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帶隊長官,西來東緊跟十人隊伍走過一條通道,仍然是約100米,門戶進去,一座巨大的十字環(huán)形裝置在空間里靜靜矗立,環(huán)形覆蓋直徑約1千米,環(huán)直徑約20米,四周的空間黑兀兀似乎看不到邊際。只有環(huán)形裝置邊緣有閃爍的微光。
廣播響起,“全體都有,依序進入環(huán)形睡眠艙。每個人遵照長官指示到指定位置,按照要求躺下,系好固定裝置,警告,睡眠環(huán)境是零重力設置,不許打開固定裝置,不許喧嘩,每個人艙位都有觀測設備,有極端情況發(fā)生,我們會艙室整體挪出。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注意,這是第一基礎科目,不能適應,立刻淘汰?!?p> 大家跟著引導,找到自己的艙位,是的,不是傳統(tǒng)意義的床位,兩兩相對,脫鞋躺下,有貼身裝置蓋在身上,像盔甲一樣鎖住頭部以下。頭部也給自動器械固定。
每個人都不由自主緊張起來。這哪兒像睡覺啊。
廣播的聲音再度響起,“在失重環(huán)境,睡眠是保持體力最佳方式,如何正確的睡眠,迅速恢復體力,將是你們第一步要攻克的課題。每個人都能適應,但是你們首先要克服自己的睡眠習慣。五分鐘后進入零重力,啟動。“
西來東知道環(huán)形裝置逐漸加速動起來了,因為要制造人工失重。他感覺不到慣性作用,明明知道這個環(huán)是動的,而且會越來越快,直至一個微妙的速度進而保持。就好像平時的睡眠一樣,除了身體被束縛著,卻也沒有翻身的沖動。這個,挺容易啊,這么想著,西來東在熄燈的黑暗中沉沉睡去。
不得不說,西來東是個幸運的孩子。須知在人類百多年來向太空摸索發(fā)展的過程中,總結(jié)出來無數(shù)經(jīng)驗,其中關鍵的部分,乃是失重狀態(tài)下如何生活。
即使在太空,人類孱弱的身體,依舊如同地球時一樣,離不開24小時一天三餐的遺傳習性來補充能量,排泄以及睡眠都是每天需要面對的。原始航天時代,航天員睡眠時都是把身體完全裝入睡袋,固定在艙壁或者其他不影響工作的地方,畢竟空間有限,失重不影響睡眠的舒適度,但睡眠質(zhì)量卻會因人而異。
現(xiàn)代航天飛行器,已經(jīng)不是少量人員的太空任務,就需要有獨立的生活區(qū)。睡眠,行走,甚至娛樂運動,都會是很大的規(guī)模。在地球上,需要制造失重環(huán)境,而在外天空,則需要制造重力。環(huán)形運動制造重力,百年來依然是最經(jīng)濟選擇,當然除了工程量非常巨大,耗損能量也是不小。
監(jiān)控室
一面巨墻上數(shù)不盡的光屏在微微發(fā)光,有四名軍人坐在監(jiān)控前觀察著。洪隊長在其中,正側(cè)頭對身邊的軍人說著話。
“失重睡眠每天都要堅持訓練。新型航天器即將遠行,不會很多時候開啟重力制造。孫所,航天器生活這里就交給你了,我要組織其他訓練,時間緊迫,我只能輪流安排中午休息時間給你?!?p> “每天能有失重訓練當然最好了,可是我們能量配額有限,最好是周期性集體來一次訓練,盡量適應吧,去了太空,環(huán)境使然,也就好了。不能每一項都完全訓練到位,還有長期睡眠,難道也要訓練嗎?!?p> “盡量吧,這些孩子面臨的挑戰(zhàn)我們前所未見,準備的充分一些,我們也能放心一些。“
“我國的生物和醫(yī)學科技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可是外太空,依然對我們而言充滿了無知,我能做的有限,只好盡可能給他們灌輸現(xiàn)有理論方面的分析方法,更多的還是要他們見招拆招,迅速適應。第一位的生命保障一定會慎之又慎?!?p> 洪隊長沉默。
大約半小時之后,報告的聲音傳來
“全部進入睡眠”
“狀態(tài)平穩(wěn)“
這幫臭小子,看來是累了。
又過去數(shù)分鐘,報告聲傳來,
“5號身體有加強反應“
“126號產(chǎn)生幻覺“
“27號在叫喊掙扎中醒來“
“叫醒大家吧,這種反應我見多了,應屬于正常?!?p> “叫起,集合”
廣場
洪隊長高高站在臺階上,眼神冰冷,看著下面整齊站立的隊員,
“我覺得應該恭喜你們,順利學會了睡覺?!?p> “有17位驚醒后以為自己在掉入懸崖,聲嘶力竭的喊著救命。哄笑聲起。
“不許笑,其他人,遲早也有這一天?!?p> 環(huán)視一圈,睥睨全場,“這是正常的身體反應,我要你們的大腦和身體立刻適應,每天都要接受睡覺訓練,等你們把吃飯拉屎睡覺學會了,我們的訓練進入第二階段?!?p> 轟轟烈烈的集訓,在洪隊長訓話后一個5公里背包越野跑之后,正式開始了。
第一個月,西來東很快摸清楚了訓練的規(guī)律,集體要參加的是體能訓練,太空生活適應訓練,太空行走訓練,心理培養(yǎng),空間定位描述訓練,太空武器訓練,太空搏擊基礎訓練,基地建設要點普及,太空飛行器訓練,各種航天器通用符號訓練……
他要特別參加的訓練組有3人,是專業(yè)的采樣和分析,目前人類所掌握的各種礦石成分,外星環(huán)境針對性合成訓練。各司一職。
第二個月開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訓練的隊伍,他估計,有兩千人。
有一個特殊的日子緩緩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