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一石二鳥
漢初平元年正月十四日,司隸洛陽縣,皇城,相府。
董卓面色鐵青地坐于閣中,手上青筋暴起,捏碎了掌中的茶碗,似乎氣憤至極。
他身邊的眾人皆噤若寒蟬,不敢言語,生怕觸怒了他,橫遭不測。
一連兩日,董卓收到了兩個壞消息,皆是因為劉辯。
第一件,劉辯鴆殺李儒,攜著他的令牌調(diào)禁軍逃出生天。
第二件,劉辯將董越趕走,占領(lǐng)了弘農(nóng)城。
董卓對于李儒和董越的死活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那個被自己從帝位上拽下來的小子竟然學會了忤逆,跳出了自己為其安排好的命運。
他腦海中想象著劉辯那在夾縫中努力掙扎的身影,贊嘆后者如今的勇氣。
董卓至今還記得劉辯在北邙山下被自己迎駕隊伍嚇哭的模樣,語無倫次,懦弱膽怯,與談吐清晰、不卑不亢的劉協(xié)相去甚遠。
當時他便有了換一個皇帝的想法。
況且一直照顧劉協(xié)長大的董太后與他同族,利于他掌權(quán),何樂而不為呢?
“天下人應該感謝我,為他們找了一個好皇帝?!边@是董卓心中的想法。
他認為自己為天下做了一件大善事,理應獲得相應的禮遇,包括他現(xiàn)在所享受的一切。
而當他手握權(quán)力,掌握了生殺大權(quán)的時候,心中的黑暗被慢慢勾起,喚醒了他原本的模樣。
劉辯跳出他安排好的命運,被他視為一種忤逆,而他最討厭忤逆。
董卓沉吟片刻,戲謔地笑道:“立刻進宮,讓陛下下旨,弘農(nóng)王行刺陛下未遂,逃出洛陽,欲在弘農(nóng)縣舉兵反叛,命中郎將李傕帶兵征討。”
然后,他命人將馬牽來,立刻進宮請旨,呂布、李肅兩人亦伴在身側(cè)。
他在馬上冷笑,自言自語道:“劉辯小兒,你以為到了弘農(nóng)就能逃出我的手掌心嗎?看誰敢支持你這個叛王?”
董卓這個主意可謂異常狠辣,不僅可以名正言順地進攻弘農(nóng),還能斷了某些人想以弘農(nóng)王名義起兵的念想。
“相國的主意一石二鳥,真是秒不可言。”李肅聞言,由衷地贊道。
……
皇城,濯龍苑。
劉協(xié)自被董卓扶上皇帝之位,每日生活依舊,仍有大把的閑暇時光。朝政皆由董卓一人把持,大事他做不了主,小事也不用他知道。
他就像是董卓的一只提線木偶,是后者一切暴行合規(guī)化的工具。
此時,他正在濯龍苑中靜坐,視野中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讓他懼怕的人,破壞了園林景色的美感。
他身為一國之君,卻不得不起身迎接來人。他望著眼前身材有些臃腫,面帶笑意的董卓,恭敬地問候著對方。
等到董卓講明此行的目的,他心中有些為難,嘗試性地問道:“相國,不能饒了辯哥嗎?”
