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秦漢歲月

第二十七章 良 將

秦漢歲月 司徒小良 4384 2019-09-04 08:56:06

  第二十七章良將

  公元前206年,西楚王國,首都彭城。

  領著龐大軍隊長途跋涉,剛剛回到故鄉(xiāng)的霸王項羽依然感到精力充沛,內(nèi)心的興奮一直無法平息。他還沒有開始考慮如何管理這個龐大的國家,還沒有完全適應這種戰(zhàn)后重建、恢復秩序的生活。對于如何建立自己的官僚隊伍,如何搭建政府機構(gòu),如何完善法律制度,如何征收稅賦等等這些實質(zhì)性的問題,都還沒有認認真真考慮過。

  新朝的宮殿還沒有真正開始規(guī)劃施工,而那些從秦帝國皇宮里搬回來的珍貴寶物,也還沒有完全整理入庫,項羽還沒來得及好好把玩欣賞。

  可是,項羽再也沒有空暇的時間來處理這些瑣事了。因為齊地的局勢再次動蕩起來,烽煙再度燃起。齊地一名將領因沒有獲得分封而心懷不滿,憑借雄厚的實力將項羽分封的三位齊王殺害或者趕跑了,最終自立為齊王,占據(jù)了齊地。這起政治暴動不僅損害了霸王項羽的權(quán)威,更重要的的是影響了全國局勢,隨后多位諸侯起兵反抗霸王項羽,紛紛爭奪天下。

  這位攪亂時局的齊國將領,名叫田榮。田榮,出身于故齊國王室貴族,受過良好的王族教育。家中兄弟三人,長兄田儋,弟弟田橫,都是血氣方剛的青年。盡管當年齊國滅亡,但田氏家族在當?shù)匾廊粍萘π酆?,深得民心。反秦暴動興起后,兄弟三人也跟隨潮流,舉起復興齊國的旗幟。如果說項梁是楚地的反秦核心人物,那么長兄田儋就是齊地的反秦核心人物。但與項梁相似,出師未捷身先死,同樣在戰(zhàn)場上被秦朝將領章邯所殺。后來,田榮也像項羽那樣,接過了長兄田儋的旗幟,繼續(xù)反秦大業(yè)。

  當年,在項梁戰(zhàn)死的那場戰(zhàn)爭中,田榮拒絕派兵增援項梁。因為當時齊地有幾名叛徒逃入楚地,受到楚王熊心的政治庇護,田榮對此感到不滿——他是個原則性很強的人。也正是因為這個緣由,項羽一直認為是田榮害死了叔父項梁,始終對田榮懷恨在心。所以,項羽在分封的時候,并沒有分封田榮,而是將齊地分給其他將領。

  但是,項羽還是太單純了。他根本沒有想到,齊地的軍事力量實際上都是掌握在田榮的手里。其他將領根本就沒有力量與田榮抗衡,獲得分封的三位齊王也只不過是獲得了個虛名。所以,當齊國的將士回到封地故土,席子都還沒有坐熱,盔甲都還沒有卸下,田榮就發(fā)起了政變,占領了三齊全部土地,自立為齊王。

  霸王項羽感到憤怒至極,對于戰(zhàn)爭他從來沒有懼怕過。雖然已經(jīng)貴為霸王,但項羽沒打算把這場戰(zhàn)役的指揮權(quán)托付給他人。他決定親自領兵進入齊地,平復亂局。

  【劉季】

  漢王國,巴蜀。

  還沒有到達都城的劉季,沒有心情考慮國家建設的問題,因為此時的他面臨著眾叛親離的局面,身邊的將士一個個離他而去。

  正當他感到郁悶的時候,驚喜卻不斷撲來。上天似乎總是喜歡跟他開玩笑,人生總是大起大落。兩天后,蕭何又出現(xiàn)在他的面前了。劉季有些不敢相信,抬眼打量蕭何,衣服都有些破舊了,塵土幾乎完全遮蓋了滄桑的老臉,雙眼也沒那么有神,看似一副疲憊不堪的樣子。

  劉季感到又喜又怒,對著蕭何劈頭就罵,奔潰的情緒一下子就宣泄出來了。

  ——你為什么要背叛逃走?(若亡,何也?《史記-淮陰侯列傳》)

  ——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了。(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妒酚?淮陰侯列傳》)已經(jīng)兩天兩夜沒有休息的蕭何,知道劉季誤會自己了,趕緊解釋道。

  漢王劉季感到有些疑惑,這么多逃跑的人,能追得過來嗎?丞相蕭何追的這個逃兵到底是誰,他有那么重要嗎?(若所追者誰何?《史記-淮陰侯列傳》)

  丞相蕭何追的這個逃兵,將會是日后漢王國最重要的將領,也將會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傳奇的戰(zhàn)神,他的名字叫韓信。

