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三司會審
林烽這幾日除了在牙行當值,就是開班講課,由于人數(shù)眾多,再加上水平經(jīng)驗參差不齊,所以就分成了兩個班,低級的會計班,高級的經(jīng)理班。
經(jīng)理班都是有實際經(jīng)驗的掌柜、老板組成,也有幾位跑堂小廝想要上進的,獲得了免費入學的名額。
而且林烽為了方便,甚至把課堂放到了牙行,讓牙行的同事也能參與旁聽。
“接下來我們講的是連鎖經(jīng)營。你們很多掌柜同時有很多鋪面,但這只是多店經(jīng)營,并不是真正的連鎖經(jīng)營……”
剛講完一堂課,一個皂吏過來傳話“李知府找林頭去府衙商談要事?!?p> 林烽儼然成了李知府的幕僚。
他知道,定是走私案有了新進展,走到府衙后,之前聯(lián)名官員都在。一個個愁眉苦臉一副焦急的樣子。
李知府見他進來,忙拉著他說道:“盧翁飛鴿傳書過來,三司會審的名單下來了,明日將從都城出發(fā),大后天應該可以到衡洲府。”
林烽接過盧翁的密信,上面寫著好幾個名字。和一段交代的話:“此次名義上是三司會審,但摻雜多方勢力角逐。刑部侍郎劉聰為人圓滑;大理寺少卿楊元青心狠手辣;御史大夫趙恒生性多疑。”
林烽問道:“他們都是誰的人?”
李知府答道:“這個刑部侍郎劉聰,我以前和他打過交道,此人就是個點頭菩薩,沒有擔當,你說什么,他都說好好好,看不出是誰的人?!?p> “大理寺少卿楊元青和太子府的左庶子楊伯勇是親兄弟,而楊伯勇正是插手龐典儀請假之人?!?p> “御史大夫趙恒和趙掌柜的東家趙允是本家?!?p> 林烽沉吟道:“果然兩方都派了人過來。看來我們的打草驚蛇計劃起到效果了,接下來,我們只需要挑動雙方內(nèi)斗,就可以了。等欽差到了之后,你把他們安排到我那邊住下。其余一切都交給我,你們負責外圍配合?!?p> 李知府也暗中松了一口氣,說:“林大郎真是料事如神,上次阻止我們瓜分珠寶,果然做對了。”然后他對大家問道:“你們知道那批珠寶來自哪里嗎?”
“哪里?”眾官員都很好奇。三車珠寶一個有十多箱,這可不是抄家崔儉那樣的,什么都往里面裝。這十多箱都是金貴之物,要不然他們當初也不會動心,結(jié)果被林烽阻止了,說要把把珠寶移交上去。
“來自宮里!”
“嘶……”大家都倒吸一口冷氣,如果當初瓜分了那批珠寶,這次就真的是人頭落地了。更讓他們擔心的是,林烽一介布衣,竟把這么多高級官員玩弄于股掌之間。
林烽也沒想到結(jié)果竟是這樣,突然問道:“那圣上知道了嗎?”
李知府搖頭道:“你上次用計,故意讓珠寶露面,大家都看清了珠寶的樣子,整個朝廷高層都知道這來自宮里了,但沒有切實的證據(jù),所以不敢直接呈給圣上。這次查案都想查出這批珠寶的來歷,以此邀功。”
林烽聽了,心里又有了主意。
皇帝家被盜了,臣子找到了贓物,報上去固然可以獲得一番嘉獎。但皇帝知道后,定不是高興,而是暴怒,會要求查出這個賊。但如果你找回了贓物,并把這個賊抓住了,那就是大功一件了。
所以現(xiàn)在案件的性質(zhì)已經(jīng)變了,已經(jīng)不單單是一個逃兵案和走私案那么簡單,否則,查案的隊伍規(guī)格不會這么高。
三日后欽差駕到,加上隨從隊伍最少有三四十人。
本應安排住在驛館的,卻被李知府告知:驛館正在檢修,把欽差安排到一書院休息。
于是就被安排到了林烽的石鼓書院。
正好是第二批建好的房子,所有東西都是新的,欽差們也沒有多疑,反倒是對這個安排滿意至極。
崔宅位于的石鼓山湘水和蒸水的交匯處,正好有一部分凸出去,延伸到江心,就像一個半島。而他們的行轅就設(shè)在此處,此時書院正傳來朗朗讀書之聲。
讓林烽沒想到的是,這些人來了之后,先不是查案,而是先去拜會了李泌墓。
刑部侍郎劉聰帶著人在書院悠哉的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讓趙恒和楊元青心急不已。
御史大夫楊恒提醒道:“劉侍郎,宰相們把案子落到我們肩上,是派我們來查案的,可我們已經(jīng)來了兩日,你卻對案件不聞不問,我回去定要參你怠政?!?p> 劉聰笑道:“雖說這案件以我刑部為主,但你我同是三品,要不這案子讓你御史臺來主辦?”
趙恒怒道:“你以為我們御史臺少了你們刑部的幫助就辦不了案了嗎?”
