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者慢慢說道:“說來,這樁案子已是太祖年間的一樁舊案,是非曲直后人早已不關心了,所謂的真相再去追究也于事無補。只是,大人初來邊城,并不知邊城有一流傳至今的話本子,說的正是這樁案子。”說著,他顫巍巍地從懷里掏出一冊子,雙手遞給蘇懷仁。
冊子有些破舊,看起來有些年份。
蘇懷仁接過冊子,翻開,慢慢閱來。
原來冊子里講的是當年的鎮(zhèn)南王世子對沈家小姐一見傾心,便派了媒人到沈府提親。照說,鎮(zhèn)南王府乃皇親國戚,能攀上這一門親事,沈家也算燒高香了,斷沒有拒絕的道理??上蛑菀恍南胱屌畠哼M宮選妃,于是百般推脫,不愿與鎮(zhèn)南王府結親。鎮(zhèn)南王世子不愿以權勢壓人,便費盡了心思想要沈知州同意。
沈家小姐亦對鎮(zhèn)南王世子有情,為了愛郎不惜與沈知州大鬧一場,日日以淚洗面,還偷偷寫了書信給鎮(zhèn)南王世子。沈知州無可奈何,終是應下了這門親事。
鎮(zhèn)南王府在邊城旁邊的建州,沈家小姐出嫁之日,花轎才出了城不久,太宗親下的逮捕令便來到了沈府。大隊人馬圍住了沈府,百姓才知道原來這沈知州被人揭發(fā)暗自與敵國書信往來,府中時有敵國奸細進出,證據(jù)鑿鑿,邊城百姓都被蒙在鼓中,一時間怒言四起。
消息很快傳到了鎮(zhèn)南王府,鎮(zhèn)南王赤膽忠心,絕不與奸佞之臣扯上關系,于是毅然決然地撕毀婚書,斷了與沈府的親事。迎親的花轎到了半路,報信的人給鎮(zhèn)南王世子傳了消息。
世子雖割舍不下與沈家小姐的情誼,但為了家國,只能忍淚與沈家小姐說,若繼續(xù)與沈家結為姻親,他便對不住為了守住疆土而戰(zhàn)死沙場的無數(shù)英魂。沈家小姐因父蒙羞,無顏以對,當場痛斥了其父所為,最終跳河自盡。
老者見蘇懷仁合上話本,繼而道:“此案剛了,這話本便開始流傳于市井,酒肆茶館也有了這一案的評書,于是百姓便對此深信不篤,把沈知州視為邊城之恥,就連沈知州幫過的人也對他唾棄不已。小人的爺爺把沈知州的尸身葬了,不料沒幾日便被人挖了出來,掛在樹上鞭笞。當年小人的爺爺也才十幾歲,人微言輕,本想為沈知州求一個公道,卻叫人打殘了腿。直至死前,仍對此事耿耿于懷。也許京城早就忘了這一事,可邊城的人還記得,邊城曾有過一個叛國的知州姓沈?!?p> 蘇懷仁又想起那抹紅妝,纖細的手撫上頭上的海棠步搖,淺笑著對他說:“公子有心了,連我自己都忘了在何處了。”
跳河自盡,垂絲海棠,名字里的“雪”,這話本里的沈家小姐不會那么巧,說的就是那橋上的女鬼吧?
蘇懷仁問那老者:“按老人家的意思,這其中有冤情?可是就算有冤情,都一百多年了,和這案子有關的人都已故去,官府審案,證人證物都沒有,想要翻案難若登天?!?p> 老者低下了頭:“小人的家中世代做花匠,憑著這手藝才能繼續(xù)留在這處宅子里。這陳年往事再翻案也無甚意義了,小人沒有幾個年頭好活了,只是再想再拼一把,了卻小人爺爺?shù)倪z愿。如若不能,那便算了吧?!崩险咂鹕硗碎_兩步,朝蘇懷仁跪下:“今日,就當小人胡言亂語,蘇大人大人有大量,切莫責怪。”
蘇懷仁連忙起身將老者扶起來坐好,思索半晌,這才問道:“老人家請說說,這案子冤從何來?”
老者急切地問道:“大人可會為這案子翻案?”
蘇懷仁面露難色:“我且試試。”
老者問:“大人可看看這話本有何不同之處?”
蘇懷仁疑惑地重新翻看了一遍話本,片刻才皺著眉道:“與尋常話本好似并無不同之處,若硬要說有什么不同的,就是這所著之人的名字并沒有寫在冊子上。”
老者頷首:“寫這話本的人不止在這話本上沒有出現(xiàn),連市井之中也無人知曉此書是誰所作。小人的爺爺之所以斷定沈知州含冤,皆因這話本與傳言皆有紕漏,半真半假。既有真的,就說明寫書的人知道其中一些事情,也許親見過。又有假的,小人不知是何意圖,有意隱瞞,還是故意栽贓?”
