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在家日日好,出外朝朝難。人之所以選擇外出,有的是為了生計,有的是因為家鄉(xiāng)受災,不得不離開家。誰不說自己的家鄉(xiāng)好!不管是為了生計,還是逃荒,都是無奈之舉。
周彥博的家鄉(xiāng)也遭受百年不遇的旱災。無奈之下,他只好帶著女兒,加入逃荒的人群。
一日傍晚,他們行至直隸SJZ,忽聽嚎叫之聲,自遠而近,隨即叫聲震天動地。周彥博忙問身邊的老漢:“是怎么回事?”
“強盜來了!”
未等老漢答腔,忽聽有人大叫。
頓時,慌亂的人群,立即騷動起來,扶老攜幼,東奔西竄,呼號遍野,凄聲難聞。由于天色已暗,擠來推去,慌亂之際,周彥博父女竟然走散了,父親找不到女兒,女兒也找不到父親。
周彥博大驚失色,聲聲呼喊著女兒的名字。叫了一陣,只叫得聲音都嘶啞了,也沒有女兒的應聲。此時的他,茫然不知所措。數(shù)日之間,突遭如此變故,怎不令他悲慟欲絕?正是:
福無雙至積善家,禍不單行苦難人。
慌亂中,倩玉奔走了一程,回頭不見其父,失聲驚叫起來。她呼喊著父親的名字,沒有答應。
由于走得匆忙,夜間不辨道路,她想回頭,又不知怎么走?想繼續(xù)前行,又怕離父親越來越遠。站在路上,猶豫了一陣子。
心想,還是繼續(xù)前行,說不定父親已在我的前面。于是,跟隨著稀稀拉拉的人群,行到天亮,來到一個繁華的所在。一打聽,才知道是保定府。這里聚集著很多逃荒的人,倩玉東找西問,還是見不到父親的影子。
她特地站在路口,眼送一群群逃荒的百姓過去,眼睛都看花了,她多么希望父親突然出現(xiàn)在自己的面前。然而,結果卻令人失望。
一時間,周倩玉傷心透了。
她遠離家鄉(xiāng),舉目無親。雖然出門時帶有碎銀,但不知何時丟了。她下意識地摸摸衣兜,又摸一下內(nèi)襯密袋,還好!玉蝴蝶尚在。
頓時,周倩玉只覺饑腸咕嚕,肚子餓得發(fā)慌。她想找點吃的,可不見飯館。就是找到了飯館,可身無分文。難道要飯止饑嗎?這種羞人的事,萬萬使不得。
寧可餓死他鄉(xiāng),也不伸手向人要飯吃——我是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姑娘,開不了這個口。
于是,她便在一棵樹下坐著稍歇,眼睛還是左顧右看,多么希望父親出現(xiàn)。此時此刻,她的心情卻難以平靜。
心想,父親去向不明,自己一個小姑娘家,孑然一身,孤零零的流落異鄉(xiāng),時下又是舉目無親。這種離散的痛苦,孤獨的不幸,是自己破天荒第一回的經(jīng)歷。想著幾天來的變故,不禁悲從心來,熱淚忍不住奪眶而出,猶如泉涌雨落,一發(fā)難收。
正哭泣間,迎面走來幾個人。
一個年紀稍大的老漢輕聲細語地問:“小姑娘,怎么哭啦?”
倩玉見問,立即止住哭泣,用袖子擦了一下眼淚。舉目望去,只見他們個個衣冠不整,有的衣補百釘,破爛臟舊,料定也是逃荒的人。正是: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周倩玉眼睜睜地望著他們,問:“請問老伯,你們可是逃荒人?”
有一個書生模樣的人說:“小姑娘也是逃荒到此地的外鄉(xiāng)人——如果老夫沒有說錯的話。我們可是同病相憐呀!小姑娘,你怎么一個人在這兒?看你哭得眼眶紅紅的,父母親人呢?”
俗語說,人到傷心愛落淚。有人這么關心自己,她又傷心地哭將起來。
突然,一個商賈打扮的人“喲呀!”地驚叫起來,他仔細端詳著眼前這個美艷的姑娘,無異于意外撿到金寶錢財一樣的興奮,說:“這不是倩玉姑娘嗎?”
聽見有人喊出自己的名字,周倩玉驚訝地望著他,仔細一看,又不認得此人。但還是不由自主地點了一下頭,當作回答。
“胡兄怎么認得這個丫頭?”書生模樣的人不解地問。
“她爹是開茶館的。小弟路過此地,在茶館里喝了幾次茶,怎會不認得?”姓胡的說著,轉(zhuǎn)臉問倩玉:“姑娘!怎么一個人在此哭泣?”
未等周倩玉答腔,姓胡的似乎想到什么,故作驚訝說:“姑娘是不是跟你爹走散了?剛才我在路上見過你爹周爺?!?p> 他這么一說,周倩玉有些相信。他既然認得到我,那肯定認得我爹。說不定在路上真的遇到我爹哩!我爹有消息了!
“真的!”周倩玉一聽,破涕為笑,人也精神了許多,好像黑夜中見到月亮般的興奮。
“老實人不打誑語。我還同你爹打過招呼哩!他說他要上京城,但沒有說同姑娘走散的事?!?p> “這里離京城還有多少路程?”
“遠著哩!”姓胡的說,“不過,我們也正準備上京城,姑娘可以同我們作伴前往——假如你信得過我們的話。說不準,你爹還在前面不遠的地方。”
周倩玉有些心動,路上有人作伴,畢竟是好事,最起碼不覺得寂寞無聊。
她自小長在鄉(xiāng)下,未曾出過遠門,也不知道人世間的險惡。對他人之言深信不疑,便滿口應承:“如能這樣,再好不過!只是有勞諸位大伯,于心不安?!?p> 她暗自琢磨:“同他們幾個人結伴,料定不會有什么意外?!庇谑?,便跪倒在地,口稱:“各位老伯,先受小女一拜。”
旁邊慌壞了書生模樣的人連忙相扶,說:“折煞老夫也!吾輩何能之有?敢受姑娘如此大禮。豈不聞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只要能做得到的,孰不樂意相助?”
站在一邊的胡大伯,臉上露出一絲令人難以覺察奸笑,也許他另有心思。
就這樣,周倩玉跟隨這幾個人,離開了保定府,往BJ進發(fā)。
一路上,胡氏不離倩玉左右。由于眾人走得快,姑娘家走的慢,便拉開了距離。突然,胡氏悄悄的問道:“據(jù)外人傳聞,當年巡按吳大人的公子,與姑娘定親是一對玉蝴蝶,巧奪天工,造得精致。姑娘能否讓老伯一飽眼福?”
這一突然發(fā)問,讓倩玉大出所料。
心想,此人突然問起此物,難道不懷好意?看來路上須多加小心,免得讓人有可乘之機。這只“如意”可是千萬丟不得的,它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
于是,答道:“小女走得匆忙,且放在父親身上,未曾帶來?!?p> “老伯只是隨便問問,不必介意。”一聞此言,胡氏詭秘地笑了笑,不再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