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仙俠奇緣

厚土傳說

第四十六章 拜師大典(6)

厚土傳說 陸以夏 2070 2019-10-16 18:20:00

  天幕之上,一個個斗大的文字,散發(fā)這金光,有金色的磷光在文字周圍飄飄蕩蕩,更顯其神秘高深。

  而在云襄腳下的太極八卦陣,卻恍若虛物,除了金色的太極八卦圖的淡淡流光,倒影出了天幕之上那一個個斗大的文字。

  “太上、玄,清法?”云襄的目光盯著這些文字的伊始,喃喃地念道。

  這是天玄宗的修行法決?!

  云襄的眼眸中露出一點兒迷茫之色。

  她雖然連字都認不全,但是這金光流轉(zhuǎn)的《太上玄清法》,卻仿佛一個字一個字印入了她的腦中,即便上面的字識不全,她也能把《太上玄清法》給記下來。

  只是,《太上玄清法》是天玄宗的基礎(chǔ)功法,每一名天玄宗的弟子,都是以此為修煉基礎(chǔ),引靈氣入體,拓展經(jīng)脈,強化肉身。

  云襄實在不明白,為什么三清臺上如此煞費苦心的布置,如此通天緯地的布置,居然只是為了讓拜入首座和長老座下的嫡傳、親傳弟子領(lǐng)悟這樣一本基礎(chǔ)法決?

  ※※※※※※※

  此刻的云襄還不知道,或者說,對于大部分的修士而言,都不知道此時此刻云襄面對的是多大的一份機緣。

  基礎(chǔ)道法,對于修士而言,如地基之于房舍。

  地基越是堅深,房舍越是牢固;同理而言,道基越是穩(wěn)固,修士的修真大道越是寬廣。

  可惜,這個淺顯的真諦,卻被三千世界的絕大多數(shù)修士嗤之以鼻!

  為何?

  三千世界之人族,少說億萬,并非人人都可修行;而可以修行的修士之中,多靈根、雜靈根又占了大多數(shù)。

  先天的缺憾,讓這些靈根資質(zhì)居于下風的修士在修仙大道上難有所成,晉升緩慢,突破遙遙無期。對于他們而言,金丹期幾乎就是畢生能夠達到的穹頂。

  可是穹頂,以為著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夠夠到,也許他們窮其一生就要在煉氣期、筑基期掙扎,他們這樣的修為,在高階修士眼中好比螻蟻!

  螻蟻也要修煉,也要資源?。?p>  螻蟻也有追求,希望能夠有朝一日天降機緣,晉升突破??!

  螻蟻也想加入宗門,能有靠山來提供修煉所需的靈石、靈材、靈寶啊!

  可惜,大多數(shù)的螻蟻都是散修,無依無靠,只能依賴自己。

  所以螻蟻要在高階修士的夾縫中求生存,還要跟其他的螻蟻競爭掠奪,所以,他們便更加傾向于高級術(shù)法,而對夯實道基的基礎(chǔ)法術(shù)棄如敝履。

  這樣的舍本逐末,也是萬不得已而為之。

  那對于高階修士而言呢?

  他們更希望被仰視,被殷羨,被尊崇,他們害怕被打敗,害怕被質(zhì)疑靈根資質(zhì),害怕被打敗、被超越,害怕從高處被人踢下來,所以,更不惜一切代價追求更高級的功法,以至于本末倒置,欲速不達。

  能夠領(lǐng)悟到基礎(chǔ)功法對修行的重要性,多是早已晉升突破至令人仰望的大能,因為他們在晉升、突破中不斷苦心摸索,在沉心不斷夯實道基的過程中領(lǐng)悟到此種點滴,然后給予后輩指引。

  可惜,能體會到這番苦心孤詣的后輩,寥寥無幾。

  天玄宗三清臺,乃是上界三清祖師傳道授業(yè)時所留,宗門中每一代中最為出色的弟子,幾乎都是在三清臺上接受這番機緣饋贈。

  可是,最終體悟到道祖?zhèn)兊挠眯牧伎啵瑓s是在百年甚至千年之后。

  這些弟子,原本就是靈根資質(zhì)出眾的佼佼者,于修行大道上的進益,讓諸多修士望塵莫及,然而卻也要等他們境界到達元嬰、出竅、化神之期,或許到達更高境界,才能慢慢回想起這份天道饋贈,這份曾經(jīng)讓他們沒有全力把握住的機緣。

  天玄宗的弟子,一代又一代。

  每一代中登上三清臺的弟子,都會得到師長的叮囑,讓他們務(wù)必把握機緣;每一代的天玄宗弟子,都會得到師長的叮囑,讓他們務(wù)必虔心修習基礎(chǔ)道法,夯實道基。

  但是即便如此,也是收效寥寥。

  機緣,不是想把握住就能把握住的。

  哪怕刻意提點,大多數(shù)的弟子最終能把握住的,也只有其中的十之一二。

  因為悟性,也是受境界所阻,受心性所制,受眼界和閱歷所限。

  緣法緣法,關(guān)鍵就在一個“緣”字。

  最終只能把握機緣的十之一二,也是一種緣法啊!

  緣法天定,不可強扭。

  ※※※※※※※

  云襄獨自站在這個金色文字浮動的結(jié)界之中,心中陡然涌起一種很奇怪的感覺——那是一種她從未體會過的感覺,卻又有種說不出來的熟悉感。

  片刻之后,她手上的珍珠手串給了她答案。

  原本透著微微粉色的珍珠,此刻卻變成了最為純凈的白色,泛著熒熒的白光,圣潔無暇,讓人不敢生出一絲一毫的褻瀆之心。

  不過,這個場景只有云襄瞧見了。

  在一個如一顆巨大的金色蛋狀結(jié)界里的云襄,呆呆地凝視著珍珠手串在她眼前展示出來的畫面:

  那是一個身材壯碩的男子,古銅色的皮膚,身上全無衣服遮體。

  他也是立在一方如蛋狀的結(jié)界之內(nèi),只不過,那結(jié)界并不像云襄所出的世界一般金光閃耀,而是一片混沌。

  那混沌,也是一種“氣”,只不過與如今的地濁之氣并不相同,還帶了幾分天清之氣在其中,交融纏繞,不分彼此。

  這個魁梧男子的身份,云襄很快就意識到了。

  “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p>  這個混沌的蛋狀小世界,就是如今的整個三千世界。

  這個神于天、圣于地的男子,就是洪荒神祇——創(chuàng)世神,盤古。

  而這混沌之氣,確實既非地濁之氣,也非天清之氣,而是二者合一的“元氣”。

  “元氣蒙鴻,萌芽茲始,盤古肇立乾坤,啟陰感陽,遂分天地?!?p>  這些在《繹史·洪荒卷》中的記載,三千世界里幾乎每一個修士都耳熟能詳,即便不曾翻閱過,也不會不知道關(guān)于盤古大神開天辟地的事跡。

  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夠在從三清臺上這一方看似金光璀璨的小世界,與當初盤古身處的混沌天地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陸以夏

出去辦事一趟就是一個下午,好累人啊……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