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唱大戲
實際上,放松和無拘無束的日子,就是新年的頭三天,基本是家人親戚之間吃吃喝喝,每個人都輕松愉悅。過了初三,人們就忙起了各自的事情,走親串友、請客送禮,不再有統(tǒng)一的時間安排。在這時候村里的戲班也將一個冬天排練的節(jié)目推了出來,在露天的小劇場上與觀眾見面。
村里的戲班子,從我記事時起就存在,因何組建、始于何時,從未探究過。劇團里的演員都是本村的人,當然導演、監(jiān)制也都是本村的,但他們并沒有怎么區(qū)分,實行的還是師徒制,師傅來訓練新人,排練也是大家團在一起商量得來的,所以每個人都是導演,同時又是演員。戲班子的成員都是戲劇愛好者,沒有任何的工資待遇,完全是靠興趣湊在一起,演出用的服裝、道具等一系列的行頭都是村里出錢購置的,一代代傳承下來,老行頭實在沒法用了才會更換新的。
戲班子演出的劇種稱作“梆子”,方言味很重,吱吱呀呀,聽起來很是難聽,但老家的人都聽得津津有味。到了我這一代人,基本就是看熱鬧了,但戲劇這個東西幾千年久久不息,絕對有它的魅力所在。小時候看著姥爺在收音機旁聽著京劇,微閉雙目,腦袋有節(jié)奏地搖來晃去,很是享受,我卻一點也聽不進去。后來上大學了,接觸了一些戲劇方面的理論文章,嘗試著聽了一些地方劇種,對諸如“黃梅戲”一類的唱法甚是喜歡,甚至懷疑,等到了某個階段,我是否也會拿個“半導體”,坐在搖椅上微閉雙目,晃著腦袋聽上半天戲。
唱戲是村里的一件大事,從“冬閑”開始大家就開始關注,今年的大戲什么時候開始,又有什么新人加入,有沒有新戲等等。演員是本村的,主演都是誰大家都清楚,觀眾卻不固定,唱得好的村子總會吸引周圍十鄉(xiāng)八里的觀眾前來觀看,對于排練一個冬天的劇組成員來說,這才是他們最為期待的。
有一年,村里想推陳出新,上幾個新節(jié)目。母親是村里的“育齡婦女”小組長之一,村干部有意讓這批婦女小組長推出個節(jié)目,她們便合計著排個節(jié)目預備“唱大戲”的時候穿插演出。不曾想,計劃剛剛推出,就得到了小組長家屬們的一致抵制,搞得原本很有參與想法的小組長們也泄了氣。后開,村里的婦女主任挨家挨戶做工作,我家屬于知識分子家庭,理應比較開明一些,不想主任一開口就得到了父親的堅決反對,我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鮮明地提出了反對意見,搞得婦女主任很是詫異,他接連說:沒想到你還不同意。隨后,悻悻地走了。新節(jié)目也就不了了之,后來我對此事極為后悔,從當時母親的眼神中就能看出,她其實還是很想?yún)⑴c一下的,畢竟年輕的時候也是文藝骨干。
再后來,村里對節(jié)目進行了改革,也陸續(xù)推出了一些新形式的作品,但傳承下來的,還是最初的那些經(jīng)久不衰的“老三樣”。
8、“過十五”
村里的大戲一般從初六開鑼,一直唱到正月十五。過完“十五”,過年的主要流程也就基本結束了。
“元宵節(jié)”故鄉(xiāng)有自己的風俗,這個稱謂也是后來才傳過來的,在家鄉(xiāng)一直稱作“過十五”。按照村里正確的叫法,“十五”要讀“shíwu”,“wu”盡量為平聲至輕聲,這樣說起來“十五”不像一個日期,更像一個節(jié)日。
老家的十五要做一些面制的飾物,比如小雞、小狗一類的,還要做“燈碗”,當然也是面制的,不過這個面不是純小麥,而是摻雜了占比頗高的大豆面,所以吃起來大豆的口感要重一些,最關鍵的是,豆面做的食品比較防水,適合“過十五”的特殊用途。
十五這天,心靈手巧的母親總會做出各種活靈活現(xiàn)的小動物,滿滿地擺上一蓋簾,孩子們則會在一旁幫幫忙、搗搗亂,也學著母親的樣子捏幾個小雞小鴨,等到出鍋了,只會把自己的作品當作寶貝,小心翼翼的收藏起來,很少會馬上吃掉。這些摻雜豆面的食物有著特殊的用途,因為在十五的晚上是要點燈的,但不是現(xiàn)在常見的花燈,而是這些豆面制作的“燈碗”。
這些豆面制作的“燈碗”通常會預置一根燈芯,待做好出鍋后倒上菜油,點燃放在家里的各個角落里,。堂屋、臥室、廚房、茅廁、雞舍,甚至大門口、水缸里也會放一個“燈碗”,盡量把家里的每一個角落照亮。倘若用老人們的話來解釋,肯定會有許多的鬼神一說,但是這種方式的卻成了一種風俗,一代一代,經(jīng)久不息地流傳著。
十五做燈的習俗到了我上中學時基本有了變化,雜貨店賣的精致紅蠟燭代替了豆面制作的“燈碗”,大多數(shù)人家都在十五這晚擺放了紅蠟燭,極少有人家再去做程序繁瑣的豆面燈碗了。時至今日,十五晚上點燈的風俗依然保留著,但是方式卻有了很大不同。各式花燈基本上替代了“燈碗”,即使有些燈光照不到的地方,也插上了小蠟燭,很少有人再去做面制的小雞、小狗了,況且現(xiàn)在的年輕媽媽們,也少有將面團做成栩栩如生的動物的本領了。
過完“十五”,便意味著年的結束?!包c燈”的儀式,想來也是祖先們?yōu)榱苏樟列碌囊荒甑恼魍径鞯牧己米T赴伞?p> 想到這些,“過大年”終究還是讓人期盼的,那些充滿儀式感的“繁文縟節(jié)”往往最讓人印象深刻,追懷掛念。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