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

夢行云天

第八章:往事之四

夢行云天 藏銀草戒 2069 2019-08-25 16:55:00

  《新史記·2050-2059》

  2050年復蘇的冬眠者叫樂研。他出生在天文世家。從小學習了很多天文——特別是天體物理方面的知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樂研這次被選入冬眠計劃,其實不光因為他的成績,還有他家族的暗箱操作。

  不過誰也不好說什么樣的人就是好的候選人。比如樂研就做出了比前兩位更大的成績。

  在樂研蘇醒的第一時間,他的提議就讓人質疑。

  他說人類要明白世界并非由人工智能和環(huán)境組成,還有太多方面需要關注。

  這兩句話倒是沒問題,但他以此為理由觀測天文,并支持更大型射電望遠鏡的修建,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越來越多的人議論辛斯特的冬眠計劃到底有沒有用,甚至有記者登門拜訪辛斯特。

  而早已離職的辛斯特對此的回應很幽默:活到一百年后看看就知道了。

  2050年底,任期將滿的迪達宣布了一個可悲的事實:盡管十年間人類一直在保護環(huán)境上做出努力,但人口與資源不協(xié)調的問題一直沒有減緩的趨勢。

  而人類探索宇宙資源由顯得不現實和不可能。

  或許傳統(tǒng)的保護環(huán)境手段必須經受改革了。

  但這一席話真正發(fā)揮深遠的影響實在樂研發(fā)現折射物質之后。

  2051年,樂研所領導的天文機構發(fā)現太陽表面出現了不明物質。初步觀測顯示,這種物質不同于地球上的任何一種材料。

  它很接近太陽,卻沒有受到高溫和太陽波的影響。這不是說這種物質耐高溫——再耐高溫的東西也不可能紋絲不動。

  它用一種方法繞過了高溫,就好像高溫、輻射等等一系列危險與它不在一個圖層。

  這是最好的解釋了。那物質就像是虛擬的,根本不理會極端環(huán)境,霸道地懸在太陽表面。

  這一發(fā)現被樂研添油加醋地發(fā)布出去,立即得到了大聯(lián)邦的撥款,天文研究所得以進行更細致的研究。

  這種物質懸停在太陽表面15.1萬千米處,而且其面積在不斷擴大。在地球上,只要有一架稍微精密一點的望遠鏡,就能看到太陽上陰沉的一個小點。

  當然,沒有人敢用望遠鏡直接看太陽。除非他想失明。

  這一事件在網上被當做“黑洞照片”一樣的熱點話題傳播,誰也沒想到它的危害。

  該物質以一種無規(guī)律的方式只增不減,短短一個月內擴大了一倍左右。

  更為可怕的是,這種物質雖然不受太陽影響,但可以折射和反射太陽光波。使原本應該直線傳播的太陽光四散開來,甚至被重新折入太陽。

  樂研有一次夸大其詞地聲稱這可能會嚴重影響地球溫度,給予地球致命一擊。

  盡管誰都知道太陽光只有二十億分之一照到地球就足夠了,但大聯(lián)邦還是順著樂研的意思,派出了太陽探測器。

  探測器名叫環(huán)日號,由三部分組成:主艙(執(zhí)行其他早已安排好的任務)、探測艙(到達指定區(qū)域后脫離主艙,靠近太陽探測)和探測艙上安裝的無人探測器。

  無人探測器將在探測艙達到極限位置后進一步向太陽進發(fā),最終在達到距太陽表面145.5萬千米處焚毀。

  那個位置是無人探測器隔熱層的承受極限。

  探測計劃于2053年底實施,較為完美地完成了任務。但由于溫度原因,無人探測器不可能獲得不明物質的取樣。

  以至于人類到現在都沒搞明白這到底是什么東西。

  關于它的擴大,依然只增不減,已經比最初發(fā)現時擴大了數十倍之多。雖然目前沒有對地球產生影響,但依然引起了極高的關注。

  民眾開始發(fā)現辛斯特冬眠計劃的優(yōu)點:跳出時代思維的拘束。

  樂研就像是早就知道太陽會有變化一樣去研究天文,辛斯特就像是早就知道樂研會研究天文一樣選中了樂研。

  不管怎么說,樂研給了人類一個危險預警。至于如何防范,那就不是一個天文學家的事了。

  好在這種物體一直沒有過快增長,直到這片芯片編寫完成,也只是覆蓋了8500萬平方千米的太陽表面面積。

  這件事因為是冬眠者提出,受到了全社會過度的關注。很快,大聯(lián)邦擬定了四個計劃——

  一:熔爐計劃。利用核聚變產能,竭盡全力貯存能源,以供太陽輻射突然降低后的不時之需。

  二:火種計劃。將全球各大生物基因庫轉移至地下,作為人類遇到突發(fā)情況后還原世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保障。

  三:棱鏡計劃。這是樂研提出的一種天馬行空的方式。既然不明物質分散、減弱了太陽光波,那就在太空和地面上放置巨量反光鏡聚光,讓部分地區(qū)仍然享受足夠的日光照射。

  四:地下城計劃。這很好理解——建造地下城來庇護可能出現的嚴寒。

  2055年,四號地下城計劃最先擱淺,因為人類基數過大,而挖地又過于緩慢。導致這一計劃顯得不現實。辛斯特曾出面批判過當局的地下城計劃決定,最終促成了這個勞民傷財計劃的擱淺。

  相反的是,火種計劃很順利進行。誰都想為自己的后代留一條活路,而地下基因庫讓“復活”變成了可能。

  熔爐計劃行動得很緩慢,因為現有蓄電池很難保存電力超過十五年,而太陽異象短時間內不會造成嚴寒等一系列災難。多數國家認為等這個物體真正威脅到人類,再蓄電也不遲。

  棱鏡計劃似乎聽起來過于異想天開了,但放置簡單、耗資少,成為了該計劃的優(yōu)點。幾年間,人類在太空安裝了上萬塊可折疊反光材料。需要時,可以短時間使某地體感溫度上升十度以上。

  在可能出現的全人類威脅面前,新派的遺留問題變得容易化解。這時,一支仍在堅持不投降的新派軍突然宣布同意與現任大聯(lián)邦秘書長會談。

  為此,上任不久的大聯(lián)邦秘書長約翰遜推掉了所有政務,親自參加會談。如果能收服這支軍隊,在自己的政治生涯將會多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次會議召開時間為2059年6月,但由于其影響巨大,《新史記》編寫組決定交與十年后編寫入《新史記》。

  《新史記·2050-2059》完。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