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李園的崛起,慢慢的,他來到了黃歇的對立面,并且,因為黃歇掌握著他的秘密,他還有了除掉黃歇之心,甚至豢養(yǎng)刺客,準備暗殺黃歇。
而這個機會很快也就到來了。
楚考烈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去世,李園果斷搶先入宮,還是帶人的那種,并且進宮后就把這些人藏起來了,藏到了一個黃歇看不到的地方。
作為楚國的令尹,楚王去世,黃歇當然也要進宮,但他此時還不知道,進宮的那段路,就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段路。
當黃歇來到李園安排刺客藏身的棘門時,突然,刺客從兩旁提刀而出。這架勢著實把黃歇這個七十多歲的老頭嚇到了,搞得他還沒來得及跑(也可能是跑不贏),就被刺客斬下頭顱,丟到門外。
李園做事雷厲風行,殺了黃歇后,順便還把他滿門抄斬,所以很快便掌控了楚國國政,接下來就是立自己的外甥熊悍為王,是為楚幽王。
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李園終于到達了人生巔峰,但他不知道,巔峰過后便是懸崖。
楚幽王十年(公元前228年),楚幽王去世,其同母弟熊猶被立為王,是為楚哀王。
那么謎團來了。
不是說楚考烈王不能生育嗎(我也沒辦法,《史記》、《戰(zhàn)國策》這兩本著作的史學地位那么高,它們這么寫,總不能視而不見)?那為什么除了熊悍外,他還會有其他兒子?難道李環(huán)在進宮生下了楚幽王后又跟其他男人搞上了?
我覺得這可能是微乎其微的,宮外的事情還不好說,但是到宮里去給大王戴綠帽子,這怎么可能(秦國趙姬那也是在老公死后,寂寞難耐才搞的破鞋)。
并且,真實的情況是,楚考烈王除了李環(huán)給他生的兩個兒子外,他還有不是李環(huán)生的兒子,比如熊負芻、熊啟等,這些都是今后會露面的,像那些打出生后就沒露過面的,那都沒法統(tǒng)計了。
所以事實是,我們可能被騙了。
因此,我想盡量的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還原一下真相。
首先聲明,對于看待歷史問題,我們只要注意一點,那就是歷史的大方向(在這一點上,《史記》和《戰(zhàn)國策》還是有一定原則的)。所以,我只挑點不影響大方向的細節(jié)講講,開心開心。
首先,李園確有其人,他在黃歇門下做過事,也不能排除這個可能。至于獻妹什么的,先打個問號,不完全排除。大的方向是,李園的妹妹成為王后后,李園借此迅速崛起,成為后起之秀,搶了黃歇的風頭,最后殺了黃歇,獨掌國政。
這幾點,都是沒問題的。
而問題在于史書為了把李園和黃歇的權力之爭寫得戲劇化一點,竟然給楚考烈王扣上了個不孕不育和綠色帽子,這就有點過分了。但是,他們在給楚考烈王扣帽子的時候,又留下了熊負芻和熊啟兩個BUG,搞得有點很難自圓其說。
那么現(xiàn)在,我就來把楚考烈王頭上沉重的帽子摘掉。
按照同樣出自司馬遷之手的《史記·楚世家》所記載,在楚幽王死后,繼位的楚哀王僅僅被立兩個月后就被他的庶兄熊負芻所殺,而這時候,李園的去向,卻沒有任何交代。
這里面問題就有很多了。
按照之前的說法,黃歇是在楚考烈王二十二年那次合縱伐秦失敗后被冷落的,而他幫楚考烈王尋生育之女也是在這段時間。所以按照最緊的時間來算,李環(huán)入宮生下熊悍最少也要是在一年之后,也就是楚考烈王二十三年。至于同是李環(huán)所生的熊猶,怎么說也要等到二十四年吧。
而史書又記載很明確,二十五年的時候,楚考烈王去世。那也就是說,按照這說法,此時的熊悍才兩歲,而熊猶只有一歲。
那十年之后,熊悍也就是十二歲,熊猶是十一歲。
十二歲的熊悍沒有兒子很正常,所以他死后立他的弟弟熊猶為王也沒問題。但問題是,一個十一歲的人是不可能深諳權術之爭的,所以可以肯定,熊猶能成為楚國的王,一定是有權臣的幫忙,而這個角色只有他的舅舅李園合適。至于兩個月之后熊負芻殺了熊猶,我想,他一定是在先解決了李園才動手的。