爾后,當他看到后者眉頭緊蹙、臉上橫肉擰在一起的模樣,知道此事根本容不得他不同意,只得改口道:“好,我這就下旨?!?p> 片刻之后,董卓滿意地帶著圣旨離開,他又重新獲得了片刻的安寧。
冬日的寒風被皇宮的高墻隔絕大半,亭中燃著碳火,劉協(xié)披著一件裘衣,仍舊感覺有些寒冷。
天空中雪花飛舞,他望著這些世間最純潔的存在,任思緒飄向遠方。
“陛下,天氣有些涼了,我們回去吧?!碧鞖庥行┺D(zhuǎn)冷,劉協(xié)身后一名年輕的宦官關(guān)切地說道。
他心中清楚此人是董卓派來監(jiān)視他的眼線之一,這些關(guān)心多半也是虛偽的逢迎。
他有些羨慕逃出宮去的劉辯,即使只有那么一刻能夠自由自在,也比一生做傀儡要幸福得多。
其實,劉協(xié)對劉辯的感情一直都比較糾結(jié)。
一方面,他的母后王美人為劉辯母后何氏鴆殺,另一方面,劉辯從小待他非常好,就像一個大哥一樣。
他心中為劉辯祈禱:“希望你能活下來吧?!?p> 劉協(xié)用手接了一片雪花,卻是未曾見過的七角形,他嘆了一口氣,淡淡地說道:“我們回宮?!?p> “起駕,回宮?!?p> ……
皇城,街巷。
“弘農(nóng)王行刺陛下未遂,逃出洛陽,欲在弘農(nóng)縣舉兵反叛,命中郎將李傕帶兵征討……”
一位儒生打扮的中年人正對著告示發(fā)呆,他臉型周正,橫眉怒目,一身正氣,端是一個清正之人。
他小聲怒罵著:“一派胡言,弘農(nóng)王被囚禁在永安宮,如何能行刺陛下。況且他還是一個小孩子?!?p> 一名蓄著絡(luò)腮胡的中年人將他拉走,言道:“這恐怕是董卓為了抓住弘農(nóng)王編造的理由吧。公達,今日伯求大人邀我等相聚,不知所為何事?”
他突然想到了一些事,滿懷歉意地說道:“公業(yè),我想起今日還有事,替我向伯求大人道歉。然后轉(zhuǎn)告他,最近形勢多變,不要輕舉妄動?!?p> 然后他不顧后者眼中的不解,徑直回到府上。
此人是當今的黃門侍郎荀攸,而他口中的伯求和公業(yè)則是侍郎何颙和鄭泰。
荀攸到家之后,直奔書房。書房中有一位和他打扮相似的儒生,正是他的叔父荀彧。
荀彧曾任守宮令,他棄官之后,帶族人到冀州避難,如今袁紹在渤海廣招賢才,欲請他做謀,待為上賓。他欲邀荀攸一同投效到渤海去。
荀攸走進書房,對荀彧說道:“叔父,今日洛陽出大事了?!比缓笏麑⒏媸镜膬?nèi)容及何颙有所圖的事講給荀彧。
荀彧放下手中的竹簡,沉吟片刻,言道:“如今董卓勢大,耳目眾多,如果何颙真有所圖,必然難以成功。如今弘農(nóng)王出走,董卓誣其叛亂,形勢亦不容樂觀?!?p> 如今董卓弄權(quán),皇城內(nèi)外形勢變幻莫測,天下英豪風云際會,傳了一百六十五年的漢室江山已經(jīng)岌岌可危。
弘農(nóng)王劉辯是權(quán)力爭奪的犧牲品,他的遭遇只是這亂世的一個縮影。
荀彧曾在宮中見過劉辯,舉止輕佻而懦弱,雖無大過,卻也難興,非中興之主。
劉辯居然從董卓眼皮子底下逃走,還占領(lǐng)了弘農(nóng),有些超出他的判斷,令他有些驚喜。
荀攸沒有與鄭泰同去,是在投效弘農(nóng)王和參與密謀之間做出了選擇。荀攸此行去投弘農(nóng)王,不知對于荀家是福還是禍?
荀彧看了一眼立在身前的荀攸,長嘆了一口氣,言道:“看來公達心中已有定論,不會與我一同投袁本初去了。也罷,人各有志?!?p> 荀攸見叔父已經(jīng)猜透自己的心思,并無反對之意,心下大喜。
隨后叔侄二人促膝長談,討論當今天下形勢,直至深夜。
翌日清晨,荀攸遣散全部家丁,與荀彧一同出了平城門,隨即各自分別。
荀彧往東投冀州渤海去,而荀攸則往西,直奔弘農(nóng)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