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李白從書院回來,每天早上都能聽到有人讀書,書中內容精妙,吸引了他。
于是,李白決定去找尋名師,以求得大道。
這天直至晌午,李白仍未等到那人到來,不禁大失所望,只好悻悻回家。
這天晚上,他決定不再去追尋。
但是到脫衣睡覺時,想起前兩天那人所朗誦的文章,字字珠璣,精彩照人,始終放不下。
是夜,李白依舊和衣而睡,待到凌晨卻也不上山去,只在自己后院等候。
又到了前兩天那人出現(xiàn)的時刻,果然聽到午后山上有人走動之聲,不久,那人便又誦起書來:
【夫天下重器、王者大統(tǒng),莫不勞聰明於品材……】
李白既已聽到聲音,忙出院往后山跑。
待他跑到后山,卻依舊不見蹤影,直聽得遠處數(shù)聲朗誦之聲:
【德足以懷遠,信足以一異,識足以鑒古,才足以冠世……】
李白見那人走遠,又追不上了,便再次想放棄。
忽聽得一人說道:“既慕名而來,為何不隨之而去?”
李白轉身看時,卻不見人影,只聽得樹枝沙沙幾聲,在晨風中微微顫動。
那聲音明顯是經過處理,應該是自己熟悉的人在提醒自己,但李白此刻并沒有功夫揣度是誰在提醒自己。
“隨之而去?”李白揣摩,“對啊,他縱使逃到天涯海角,只要我不放棄繼續(xù)追,一定可以追到他。”
李白想到這里,拔開腿便向那誦書聲傳來的方向跑。
這一追不打緊,這李白直追過了幾座大山。
那聲音卻還是如前日一般,時近時遠,但始終沒有完全消失,因此可以追尋。
經過一座山后,那聲音忽然間又不見了蹤影。
李白走上前感覺好生奇怪,尋了許久,已然找尋不到聲音及人。
他正待要掉頭回去,眼前出現(xiàn)一座茅屋,一位老者在庭前剝筍。
李白便走向前問道:“老丈,剛在可有看到一個人從這里走過?!?p> 那老人聽見李白問,便反問道:“不知你找的是甚樣的人?”
李白便將近日來所遇見的種種奇事與老者說了,還將那人所誦的內容說了一大通。
只見那老者哈哈大笑,反問道:“你可記得那人所誦書目的名字?”
李白道:“卻也不知,白聽得那書的內容講的乃是王霸之術,十分喜歡,因此每日出來尋他,只是不見。今日卻一直追到這里,那人卻突然沒了蹤影?!?p> 不料那老者竟也是個隱世高人,只聽他道:“能作此書者,當今天下只有一人……”
李白聽那老者說,也不等他說完,忙插話道:“卻是何人?”
那老者道:“你且聽我說完,我這正待要說,卻被你打斷了。你要想找到這書的主人啊,可著實費勁?!?p> 李白聽老者說,忙問道:“不知此書主人姓甚名誰,我卻如何尋找?”
只見那老者擼擼胡須,笑道:“鹽亭人趙蕤便是此書的作者,只是這趙蕤不輕易見客,更不會輕易招收學徒,因此,你要找他卻著實困難?!?p> 李白道:“只要能找到他,不論多艱難,我都會去做。老人家,你卻告知我此人現(xiàn)在何處?!?p> 那老者笑道:“要想找尋此人,你需如此如此?!?p> 李白又請教老者那人更多的信息,以便對他有更多的了解。
那老者告訴李白那人姓名,正是趙蕤,并且說了趙蕤的住址,叫李白直去找尋。
李白依照老者所給的地址,果然找到了趙蕤的住處。
李白按照老者的吩咐,并不直接拜謁,更不似別人那樣備下厚禮。
那天,他只在趙蕤家門口繞了一圈,便自去準備。
第二天凌晨,李白便上山,來到趙蕤處。
他先找了塊巨石,在上面打坐了一會,并不見趙蕤出來。
于是,他拿出自己所作詩文,自個朗誦起來。
這樣一連做了兩天,到第三天早上,依舊如此。
天亮后,李白在門口大聲叫道:“綿陽李太白久聞趙師傅大名,今日特來求見!”
不一會,果然有家僮出來,看李白一副仙風道骨,極為敬慕,但不知他到此所為何事,便問道:“不知公子到此處有何貴干,卻在庭前叫嚷?”
李白聽見問,便回道:“在下李白,聞聽趙師傅于百家無所不精,特來從師,希望得到趙師傅的指點。煩請閣下為我通報一聲,感激不盡。”
那家僮聽如此說,早聽趙蕤說今天會有一個叫李白的來,自然也不敢怠慢,忙與趙蕤通報。
趙蕤聽得李白來到,卻不甚詫異,吩咐家僮道:“你且引他到書房來,我再與他理會。”
那家僮聽說,便忙出來叫李白到書房:“李公子,吾師已在書房相請,請隨我來?!?p> 李白聽說,便與那家僮同至書房,快至書房時,忽聽得朗朗誦書聲:
【智如源泉,行可以為表儀者,人師也……】
李白聽這誦書之聲與此前相類,心下自然十分歡喜,便加快腳步向書房走去。
這趙蕤聽見腳步聲,知李白來到,便站起來迎接:“李公子,前幾日令堂攜你的文章來過此處,我見你文章寫的著實不錯,十分傾佩,神交已久。今日,不知李公子親自前來貴干?”
李白見趙夫子如此作揖道:“聞得趙師傅著得《長短經》一部,十分敬慕,特來相從。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今見趙夫子,果然非凡?!?p> 趙蕤卻不緊不慢,只讓李白先坐下,然后才說道:“李公子已經飽讀詩書,詩文已作得出神入化,何需我等鄉(xiāng)野村夫指點。我等自知不如,還想拜你為師呢?!?p> 李白道:“師父休要取笑弟子,弟子文章,不過是取巧擺弄了一些詞語,并沒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師父文章當真是大道至理,聽一言,勝過苦讀十年?!?p> 趙蕤道:“你休要奉承,我并不吃你那一套。況且,我早已下定決心隱居,也不愿多收弟子,你請回吧。”
欲知李白能否得到趙蕤的認可,又將用什么法子讓他認可自己,且看下一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