  【韓信】

  韓信是個有故事的男人。他很可能是一名孤兒,沒有父母子女,也沒有兄弟姐妹,親族之中也沒有誰可以關心他、愛護他、照顧他,人世間最簡單的溫情他都無法享有。童年時光是悲慘落魄而又孤獨寂寞的,衣衫襤褸的他,經(jīng)常在骯臟的街頭,翻找路人遺棄的食物殘渣用以果腹,常常因為饑餓暈倒在大街上?;袒滩坏媒K日,猶如一條喪家之犬。有時候他也會厚著臉皮去亭長家中蹭飯吃,但他的自尊心極強,當亭長妻子把他趕出來,他感到憤怒不已,并暗暗發(fā)誓再也不干這事。他可沒有劉季那樣的豁達的心態(tài)。

  有些長者見到他這么可憐,偶爾也會施舍些食物給他。他為人世間僅有的這絲溫暖而感動不已,因為平時見到的都是些冷眼嘲笑并且嫌棄他的面孔。一旦遇到這種施舍飯菜給他的好人,他就暗暗發(fā)誓將來一定要好好報答他們。但是世界上并非全部都是好人,家鄉(xiāng)的少年都喜歡欺凌他、羞辱他,還經(jīng)常要他從自己的褲襠里爬過去,由于勢單力薄而且身材瘦弱,他不得不照著他們的意思去做,而周圍的人都在笑話他。這對他的心靈造成極為嚴重的傷害。

  縱使生活如此艱難,他也從來沒有想過要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沒有放棄過自己的追求。他很堅強的活了下來,并暗暗發(fā)誓將來一定要出人頭地。人生的磨煉讓他過于早熟,年紀輕輕卻早已看透了人間冷暖和世態(tài)炎涼。

  他的興趣是軍事謀略,喜歡隨身帶著刀劍出行,即使餓得快要死掉,他也沒想過變賣他的刀劍。因為這把刀劍是他人生中唯一的希望和追求,只要看它一眼,他就會覺得很滿足,將來必定會憑借著這把刀劍而飛黃騰達。平常除了考慮溫飽問題,他腦子里想得最多的就是軍事戰(zhàn)爭,他對軍事戰(zhàn)爭的領悟超過了一般常人。

  反秦熱潮興起,他感覺到時機到來了。他選擇了投奔當時楚地最有威望最有實力的項氏集團,希望能夠有一番作為。但是,他并沒有得到項氏集團的重用,只獲得了個低等的郎中職位。失望的他毅然而然的離開了項氏集團,并投靠在劉季的麾下。但是,劉季同樣沒有重用這個看似平凡的年輕人,甚至連他人影都沒有見過,只是按照常規(guī)程序由軍中有關官員安排個低等職位給他。因為平時過來投軍的年輕人實在是太多了,才華又沒有寫在臉上,誰能一下子看出來。

  在劉季軍中服役的這段時期,他并沒有機會接觸決策層,也沒有機會領兵打戰(zhàn)。他的任務只是負責看管糧草,這項工作于他而言簡直是大材小用,所以他沒怎么用心。他覺得自己的才華并不在這些瑣事上面,得過且過,最終因嚴重失職瀆職而被判死刑。

  在刑場上,13名同案犯都已經(jīng)被斬首,馬上就要輪到韓信。如果當時行刑的劊子手動作再快些、干脆些,可能韓信的性命在那一刻就結(jié)束了,歷史上也就少了一位杰出的軍事將領。就在鍘刀快要落下的那一刻,韓信拼盡全力大喊一句——

  漢王不是想要爭奪天下嗎?為何還要斬壯士?。ㄉ喜挥吞煜潞酰亢螢閿貕咽?!《史記-淮陰侯列傳》)

  幸好監(jiān)管這場死刑的高級官員夏侯嬰也是個慧眼人物,聽到韓信呼喊,覺得他應該是個有才能的人。因為看到韓信死前依然慷慨激昂,不像一般窩囊的死刑犯,而且出言豪邁,知道漢王劉季想要奪取天下——這在當時可是軍中最高機密,沒有幾個將士知道這件事。夏侯嬰是劉季身邊的親信,屬于少數(shù)知道這個機密的高層領導。

  夏侯嬰命人解開韓信的繩索,仔細傾聽韓信心中的抱負和謀略。他越聽越覺得心驚,因為很多信息是一個普通士卒根本不可能知道的,很多事情他也是在高層機密會議上聽蕭何、張良等人討論才接觸到的。

  夏侯嬰被韓信的才華深深打動了,并立即向劉季推薦了韓信。但是,劉季依然沒有重用韓信,只不過稍微提高了一下韓信的級別,這還是看在老鄉(xiāng)親信夏侯嬰的面子上。既然都找到關系了,那就勉強給個官職打發(fā)一下。畢竟韓信的簡歷不太好看,他曾經(jīng)有個不太光彩的過去——受過胯下之辱,而且在項氏集團的陣營里也未見得有什么建樹,在之前那么多場戰(zhàn)爭中也沒有什么突出表現(xiàn),應該是個貪生怕死之人。更重要的是,他還剛剛因為失職瀆職、觸犯軍法而被判處死刑。不執(zhí)行死刑,已經(jīng)是對你天大的仁慈了,還想要獲得什么高級職位。

