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溫,于清是一對孿生兄妹,雖然一點也不像。
于家村是個東南邊境的小村莊,氣候溫和濕潤,適合茶樹的生長,村里人世代以采茶賣茶為生。
于家是老實本分的小戶人家,于父種茶樹采茶葉,于母炒茶葉烘茶葉,家里養(yǎng)著兩個孩子,雖然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也算衣食無憂,逢年過節(jié)最開心的就是可以吃頓肉。
于溫、于清兩個小孩子也給家里省事不鬧騰,尤其是于溫經(jīng)常被左鄰右舍夸懂事,疼妹妹,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給于清,一家人其樂融融。
但是,在于溫于清六歲的時候,于父上山采茶路上跌了一跤,當(dāng)時下著大雨也沒人知道,在山上躺了一夜,第二天才被人救起來。這摔了一跤加上淋了一夜的雨,傷了根本,在床上養(yǎng)了半月請了幾個大夫,身子也不見好,反而還越來越重。今年的茶還沒賣,家里的收入又漸漸見底,于母沒辦法,在村里人的勸說下,要賣掉一個孩子。
在于母一夜的抉擇后,于清被賣入當(dāng)?shù)劓?zhèn)上收茶的沈家。只是,那十兩銀子也沒能救回病重的于父,熬了兩個月還是去了。
于溫在父親過世后守了三個月孝,就入了私塾。
沈宅是大戶人家,于清以前在家有人疼,性子野,不懂禮數(shù),不服管教,剛?cè)ド蛘莾赡晔裁匆沧霾缓?,?jīng)常不是打碎了碗,就是灑了茶,一天到晚被管事嬤嬤拿雞毛撣子追著打,清亮亮的嗓子哭得撕心裂肺的。
于清念著家里,每次得了月銀都先往家里送,有時被賞了一把雞腿幾個糕點能跑半個時辰回家只為給哥哥和母親嘗嘗。私自跑出去被抓的下場又是被嬤嬤打一頓,于清也樂得高興,還是經(jīng)常偷偷往家里跑。
于溫有天賦也爭氣,念書念得勤快,得到私塾老師的喜愛,小小年紀(jì)就考過了院試。于母也跟著高興,希望于溫以后能入仕,光耀門楣。
于清年紀(jì)大了一點,臉長開了,犯錯也少了,就沒怎么挨打了,儼然是個大丫頭了。
十二歲時,于清被大夫人安排去做沈家小少爺沈文的貼身丫鬟。沈文大于清三歲,從小身體不好,但是博學(xué)多識文質(zhì)彬彬沒有架子,又對下人是極好的,很受下人們喜歡。照顧沈小少爺是人人都喜歡的差事。
沈文身子骨差不用在意家里的生意,每天清清閑閑,也愿意教于清讀書寫字,兩人關(guān)系也越來越好。于溫一邊也在加緊準(zhǔn)備著明年的鄉(xiāng)試。
一家人眼看也算是熬出頭了。
第二年,沈文的身體越來越來不好了,沈家準(zhǔn)備給沈文娶一房小妾沖沖喜,剛好沈文和于清情投意合。于清眉清目秀,知書達(dá)理,長輩也沒什么不同意的,就立刻跟于家下聘了,決定半個月后辦個小家宴,讓于清的家里人可以一起來。
于清得了半天假,興沖沖的往家里跑。于清原先已經(jīng)知乎過了母親,于母聽聞沈小少爺身子不好,本來是不同意的,但于清想嫁給沈文,也就同意了。
于清這會看到于溫在院子里看書,就羞赧地跟于溫說:“哥哥,過幾日,我就要嫁給沈少爺了,沈少爺可好了。”
于溫也替于清高興,他知道妹妹與沈文是兩情相悅,但是這個家宴卻是去不了了。于溫要去參加鄉(xiāng)試。
一家人含淚道別之后,于溫也和于母離開于家村去參加鄉(xiāng)試,這是一家人第一次分開。
變故是一夜之間發(fā)生的,當(dāng)天中午,一批官兵包圍了沈宅,全家人被帶上鐐銬。圣旨來了,沈家今年的貢茶被查出摻有鶴頂紅,意圖毒害皇室,沈家男的不論老少一律抄斬,女眷全部被貶為官妓。沒有任何預(yù)兆,甚至連申辯的機(jī)會都沒有,沈家就被抄了。
于清是沈家買來的丫鬟本來不用跟著貶,但是沈家一個嫉妒于清的丫鬟向來的欽差大人告狀,說于清是沈文即將要娶的小妾,也算沈家人。欽差也不想節(jié)外生枝,就將于清一并貶為官妓了。
于溫當(dāng)時在趕路,不知道這個消息,等他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沈家女眷已經(jīng)被發(fā)配到全國各地的妓院。于溫只能一邊四處打探于清下落的,一邊復(fù)習(xí)科考。不負(fù)眾望,拿了狀元,算是個舉人。
于清連沈文最后一眼都沒看到,聽說沈文根本沒熬到臺上,就去了。于清和幾個太太被發(fā)配到京城的浣青樓。在青樓酒館的生活過了兩年,什么都要做,受盡屈辱毒打,于清也一聲不吭。
于溫才十六歲,過了會試,是半個官老爺了。于清也憑著樣貌才藝也算浣青樓的紅人,花名清荷。
一個官老爺正妻因為難產(chǎn)去世了,時常浣青樓來和于清談天說地,漸漸被于清的才華吸引,打算替她贖身娶她做后妻。杜恒年紀(jì)雖大,脾氣卻好,也不嫌棄她。于清也就答應(yīng)了。
于溫也借著人脈,一路打聽到了于清的下落,告訴了母親,準(zhǔn)備明天接她回來,一家人團(tuán)聚。
于溫在浣青樓里高高興興準(zhǔn)備明天出嫁要用的東西。當(dāng)晚,匈奴就打進(jìn)來了,一時間,改朝換代。說好要替她贖身的官老爺也不見了蹤影,只剩下匈奴人在城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兵荒馬亂,于溫只能帶著于母先出城,于母這些年身體越來越不好,也在逃亡的馬車上吐血去世了,死前拉著于溫的手聲淚俱下,說這輩子是她對不起于清,讓于溫一定要找到于清,不能再讓于清受苦了。于溫在收殮了母親的尸骨后,就去找于清。
浣青樓也沒逃脫噩運。樓里的女子全都被抓進(jìn)了軍營里了,匈奴兵打了勝仗,沒人管他們,欺侮人的下作的手段更聞所未聞,每天都有死去的女子。
一天夜里,于清用發(fā)簪刺死了正在辱她的匈奴兵連鞋也沒穿逃了出去。
兩個人一個人往南,一個人往北,越行越遠(yuǎn),沒能碰到。后來,于溫跟著一個游歷的大師習(xí)武,于清也不見了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