劉聰笑著拱手行了一禮:“那就有勞楊大夫主辦此案,我在卷宗署名即可?!?p> “哼,我辦就我辦,老夫身為大理市主官,正好帶了一批肱股同僚,乃刑獄高手?!壁w恒一甩手就回到行轅,準備辦案。
刑部在構(gòu)架上比御史臺高半級,刑部尚書正二品,侍郎三品;而御史大夫才是三品,和人家的二把手平級。
可現(xiàn)在刑部的權(quán)力正在慢慢沒落,很多大案、要案,都沒權(quán)力查,七品以上的案子,就被大理寺接去了。
而御史臺又是個監(jiān)督機構(gòu),不參與一線辦案,所以趙恒才這么著急。
大理市少卿楊元青雖然是個四品官,在三人中官職最小,但在這個案子上權(quán)力卻是最大的。
林烽把他們的爭吵都看在眼里,就連楊元青暗中做的事,也被潑皮盯上,匯報到他這里,這也是他讓李知府把欽差安置在石鼓書院的原因,方便監(jiān)視。
這次欽差隊伍一共是三十八人,但實際上來的遠不止這個數(shù),都喬裝打扮進入衡洲府。這些才是暗查真相的心腹之人。
楊元青昨天夜里借故去彩玉樓游玩,已經(jīng)調(diào)查過一番了,好在林烽提前布局,做得滴水不漏,能查出來的和卷宗上一模一樣。
管家崔勇過來匯報:“林頭,那個趙恒大人正要找你去問話。”
林烽點點頭,起身要走。卻聽到劉聰說道:“正好,我也去聽一聽,這個故事曲折離奇,看能審出什么樣的結(jié)果?!?p> 林烽和劉聰一同前行,沒想到在路上的時候,卻聽到劉聰說:“這兩日,老夫一直在觀察你,除了不似你這般年紀的沉穩(wěn),沒有發(fā)現(xiàn)其他特別之處,為何林監(jiān)卻要我照拂你?”
“林監(jiān)?”林烽都錯愕不已。林監(jiān)正是那日來給崔琪兒傳旨的太監(jiān),掌管秘書監(jiān),正三品。被他強行攀認親戚,還打通了都城的書籍生意。他沒想到林監(jiān)竟然會特地交代劉聰照顧他。
劉聰悄悄拿出一封書信遞給林烽,說道:“老夫出京前,林監(jiān)來送行的時候,特地委托我把這封信交給你?!?p> 林烽一看,信封沒封口,顯然劉聰已經(jīng)看過了。
上面寫道:“印刷術(shù)效果非凡,秘書監(jiān)準備把所有書全部雕版印刷,而且已經(jīng)報呈圣上御批同意,擇日施行。”另外就是對他主辦書院表示贊許,要他配合劉侍郎把案子辦好。
林烽也心中納悶,為何是配合劉聰把案子辦好,而不是三司?案件是三個衙門合辦,難道因為劉聰是主負責人的原因?
劉聰微微一笑,林烽的表情他全看在眼里,輕聲提醒道:“我出發(fā)上馬車之時,林監(jiān)還對我說了一句話,他說:“有人要我給你帶句話:有人把我的人換成了別人,你給我查出來!’”
林烽聽了心中一驚。能讓林監(jiān)這么說的,只有一人,就是圣上。
看來這個人畜無害的劉聰也沒有表面的那么簡單,三個衙門三個立場。
林烽拱手道:“多謝劉侍郎幫忙傳信,還請勞煩告訴林監(jiān),就說‘你交代的事,我定助你完成!’
劉聰笑瞇瞇的答道“如此甚好!林大郎果然是聰明人,難怪林監(jiān)這么喜歡你?!?p> 兩人一同朝欽差行轅走去。
林烽已經(jīng)明白了林監(jiān)的意思:這個劉聰是幫皇帝在查案,而林監(jiān)要林烽幫劉聰一把。
皇帝要查的只是:自己的兵為何會無故出現(xiàn)在衡州,而且請假手續(xù)齊備,顯然有人把手探入了軍中,皇帝懷疑這支龍武軍在關(guān)鍵時刻是否可靠,必須把其中的黑手查出來。
這個逃兵案件,林烽沒有作假,畢竟龐典儀出現(xiàn)在衡州查他是事實,背后定有人做了手腳,而且直撲祥瑞之事,劍鋒指向盧翁。
可以說,這個幕后之人,和盧翁也是敵對關(guān)系,和林烽更是生死仇敵。
目前獲取的信息是,龐典儀沒歸隊是楊家的人做了手腳,而楊家又是太子一派的。但具體幕后黑手是不是太子,還沒有確鑿的證據(jù)。
林烽眼神堅定,下定決心“這個楊元青必死!”
本來么,好好的祥瑞獻上去,赦免崔琪兒一家就完事了,你們高層斗法,想搞垮盧翁,我不管。但你拿這事做文章,就別怪我心狠手辣了。
而且罪名我都給你想好了“插手天子親軍,形同謀反。”
不管龐典儀背后之人是楊家還是太子,我林烽都擼到底!蔡老六為我而死,此仇不報,終身不得安生。
林烽來到大廳,趙恒和楊元青已經(jīng)坐在臺上,見林烽進來,雙方都緊張起來。
劉聰大搖大擺的走到主位置坐下,說:“你們盡管審,我只旁聽?!比缓竽弥杪朴频臑V起茶沫,就如外界傳言的圓滑不頂事之人。
趙恒一拍驚堂木道:“林烽,此案因你而起,卷宗記載,你發(fā)現(xiàn)一人,疑似逃兵,故而到府衙報案,你是怎么知道此人是逃兵的?”
林烽答道:“林監(jiān)來我林家書肆宣旨之時,我見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