  已經(jīng)成功引起高層注意的韓信,并沒有感到滿足,因為這個職位依然沒有達到他心中的預期。而夏侯嬰則完完全全把這件事攬在了身上,要在軍中為韓信找個最適合他的位置。隨后,夏侯嬰找到了軍中的二號人物——丞相蕭何,希望蕭何可以幫助這個有才華的年輕人,讓他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同時也為漢王劉季發(fā)掘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丞相蕭何拿著韓信的簡歷反復看了看,并親自與韓信多次交談、反復考察之后,發(fā)現(xiàn)夏侯嬰所言不虛、眼光不差——韓信確實是個難得的軍事人才。丞相蕭何的看法與漢王劉季的不同,他并不在乎韓信低微的出身,也不在乎韓信恥辱的過去,他看中的是韓信杰出的才能。

  丞相蕭何同樣被韓信的才華深深打動了,他知道軍中正是缺少一位像韓信這樣英勇有謀的軍事將領。蕭何接過夏侯嬰的棒,完完全全把韓信的前途攬在了自己的身上,許諾要給他謀取重要的職位。但是,當蕭何多次向漢王劉季推薦韓信的時候,劉季都只是含糊應對,并沒有什么特別表示。走后門、托關系謀取官職,這不是很平常的事嘛,劉季對此熟悉得很。

  正當此時,漢王劉季進入巴蜀,燒掉懸崖棧道,軍中眾多將士逃離。韓信也在默默的考慮自己的前途命運,他清楚的知道,如果連丞相蕭何的推薦都不能起作用的話,那就不會再有希望了。

  韓信越想越覺得前途無望,不如一走了之,當晚即收拾包袱騎馬而去。

  皓月當空,但丞相蕭何并沒有心思賞月。當他知道韓信離去的消息后,立即追了出來,并且追了兩天兩夜,終于趕上韓信,費盡口舌才把韓信勸服回營。

  這次,蕭何下定決心,一定要幫韓信解決職位問題。當他風塵仆仆趕回到軍營,衣服也沒來得及換,臉也沒刷,牙也沒洗,就匆匆忙忙的跑到劉季面前,向劉季報告這件目前最為重要的急事——拜韓信為將。

  蕭何把劉季的前途命運和韓信的前途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很嚴肅而鄭重的問了劉季一個問題——想不想重返咸陽城。

  劉季的答案是肯定的,當然想,朝思暮想,誰愿意待在這個鳥不拉幾的破地方。(吾亦欲東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史記-淮陰侯列傳》)

  如果想要重返咸陽城,那就必定要重用韓信。因為以韓信的才能,必定可以幫助漢軍奪取關中。蕭何對韓信充滿信心。(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史記-淮陰侯列傳》)

  “那好吧,那就給他個將軍做做吧?!彪m然看著蕭何說得好像信誓旦旦,但是劉季依然不太相信韓信的才能。只不過是看在蕭何的面子上,才勉強給韓信一個將軍做做。

  但是,蕭何依然覺得不夠,普通的將軍職位是無法展現(xiàn)韓信才能的,必須要授予更重要的職位——大將軍,相當于把全部的軍權(quán)都交給韓信。而且,不僅要任命韓信為大將軍,還要以最高規(guī)格來迎接韓信。因為蕭何知道韓信的自尊心極強,如果不能給足他面子,必定會留下后患。

  在這個關鍵時刻,劉季顯示出他的君主氣度,竟然答應了蕭何的所有請求,不僅把全部軍權(quán)托付給一個他還不完全熟悉的陌生人,而且還要為韓信舉辦一場最為隆重的拜將典禮,以最高規(guī)格的禮儀來迎接韓信。因為劉季信任蕭何,而且軍中也確實需要一位這樣的將軍。如果換作是范增這樣勸說項羽,項羽必定不會答應范增的請求,不僅不會答應,還會懷疑范增的忠誠。

  年僅20多歲的韓信,終于熬過了人生中最黑暗艱難的時光,馬上就要迎來璀璨光明。在一個精心挑選的黃道吉日里,已經(jīng)齋戒三日的漢王劉季身穿隆重的禮服,于眾人注目之下登上拜將壇,恭恭敬敬地迎接青年將領韓信,并賜拜韓信大將軍職務,授予其全部軍權(quán)。

  軍中一片嘩然,誰也沒想到最終是韓信當上這個大將軍,也不知道他的背景后臺有多硬,人脈關系有多廣,能夠從一名默默無聞的小卒連跳好幾級。有的人甚至都不知道這個名叫韓信的小伙子到底是誰,似乎沒有聽說過他有什么豐功偉績。特別是那些在戰(zhàn)場上拼死拼活,以命換來職位的中層干部,對此非常不理解。這一度混淆了他們的價值觀,以為領導選人用人只憑自己的喜好。這也證明了漢軍的政治教育做得好,漢王劉季在軍中的權(quán)威至高無上——可以任意提拔干部而不會出現(xiàn)政治動蕩的局面,不會出現(xiàn)殺將自立的惡劣情況(如項羽殺宋義)。

  但是,韓信并不會理會這些政治影響,這不在他考慮的范圍內(nèi)。這是韓信感到最輝煌最滿足的時光,以前的種種恥辱在此刻都已隨風飄去。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