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動蕩年間最重要的是什么?毫無疑問是糧食。往近了說,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里就有說到“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往遠了說,朱升也曾經(jīng)提出過“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奔Z食在這戰(zhàn)亂時期,就是諸侯的命!
很不巧,劉征現(xiàn)在就缺糧,而且是非常缺糧。主要是因為朝廷現(xiàn)在不給糧了,也不知道是劉宏不想繼續(xù)給了,還是被某些王八蛋給貪污了,總之,原來劉寵糧食最大的來源現(xiàn)在沒了。
劉寵現(xiàn)在在外面打仗,這特么要糧吧;而幽州百姓加上一路趕來的老百姓,也得吃東西吧。
所以現(xiàn)在的局面就很尷尬,四處要糧,但是劉征糧食的來源卻只有兩處,第一是從前些日子被抄家滅族的豪強那里得來的,第二就是蘇雙從別處買來的糧食,然后就沒了,對,除此以外,就沒有任何來源了。
當務(wù)之急是開源節(jié)流,節(jié)流明顯是不可能的,如果劉征不給吃的,前線沒法打仗,后方百姓也會抱怨。那么就只能開源了。
至于開源呢,劉征也有些頭緒,由于劉寵打仗打得很猛,日前已經(jīng)取下了漁陽郡。漁陽可是個好地方,臨近渤海灣,而渤海灣就不用多說了,那海鮮多得就不談了。所以劉征發(fā)動了大量的百姓去海邊打魚,因為漁民數(shù)量實在是太少了,所以只要是會水的,劉征都征發(fā)他們?nèi)ズ_吜恕?p> 沒有聲吶,沒有先進的漁網(wǎng),加上破舊的漁船,一般般的漁夫,打魚的效率是很低下的,好在這個時代,除了劉征這次的大規(guī)模撒網(wǎng),大海幾乎沒有遭到過分的捕撈,所以撈上來的魚數(shù)量還是不少的。
當然啦,在劉征這個看過后世那些一網(wǎng)上千斤收獲的人來說,這些魚還是有點不夠看了。
同樣的,劉征又在海邊許多地方都搞了鹽場。雖然劉征知道海水曬鹽的這么一個流程,但是卻不知道地理位置該怎么挑選,所以采取了一個笨方法,那就是遍地開花,隔一段距離就在一個可以搞鹽場的地方搞一個。
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九月末了,快錯過曬鹽的黃金期了,曬鹽效率已經(jīng)不高了,但是經(jīng)過了數(shù)道工序,當大量的粗鹽出現(xiàn)在鹽工面前的時候,所有人的沸騰了,就連沮授都被嚇得不輕。
早在夏朝的時候,炎黃子孫就會“煮海為鹽”了,所以說海水治鹽不算啥稀奇事。但是海水曬鹽就牛逼了,這玩意可是明代才有的,無論是操作還是產(chǎn)量,都比海水煮鹽強上太多了!
這其中沮授更是高興的和個孩子一樣。雖然沮授沒有明著說過,但是沮授一直在為陳國擔憂,幽州這破地方,太特么窮了,根本養(yǎng)不活這么多老百姓。但是現(xiàn)在就不一樣了,有了這些鹽場,就能帶來源源不斷的錢財,不,在動蕩年代,鹽才是真正的硬通貨,鹽比錢還要重要!
