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說變臉就變臉
“你的意思,是本公子既當什么,又立牌坊?”,劉芒口不擇言問,反正,就那個意思,讓對方自己去體會。
不料,蔡小妹當真玲瓏人兒,很快明白話中含義。
“沒錯!姑奶奶我見過不少毛賊,搶就搶了,動手便是,可就沒見過你這種,費盡心思找上光明正大的借口,來遮掩你的惡行丑態(tài)!做強盜本就可恥,何必再往自己臉上抹金粉?”
“好!既然你這么說,咱就不客氣了,今兒連你一塊兒搶嘍!”,劉芒真的生氣了,后果很嚴重。
說完,他便要動手。
蔡瑁一看頓時慌了神,也顧不了那么多,一把攔腰抱住劉芒,急忙好言道:“劉公子,小妹年幼無知,何必跟她一般見識?公子貴為宗親,如今這世道,說是落難并不奇怪,說上門打劫未免言過其實,蔡某不才,這點眼光還是有的!”
“這才是人話嘛!”,劉芒推開蔡瑁,輕拂衣袖道。順帶瞥了蔡家小妹一眼,不大不小的“切”了一聲。
蔡小妹本想啟口再說,兄長蔡瑁卻不給她機會,當即命人將她送回襄陽城中。
縱然百般不愿,可家主有命,一撥人馬當即從陣中分出,不由分說押送蔡小妹離去。
蔡瑁這才放下心來,臉皮子松了松,整理一番情緒后對劉芒拱手笑道:“我觀公子絕非常人,某生平最喜廣交天下俊杰,今日之事到此為止,是非對錯不必再提,既然有緣相聚鄙莊,走,一起喝杯水酒!”
因有蔡中的教訓(xùn)在前,劉芒對他這種前倨后恭的態(tài)度原本不大相信。
可二話沒說,蔡瑁干脆揮手遣散剩余騎卒,只留下他單身一人。
如此一來,倒讓劉芒無話可說。
這還懷疑個大頭鬼呀!
剛才上百騎卒在場,都沒能把劉芒怎么樣,現(xiàn)在就剩蔡瑁一個,即便他本事通天,料想也抗不過劉大公子的九陽神功!
“你們怎么說?”,劉公子到底心軟,正要點頭應(yīng)了蔡瑁之請,忽又想到手下兩位兄弟,于是沖他們招了招手問。
畢竟,之前不辭辛苦跑到蔡家莊鬧事,起因在李家兄弟身上。如今臉也打了,威風(fēng)也抖了,眼見事情了結(jié),怎么的也得問問人家當事人的意見。
這是對兄弟的一種尊重!很多時候,做小弟的也需要臉面,能照顧的,當然得照顧周全。
“大哥,既然蔡老爺請我們喝酒,那就喝唄”,李哼一溜小跑過來,湊近了道。
本來,剛才劉芒大展神威的時候,他們兩兄弟均在二三十步距離開外搖旗吶喊。
不是他們不敢上前,而是實在插不上手。還沒等他倆卷起袖子熱完身,人家劉大哥早把活兒干完了。
特別那位陣前?;尩尿T卒,估計被幾巴掌拍的生活不能自理。
有如此神勇的大哥在,無異于定海神針,做小弟的也難得忙里偷閑,自然心安理得的當起看客來。
直到此時聽聞大哥召喚,李家兄弟立馬屁顛屁顛的湊上前來。
“是呀是呀,大哥,得饒人處且饒人。人家蔡老爺如此尊貴的人,親自開口請我們喝酒,我看這事兒就這么算了!”,三弟李哈跟著道。
只是,這話聽在劉芒耳中,左右感覺有些不太對勁。
李哈這小子,不是一直嘴比腳笨的嗎?如何能說出“得饒人處且饒人”這般高端的言辭?
不對,其中必有蹊蹺!
可劉芒轉(zhuǎn)念一想,蹊蹺歸蹊蹺,終歸他們兄弟之間內(nèi)部的事,既然他們哥倆都不反對,先和蔡瑁喝完酒再說。
于是,劉芒“哈哈”一笑,鄭重其事的向蔡瑁拱手道:“蔡兄美意,豈敢拂逆?走,今兒我們來個不醉不歸!”
“好!就等劉公子這句話!果然爽快,甚合我意!”,蔡瑁道。
話說到這個份上,就差把盞言歡了,剛才賓主雙方之間那點兒不快,早被眾人拋之腦后。
起先劉芒還有些不大適應(yīng)。畢竟,自古以來有句話,叫作翻臉比翻書還快。瞅瞅剛才的情形,可不正是如此?
要擱在前世,劉芒和人拳腳相向后,至少半個月之內(nèi)不會同對方講話,可眼下……
似乎古人并不太看重這些細節(jié),一會兒拿刀對砍,一會兒又含情脈脈的喝上交杯酒,這都不是事兒!
想透這層,劉芒當即釋然,和蔡瑁一道并肩而行,一路談笑風(fēng)生越過拱橋,來到湖心水榭。
不明真相的人乍一看,還以為劉公子和蔡老爺是世交摯友呢!
一時間,蔡瑁吩咐大開筵席,各色山珍海味流水似的擺上桌面,看那些菜品,絕不止一頭老母豬和兩只羊。
到底是兄長,出手比蔡中大方多了!
李家兄弟早就餓的雙眼冒光,才聞到菜肴香味,各自的口水便忍不住往下流。
做大哥的劉芒中途幾次提醒,可李家兄弟滿不在乎的用袖子擦了擦,之后口水該怎么流照樣怎么流,真是把劉大哥的臉面丟了個精光!
難怪古人說交友要慎重,劉大公子頓時有了明悟。
好就好在,蔡瑁當屬古人中的一時俊杰,同樣不太在意細節(jié),李家兄弟的丑態(tài)他視而不見,場面上打了個招呼,隨后大部分時間都在拉著劉芒閑聊。
先聊的,自然是劉芒的身世。
這一點很重要,如果蔡瑁沒弄明白的話,怕是晚上連覺都睡不安穩(wěn)。
沒辦法,畢竟眼下為東漢,做官辦事,處處講究出身。出身好,辦起事來叫做名正言順。要是出身不好的話,不僅很難做官,估計辦起事來也被人視為賊寇之舉。
很不科學(xué),但游戲規(guī)則如此,一時半會兒的誰也無法改變。
對此,劉芒心知肚明。
兩世為人,他沒啥長處,幸好當初追劇比較瘋狂,雖不能當成正史來看,多少也能了解些皮毛。
尤其那什么“中山靖王之后”之類的,譜系更是背的明明白白。
有這份底氣在,劉芒張口就來,什么中山靖王生子百二十位,第一百子生了誰誰誰,順著下來第N代又是誰,直到比劉大耳高出兩輩的地方停住,換成了他劉芒的大名。
蔡瑁聽得滿腦袋小星星,不是因為迷糊,是感慨中山靖王太能生了,他自愧不如!
一百二十多個兒子,開什么玩笑!要換了蔡瑁自己上陣,估計也是拍馬難及的。
嗯,甘拜下風(fēng),自愧不如!到底龍子龍孫,的確不同凡響!
聽罷一番介紹,蔡瑁心中多少有了點眉目,于是放下這層心事,拉著劉芒開懷暢飲。
李家兄弟打架沒分,喝起酒來可萬萬不愿再度缺席,因而興致高昂,不停的向大哥和蔡老爺敬酒,筵席氛圍漸至高潮,賓主雙方都很盡興。
就在酒酣耳熱之際,蔡瑁忽地提出個不情之請,讓劉芒兄弟三個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