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百姓做要挾...!”
余夏的眼睛微微的陰暗了一下...因為此時的余夏心中有了一絲的憤怒,他忽然想到了明朝時期...發(fā)生在自己的家鄉(xiāng)不遠地方的戰(zhàn)爭。
大明最后的幾年時光充滿了卑鄙和悲壯,官僚們最終還在打嘴仗,一切的跡象都顯示這個王朝已經(jīng)爛到骨子里了。但就在這幾年之間也有許多英雄的出現(xiàn),在這其中,江陰軍民的抗爭算是最有悲劇色彩的一幕了,一座小城足足抵擋了縱橫天下無敵的滿清鐵騎81天。
事件是這樣的,明末時期皇帝朱由檢自殺以后,整個大明幾乎可以說是完了。
江陰土地肥沃,富庶非常,不僅如此,有明一代,江陰還誕生了許多位留名青史的仁人志士。
在清朝攻入京城以后,攝政王多爾袞下達了剃發(fā)令,這對于一個本為明朝的百姓突然接受到這樣的命令,這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種恥辱。
當時的江蘇江陰十萬百姓拒絕了這樣的命令,所以清朝的鐵騎朝著江陰而來。
江蘇江陰人民抗清,81日守城,義兵死難者6.7萬人,清兵損兵折將7.5萬人。江陰人民奮勇抗戰(zhàn),在兩個多月里,頂住了數(shù)萬清軍的圍攻。中秋節(jié)當天夜里,城中軍民帶著城中最后的美酒和食物,全部登上城樓賞月。還有人唱著以往的中秋小調(diào),也有人彈奏樂器,此情此景讓城下的清軍都潸然淚下。而清軍將領(lǐng)見此情形趁機向城中喊話招降,但是被城上軍民用大炮擊退。
在此之后五天,清軍調(diào)來了兩百多門大炮用于攻城,并在二十一日當天轟開了江陰城的東北角。但是讓清軍意想不到的是,城破以后,江陰民眾亦無一人投降,從閻應(yīng)元到普通民眾都在繼續(xù)與清軍作戰(zhàn),這實在是南明史上光彩奪目的一頁。
要知道此役只有10萬江陰百姓,面對24萬清軍鐵騎,兩百多門紅衣大炮,血戰(zhàn)孤城,抗清81日。擊斃清軍7萬5千余人,親王3名,大將軍18名。
閻應(yīng)元、陳明遇、馮厚敦被后世稱為“江陰抗清三公”便有了“八十日帶發(fā)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此戰(zhàn)震驚天下,雖然已經(jīng)過去幾百年,但江陰城的風(fēng)骨后人又如何敢忘。
而清軍陰損,就在第三十日的時候,因為久攻不下江陰城,就在四周劫掠周邊百姓,一共劫掠了近萬人,跟著將這些百姓都趕到了江陰城下。
這些被劫掠來的百姓和江陰城中的百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清軍想要以這些關(guān)系來要挾江陰打開城門,只是讓清軍怎么也沒有想到的是。
那些被劫掠而來的百姓,為了不讓自己的親人受到要挾,居然毫不猶豫,義無反顧的沖向了那些逼迫著自己前進的清軍長矛。
一萬多人英勇就義,也是這些百姓用自己的死亡解了清軍的威脅之法,更加堅定了江陰人的抵抗情緒。
..............................
“八十日帶發(fā)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突然余夏從椅子上站起了身道:“用百姓作為要挾,那是無恥之事...如果一打戰(zhàn)爭,就要用百姓作為要挾,那會有多少百姓會白白的死去。
雖然壽國的百姓是我領(lǐng)國的百姓,但是我也絕對不能坐視不管,方部長...你認為呢?”
這個時候看著義憤填膺的余夏,方清華也是立即道:“公子...治國民為本,只有蠻夷暴民,才會用此下作手段,公子愛民如子,我建議準了丁旅長的解救壽國百姓提議,不過,要同五旅六旅匯合之后。
這樣才會有更大的把握,也會讓我們少受到損失。”
“對...這是老沉之舉...!”跟著余夏對三子下令:“飛鴿傳書,令...五旅六旅靠近芙城,和丁大山匯合,以丁大山為首,同意丁大山提議,并附上我的強調(diào),任何敢于拿百姓生命作為要挾的賊匪,我青山軍定趕盡殺絕,我要用這一件事情,告訴所有人,我余夏連領(lǐng)國百姓都心中珍惜,誰趕動我青山城百姓,必死。”
“公子愛民如子...臣愿為公子效死...!”余夏的話,讓方清華和三子齊齊的下跪。
就這樣又有幾十只鴿子從青山城飛出,這些鴿子帶著余夏愛民如子的決定,飛向了青山軍四個旅,而得到了余夏命令的青山軍四個旅立即開始運動了起來。
只是此時那位擁有三萬人的大賊還不知道,他的滅頂之災(zāi)就要來了。
這位擁有三萬人的大賊不是別人,正是那位名叫薛丁的家伙,他接受了向空的游說,為了向空許諾的一百萬兩想要攻打壽國的芙城。
不過,芙城可不是那么好打的,城中的守兵有兩萬,如果是平時,芙城還能接受到左右兩個城池的援兵,當然了,現(xiàn)在是不可能了,壽國所有的城池都已經(jīng)進入了自守階段。
可是就是這兩萬人守城,你三萬人匪賊也不可能攻下芙城,
可是一百萬兩白銀又真的是太誘人了,所以這位大賊做了一個沒有想到會惹怒了余夏的決定,那就是他要劫掠芙城周圍的百姓,然后用他們來要挾芙城守軍,如果不從,他就準備殺掉這些百姓,然后離開芙城。
其實這是一部很好的棋,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這位薛丁有大將的潛質(zhì),因為這個人夠狠,只是薛丁碰到了一個王者,王者要夠狠,還要夠仁。
僅僅夠狠,是不足以成為一個王者的。
余夏有自己的仁...而這次薛丁就突破了他的底線,所以薛丁必須死,這也是在彰顯余夏的仁,算是余夏再為自己的樹名。
所謂人的名,樹的影,狠辣或許會讓人一時畏懼你,但是等不畏懼的時候,就會第一時間干掉你,而仁才是一位王者最需要具備的東西。
...........................
第二天...余夏也是悄悄的離開,本來說要兩天之后才走的,但是余夏感覺三王的動作可能要提前,所以也提前了一天離開了青山城,向著蘊城進發(fā)。
此時余大猛的青山旅為先鋒,余夏帶著火箭旅,左右兩翼被趙呈翼和歙族近萬人的騎兵護衛(wèi),一起從此的趕向蘊城。
而與此同時,讓余夏猜中的是,因為將許正先成功給策反,所以三王提前了他們的攻打,就在余夏剛剛發(fā)兵之后,三王的三十萬軍隊已經(jīng)到達了蘊城城外。
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
.............................
七月余夏
會在下個周四提交申請上架...希望一號能上架,寫了三個月了,五十萬字,好壞也就這樣,永安大都只是第一站,請看余夏和李皓月兩位如何一起將晉國整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