倒不是說沮授沒啥本事,總是一驚一乍的,事實上,在政務(wù)方面,劉征遠遠不如沮授,全天下也沒幾個人搞內(nèi)政比沮授強的。但是劉征總是能拿出一些后世的見解和方案,這些東西是上千年的智慧的結(jié)晶。沮授再厲害,也比不上上千年無數(shù)的謀士,數(shù)個朝代的文臣,無數(shù)的賢士智慧的集合。
話說回來,哪怕這些粗鹽放在后世根本就沒人吃,但是現(xiàn)在卻被這些鹽工視若珍寶。這鹽來的太容易了,容易到他們不敢相信。當然這個容易是相比煮鹽。
不過劉征并沒有管這些激動不已的鹽工,而是把這些粗鹽一分為二,一半拿出來提純,而另一半直接運到了漁港。
而漁港現(xiàn)在已經(jīng)形成了一條生產(chǎn)線,漁夫只負責(zé)出去打魚,打完魚回到漁港之后;有專門的人把魚從漁船上取下來,送給專門的殺魚人;殺魚人除去鱗片掏出內(nèi)臟,放入粗鹽里面腌制;隨后又有人把這些腌制出來的魚拿到去風(fēng)干。由于這么一個生產(chǎn)線的存在,身產(chǎn)魚干的效率大大提升了。
看著這些來來往往的百姓,平時各忙各的,飯點就一起涌入大食堂。劉征突然想到后世的人民公社,雖然沒見過,但是想來,也應(yīng)該差不多。
多么美好的一副畫面啊,百姓各司其職,忙碌卻有能有所得,吃得飽還有工(咸)資(魚)拿,雖然漁港氣味不太好聞,但是這里確實是一處人間凈土。而這只是漁陽最普通不過的一角而已。
此外,漁陽的鐵礦也被劉征下令進行開采,隨后,大量的鐵匠帶著劉征發(fā)給他們的學(xué)徒涌入礦場,開始研發(fā)、制造裝備。
反觀天下其他的地方,百姓無不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所以劉征現(xiàn)在還是很自豪的,自己就是傳說中的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
當然了,只打魚肯定是不行的,因為這個漁陽,它的這個海岸線實在是太短了。漁陽郡的地形,是一個條狀的,有點像是一個豎著的平行四邊形,左右窄,上下寬。
漁陽上接烏桓,下臨渤海。所以下一個開源的地方,就是烏桓。
烏桓這個破勢力呢,各自為政,不是所有人都聽那個丘力居的,對于這種游牧民族,劉征還是老一套“殺一批,打一批,拉一批”。不得不說,這個方法是真的好,萬金油。
當然現(xiàn)在是不可能搞烏桓的,而且也搞不過他們。劉征的目的是和他們交易。
交易的東西,那肯定就是粗鹽和咸魚了。賣給大漢其他地方的鹽,劉征還有點良心,得提純。至于賣給烏桓人嘛,我特么賣給你就不錯了,愛要不要,還特么挑三揀四?
這烏桓人呢,也是一群苦哈哈,看到劉征手下拉過來的大把大把的鹽,并沒有挑三揀四,而是爽快地拿下了,希望能以極為公道地價格和劉征建立起了長期的合作。
原因也很簡單,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跟著丘力居到處搞事,兩次南遷,不少烏桓人已經(jīng)習(xí)慣了大漢安逸的生活。而丘力居破壞了原來的交易線,斷了很多烏桓人的鹽,茶等物資的來路。所以這個時候,他們和劉征就如同干柴烈火,一點就著。
有了一南一北兩個糧食的來源,陳國糧食緊缺的狀況頓時大大的緩解了。原本躁動的人心也放松了下來。
但是問題還是有的,烏桓人反復(fù)無常,他們并不值得信任。這條補給線,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斷了。
這就不得不說到沮授了,眼看著劉征愁容滿面,沮授提出了一個妙計:向青州借糧!
青州是個好地方啊,兵多器銳,糧食充足。而青州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現(xiàn)在的青州刺史焦和,不會帶兵打仗,被黃巾打的節(jié)節(jié)敗退。
雖然黃巾的頭目張角投降了,而且骨灰現(xiàn)在都被揚嘍。但是卻并不代表著所有的黃巾都降了。太多的野心家加入了黃巾之中,導(dǎo)致黃巾軍到了后面已經(jīng)不受張角的控制了。所以現(xiàn)在像什么青州黃巾,黑山賊,白波賊都還活躍在大漢的江山上。
這青州黃巾就是這些黃巾殘部里面勢力最大的之一,而且,青州黃巾的帶頭人,是管亥。根據(jù)劉征的推測,這管亥怎么說也得是個練氣成罡的一流武將。青州不是沒人打的過管亥,但是顯然,這位青州刺史手下沒人打的過管亥。
而劉征現(xiàn)在手握大軍,只要派出一支勁旅馳援青州,那焦和怎么滴也得給點報酬吧,再說了,就算不幫焦和打黃巾,直接要糧,焦和也不會不給。
只不過人家沮授是個文化人,不好意思明搶,所以提出了幫青州剿匪,以此來換糧。再說了這剿匪剿多久,那還不是由劉征決定的,只要一直剿下去,那青州就得一直支付糧餉。
劉征一想,這特么可真是個好主意啊,不愧是沮公與!當即,劉征決定讓劉胤帶兵去青州剿滅黃巾。
但是劉征萬萬沒想到,就在這時,一個傳令兵突然闖了進來,打亂了劉征所有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