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族是非常注重實用性的種族,在他們長久地與世界作斗爭的歷史中,逐漸塑造了魔族的品質。
過分的苦難和生命本質的變化讓他們在這個充滿了魔力的世界里反而培養(yǎng)出了有些扭曲的科研精神,將物品的實用性視作最重要的衡量標準,并且掌握了一項非常珍貴的概念——控制變量法。
這個方法絕對是指引智慧生物走向理性的鑰匙,一切的問題都可以在無數(shù)次的控制變量法之后獲得最終答案,而魔族獲得了這種概念之后,就毅然決然地在全族的思想深處烙上了在另一個世界被稱為“科學”的印記。
在這個世界中,最適合研究的就是魔法。它幾乎是全能的,只要你可以構建出合適的法術,就可以達成自己的目的。它的威能幾乎是無限的,只要你投入的魔力足夠,最簡單的術式都可能破開天宇。
于是魔族在他們的蒙昧時代創(chuàng)立了“魔導科學”,實際上這個詞是作為一個完整詞匯存在,并沒有單獨將“科學”提出的可能。
第一代傳送門就是當時還很稚嫩的魔導科學在混沌時期的第一個劃時代產物,它的出現(xiàn)和魔族的科技水平沒有關聯(lián),是幸運降臨到魔族頭上,才讓他們擁有了這項遠超他們當時魔導科學技術水平的魔法造物。
在第一次母星大逃亡之后,魔族才有了沉下心來研究魔導科學的時間,他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復制足夠多的傳送門,可他們失敗了。
對比到沒有魔力的世界,這種傳送門至少是星際時代的造物,而當時的魔族,實際科技水平勉強對標鐵器時代,想要跨越時代建造傳送門,那樣的鴻運怎么可能再次降臨到這個種族頭上?
不過有第一座傳送門在,就像是在他們的道路上樹好了標桿,就等著讓他們追尋,這一件跨越時代的成品讓他們在前往星際時代的道路上突飛猛進,最終有了今日的繁盛。
在一開始,魔族族內又有許多種族的分別,雖然因為一同逃離母星,讓他們這些不太一致的種族不得不報團取暖,但說到確切的生活部分,卻又不得不分家獨居,各族管各族的事。
那時候,魔族想要出征,就得從各族中挑選軍隊,然后將種族不同、軍令不同、裝備不同,甚至連語言都不同的各部組合在一起,開戰(zhàn)的時候喊著各種奇奇怪怪的口號,作戰(zhàn)時揮舞著完全不一致的武器,一支部隊的士兵得擔心另一支不同族的部隊的士兵會不會誤傷到自己,一位長官得通過翻譯才能和另一位長官對話。
當時的魔族就是這樣,為了行政效率和生活效率,甚至是為了作戰(zhàn)效率,在魔族中推行同一種語言,并沒有受到族群的抵制,因為各族的智者都明白這樣做絕對是好事,并且從魔族的形勢出發(fā),他們必定要這么做。
然后這些智者們研究了一下,把統(tǒng)一軍備這一條丟到了廢紙簍里。
各族的生理結構不一樣,導致戰(zhàn)斗方式都不一樣,硬要統(tǒng)一軍備,莫不是把自己的手腳都砍了再去和敵人作戰(zhàn),誰要是愿意這樣做,誰就得先提出一件能夠符合各族戰(zhàn)士生理特征的裝備出來。
隨著魔法科學的迅速發(fā)展,魔族對外戰(zhàn)爭導致的魔法科技造物需求與日俱增,首先擺在臺面上的需求就是,他們需要解決難以組成戰(zhàn)陣的問題。
各族不同的現(xiàn)狀注定了魔族一直以來都有點各自為戰(zhàn)的味道,這其實是對士兵數(shù)量優(yōu)勢的極大浪費,如果可以在各種情況下利用各族的士兵組成戰(zhàn)陣,而不是僅僅只能使用同族的士兵組成戰(zhàn)陣,那魔族的指揮官就要樂開花了。
在龐大的需求下,魔族的研究人員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這些事上,最終誕生了能夠讓每一位合格的魔族士兵都連入戰(zhàn)陣的魔法工具。
而魔族的各族融合就是從那件工具出現(xiàn)后正式開始的。
使用這件魔法工具確實可以讓每一名士兵連入戰(zhàn)陣,但總會對一些種族士兵的戰(zhàn)斗能力造成限制。
魔族想要知道,究竟是將這種魔法工具推行全軍帶來的戰(zhàn)斗力提升更多,還是保留原先士兵戰(zhàn)斗能力,少量推行帶來的戰(zhàn)斗力提升更多。
事后證明,推行全軍帶來的戰(zhàn)斗力提升更多。
于是魔族犧牲了部分種族士兵的獨特戰(zhàn)斗力,將這種魔法工具推行全軍。
后來的后來,魔族就成了現(xiàn)在這樣,在三線的魔族軍隊中,裝備齊全的魔族士兵只有波特族因為太過特殊還保留著自己獨特的攻擊方式,而一線二線的魔族軍隊,只要裝備齊全,不論是哪個種族的士兵,攻防方式都是一模一樣的。
士兵身上的常規(guī)裝備需要測試多次才能推行,滅龍炮這樣的傳奇級炮臺更要好好測試一番才能列入軍備。
他們先造了一門滅龍炮,觀察它在魔族作戰(zhàn)需要的各種環(huán)境下的參數(shù),記錄了不少數(shù)據,并加以改進。
然后進行了激發(fā)測試,觀察了滅龍炮在持續(xù)提供能源并發(fā)動進攻的情況下究竟能夠堅持多久,又觀察了滅龍炮在充分冷卻后再發(fā)動攻擊的情況下可以有多長的壽命。
在他們對單門滅龍炮獲取了足夠的信息之后,他們將目光轉向了多門滅龍炮一齊開火的景象。
就像是鋁的歷史一般,滅龍炮在一開始也是無價之寶,整個魔族花了不知道多少年才將這一門炮從圖紙變成實物,再投入大量資源照著第一門滅龍炮的模樣做了一門新炮,所做的測試數(shù)量一口氣用廢了新炮,他們才去制造更多的滅龍炮。
兩門齊射,三門齊射,五門齊射,七門、十門……
最終測試的數(shù)據是千門滅龍炮齊射,造成的魔力亂流對魔族的魔導科學來說雖然還有些難以解析,但終歸還是在控制范圍之內。
于是他們放下了心,將滅龍炮歸入了軍隊的非常規(guī)常備武器。
直到今天的六千七百門滅龍炮齊射。

晉王孟伯仲
今日唯一一更。 最近還是好忙,忙到要落淚了。 新書雖然想法越來越多,但壓根沒時間動筆。 不過快要忙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