蘇懷仁捏著冊子,聽得認真:“到底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老者褶皺的臉上慢慢舒展開來:“回大人,沈知州不愿將女兒嫁給鎮(zhèn)南王世子是真,他本屬意將女兒許配給他的義子。“
“義子?這話本上并未提及?!碧K懷仁問。
老者點頭,想了好一會,才慢慢說道:“那名義子是個孤兒,自小養(yǎng)在沈府,待十六七歲才轉(zhuǎn)去了沈府別莊的書齋靜心念書。那義子生得好相貌,又自小聰慧,沈知州很是中意,小人爺爺在花園中曾親耳聽到沈知州與那義子聊天時說,等那義子十八歲時上京赴考,無論有何功名,沈知州都愿意將女兒許配給他。這話本中所說的沈知州想要女兒上京選妃,是為胡扯。
沈家小姐為親事哭過是真,但并非為了那位鎮(zhèn)南王世子,沈家小姐心有所屬的就是沈家的義子,暗自寫的那封書信也是給那位公子的。因小人的爺爺并不住在府中,那封書信是托小人爺爺送到別莊去的?!?p> “這書信,那位公子看到了嗎?”
老者搖了搖頭:”小人的爺爺不能進別莊,只能托了門房交給那公子。到底有沒有看到,這不好說?!?p> “這書信所言何事?強權逼嫁,莫不是要逃婚?”蘇懷仁又追問。
老者又搖了搖頭:“小人的爺爺并不曾偷看,更何況他大字不識幾個,即便看了,也不知所寫何事?反正沈家小姐到底還是上了花轎的?!?p> 蘇懷仁蹙眉問道:“為何這般篤定?”
老者繼續(xù)說下去:“沈知州不知為何應下了婚事,但直到沈家小姐出嫁那幾日,沈家三口臉上都難見喜色。沈府出事那日,小人的爺爺也在府中,為沈家小姐送嫁的就是沈家義子。花轎才走了一炷香,官兵便圍住了沈府,沈知州被官差帶走前,還憤言被人誣陷,公道自在人心。
小人的爺爺連忙追去報信,一路追到城外,見迎親隊伍停在河邊,有些混亂,他便躲在一處觀察,卻只看見沈家小姐不知與鎮(zhèn)南王世子說了什么,便突然奮不顧身地跳下河去。水流得及,人一下去,很快就不見了蹤影。沈家義子所騎之馬還在,人卻不知所蹤。鎮(zhèn)南王府抬轎隨行的人沒幾個熟水性,沒找到小姐的尸首,便怏怏離去了?!?p> 蘇懷仁涌起一絲不甘心,便問老者:“那沈家小姐真的死了嗎?”
老者點頭:“小人的爺爺精通水性,等那些人走了,便一路循著水流,在一岔處找到了小姐的尸首。哎,沒幾日,那沈知州在獄中留下認罪書,便懸梁自盡了。而沈夫人也在獄中撞墻自盡,隨夫而去。沈府無人,小人家中貧困,爺爺掏了本才買了副薄棺,將小姐的尸首葬在村子附近一處山坡上,又在她的墳上種了一棵垂絲海棠,也算還了那小姐的照拂之恩?!?p> 此時,蘇懷仁已斷定,這故事中人定是那位叫阿雪的女鬼。
老者又道:“大人,那沈知州是個好官啊。邊城位于兩國邊境,一直倍受戰(zhàn)亂困擾,民不聊生。待到兩國戰(zhàn)火平息,邊城重歸安寧,兩國開始互通有無,邊城里有幾個他國之人,再尋常不過??偛荒苷f與他國之人說過話便是里通敵國。沈知州寫得一手好字,邊城里也有不少書生模仿他的字,偽造一封沈知州筆跡的書信也并非難事。沈知州上任打理邊城那么些年,邊城的子民也算安居樂業(yè),并未有禍亂。小人的爺爺至死都不相信,沈知州是那等奸佞之人,其中定有冤情?!?p> 老者說完了舊事,便看向蘇懷仁:“大人,此事可有翻案的可能?”
蘇懷仁見他雙目赤誠,不似撒謊,有些于心不忍,拿著話本想了一會,復又看向老者:“老人家說的是你爺爺十幾歲時的事情,至今已過去一百多年,為何經(jīng)你之口還說得這般清楚?你所說的話,言辭也算清晰,似乎早有準備。為何你們還對一樁事不關己的案子記到了現(xiàn)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