很容易就能甄別出來。到時進了真州城,再給他來個甕中捉鱉,一舉將之剔除,真正的流民就能安定下來了?!?p> 當下王豐連夜寫了書信射進城中,向城中官民示警。隨后又開始在流民中散布流言,一會兒說東面白蓮教的亂軍已經(jīng)打來了,到時候一定會強行拉流民入伙,去攻城送死。一會兒說朝廷已經(jīng)從兩湖、淮泗等地調(diào)撥了上百萬石糧食賑災(zāi),不日就將抵達揚州。一會兒又說那王豐偷走的十萬石糧食如今就藏在二亭山,已經(jīng)被官府起獲了,朝廷將在二亭山下的真州城中就近施粥賑災(zāi)。
流言紛紛,傳播極廣。第二天一早,王豐又用錢買通了幾個機靈的流民扮作官差,假裝從真州城而來,向流民們證實真州城的確是在放糧的傳聞。
這一下,流民們都坐不住了,紛紛拖兒帶女地往真州城而去。白蓮教徒們見流民要走,紛紛勸阻,但流民們一來擔(dān)心戰(zhàn)亂,二來也認定真州的確是在放糧,一人先走,百人跟從,最后盡皆動身,爭先恐后,唯恐遲人一步。在這種情況下白蓮教徒們?nèi)绾蝿竦米。?p> 只得眼看著流民們半日之內(nèi)就走的干干凈凈了。
王豐暗暗記下了許多阻擾流民離去的白蓮教徒,不過暫時隱忍不動。等到百姓們都離去之后,王豐才與俠女加緊趕路。俠女先去真州城控制縣令,王豐則準備去金陵尋找潘刺史,一來告知白蓮教起兵之事,讓潘刺史早早調(diào)兵應(yīng)對。二來則是當面請潘刺史調(diào)撥糧草賑濟百姓,與白蓮教爭奪民心。
揚州至金陵二百余里,以王豐如今的修為,若是全力趕路的話日行八百里不在話下,二百里路程三個時辰就能到達,倘若潘刺史愿意調(diào)糧的話,算上糧食裝船運輸?shù)臅r間,糧船順江而下,一路加急趕路,不予休息,理論上是可以做到朝發(fā)夕至的。
而百姓們拖兒帶女,走的不快,真州城中也多少有些糧食頂著,應(yīng)該能撐到糧船到來。
只要一切順利,就都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