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一個月前——
山娃子和汪叔去城里販賣野味兒,錦衣的官家公子勒索了一只黃鼠狼,一個出手闊綽的王掌柜買了十只獵物。
不知是否趕巧,自從山娃子和富掌柜打成協(xié)議之后,王掌柜的出貨便被暫停了。
之前的貨大都是王掌柜提供給酒樓的,酒樓作為縣城唯一一家大型客流地,每天的肉食都由王掌柜負責,他從中賺取差價。
現(xiàn)在被山娃子這樣一攪合,生意沒了。
在一個多月里,王掌柜每天都在吃老本,心里憋了一團火:
富掌柜不知為何突然和自己中止合作,具體原因也沒有說明白。
王掌柜氣不過,就派店里的小廝天天蹲在酒樓后門,到底要看看事怎么回事兒,一連蹲了四五天,終于有一天被小廝看到了!
等把情況一一匯報給他后,王掌柜氣得七竅生煙!
這才清楚:原來是自己花了錢買了獵物的一幫殘疾人。
不怪王掌柜記憶好,主要是汪瞎子幾人太明顯了,瞎眼,斷腿,缺胳膊,還總是四五人一起,讓人記不住都難。
王掌柜又派人到東市問了二狗爹,就是汪叔之前擺攤認識的獵戶,二狗爹沒心眼便一股腦的把情況全說了。
汪叔月內(nèi)來縣城時,被二狗爹碰到一次——
當時汪叔幾人正拎著籠子準備給酒樓送貨,正好碰到了被問起,汪叔口快全都說了出來,二狗爹聽到還很羨慕:
畢竟這么大的酒樓定時送貨肯定有不少利錢,但自己也就只能眼紅一下,誰讓自己沒有人家的本事呢?
這件事兒的過程二狗爹記得特別清楚,殊不知王掌柜要確認的東西這下全都知道的一清二楚了。
好啊!
自己本來是想照顧他們的生意,沒想到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被這幫孫子給撬了墻角!
王掌柜本就是個投機刁鉆的小心眼,現(xiàn)在是越想越氣,仇恨自此在他心底發(fā)了芽。
他這一個多月光出不進,小廝都被他辭退了倆,再這樣下去,雖說自己這幾年也攢了些積蓄,但也擋不住每天的消耗啊。
他思考過后就派小廝盯著酒樓和城門口,只要那幫天殺的再來城里,就把他們的情況一五一十的回頭報給他。
皇天不負有心人,等待的日子并不長。
近一個月的時間,他了解到,那幫殘疾人和富掌柜以及販鹽的李掌柜一起談過話。
看富掌柜的架勢好像很高興,這下王掌柜的心里又犯嘀咕了:
如果那幫孫子攀上了鹽商李掌柜的枝頭,自己更不好辦了,無奈之下,李掌柜只能暫時放下報復(fù)的念頭。
不過心里始終咽不下這口氣,便時不時的派人盯著鹽鋪,看看有沒有什么異常的舉動。
一次偶然中,小廝見富掌柜捧著一小袋東西急沖沖的跑到鹽鋪。
過了幾天,李掌柜家里派了幾名小廝架著一輛騾車出了城,車上滿滿的幾個大麻袋,看樣子應(yīng)該是成塊的粗鹽——
王掌柜以為是運到其他縣城鹽鋪的補貨,倒也沒有在意。
周邊的幾個縣城雖說都要上供御鹽,有那么一點競爭在里面,但畢竟沒有什么深仇大恨。
個別縣城鹽商只見的私交還很好,如果一個縣城鹽貨不夠,偶爾還會派人去其他縣城求一些回來應(yīng)急。
所以李掌柜城外運鹽的事兒并不稀奇,再加上李掌柜平素里和縣首走得近,和兩位縣官也能說上話,自家鋪子的小廝很輕易的便架著鹽車出了城。
城門盯梢的小廝回來稟報了之后,王掌柜自然沒有想那么多,當然也就沒有派人跟著。
殊不知騾車出了城便朝著石寨村的方向一路狂奔,轉(zhuǎn)眼便進了官道……
第二天李二他們架著騾車回城,包括后來幾天后他們再次出城,回來的時候騾車滿滿一車馬草,都看不出奇怪的地方——
無非是小廝們聽從李掌柜的吩咐,運鹽回來捎上一車馬料而已,但第二天的情況實實在在的讓王掌柜傻了眼……
徹底被眼前鹽鋪里的人山人海所震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