這里面又有一個問題了,按照之前的說法,熊悍是楚考烈王的第一個兒子,那么熊負芻就只能是熊悍的弟弟了。而熊悍死時才十二歲,那他的弟弟就算跟他同年,最多也就十二歲了。
一個十二歲的小孩發(fā)動宮廷政變,還除掉了當權十年的權臣,自立為王,這劇情,怎么說都不合理。
那么,我就讓它變得合理一點。
事實是楚考烈王并沒有什么不孕不育癥,并且,早在熊悍出生之前,他就有熊負芻這個了兒子。
至于這個熊負芻是不是長子或者嫡子,先放一邊,反正他應該不太受楚考烈王喜歡。
后來的事,就是李園憑借著黃歇的幫忙,成功把妹妹嫁給了楚考烈王,然后一番活動之后,李環(huán)又被立為王后,所以熊悍和熊猶也就成了嫡子。
直到楚考烈王去世后,李園為了獨攬大權,于是謀害了黃歇,立自己的外甥,楚考烈王兩歲的嫡子熊悍為王。
但很不幸,熊悍只活到了十二歲。
于是為了讓自己繼續(xù)把持國政,李園又立了自己另一個外甥熊猶為王。
在這個過程中,身為熊悍和熊猶老哥的熊負芻一直默默無聞,當然,他也不是什么都沒干。至少他在這十幾年間在不停積攢資本,籠絡朝臣,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所以當楚幽王死后,李園依舊力排眾議不顧國際形勢和楚國面臨的危機立年僅十一歲的熊猶為王時,這引起了楚國大臣集體的不滿。因此,有了群眾基礎的熊負芻才挺身而出,殺了李園和熊猶,自立為王。
這僅僅只是我個人的猜測,但是,只有這樣,才能解釋很多問題以及邏輯上的通順。
當然了,不管怎樣,楚考烈王走了,黃歇走了,楚幽王走了,李園走了,楚哀王也走了,現(xiàn)在負芻才是楚國的王。
來吧,面對秦國的暴風雨。
楚王負芻四年(公元前224),秦國在滅亡了魏國后,正準備順勢南下,滅亡了楚國。然而,就在選擇率兵滅楚的將領人選時,秦始皇卻犯起了難了。
很多人會問,這有什么難的,王翦不是在那里嗎。然而,退休在家躺在搖椅上的王翦拋來了一個你自己體會的眼神。
是的,兩年前在攻破燕都后,王翦光榮退休,現(xiàn)在,他是一個拿著養(yǎng)老金的退休干部。
秦始皇是個比較講究的人,人家退休了,所以也不好再差遣人家,當然,沒事的時候拜訪一下,當個顧問還是可以的。
人選不好定,但最終還是要做個主啊,這時,秦始皇想起了在燕國率領幾千兵馬就敢追逐燕國殘余兵力的青年將領李信。
但是,在正式任命之前,他還得探個底。
于是秦始皇召來李信,問到:“我想滅了楚國,要是讓將軍帶兵,要多少才夠???”
李信答:“二十萬足矣!”
好,將軍賢勇。但是,秦始皇并沒有立即任命。
在與李信交談完后,秦始皇又找到了王翦,問了同樣的問題。王翦一番思慮后回答:“沒有六十萬,恐怕不行。”
聽完,秦始皇倒吸一口涼氣。我的乖乖,秦國全部兵力也才七十萬,滅個楚國就要六十萬,家底都給你了。
但很快秦始皇就恢復了鎮(zhèn)定,對王翦說到:“王將軍老咯,不行了,李將軍年輕壯勇,他二十萬就夠了?!?p> 他二十萬夠就讓他去唄,王翦不再說話。
有了對比,秦始皇心里也就有了底,于是果斷任命李信和蒙恬(蒙驁孫子)為將,率軍二十萬,南下攻楚。
來到楚國,秦軍兵分兩路,李信率領一路軍進攻平與、鄢邑,蒙恬則率領另一路軍進攻寢邑,兩路大軍皆一路高歌猛進,大破楚軍。
而在楚國西部一番掃蕩之后,李信和蒙恬率領的兩路大軍又會師于城父,準備下一步行動。
看樣子正如李信所料,二十萬就足夠了。但是,戰(zhàn)場局勢千變萬化。
其實,就在李信和蒙恬以為在楚國可以如入無人之境的時候,楚將項燕(項羽的爺爺)正率領著楚軍精銳尾隨他們,之所以沒有發(fā)起進攻,無非就是在摸底。
而當秦軍的底被項燕摸清的時候,也就是楚軍發(fā)動總攻的時候,而當楚軍發(fā)動總攻的時候,也就是秦軍大敗的時候。
一連三天三夜,項燕都緊隨秦軍,直到機會來臨的時候,一聲令下。憑借著南方山丘地勢,秦軍騎兵不善作戰(zhàn)的優(yōu)勢,項燕大破秦軍,李信和蒙恬的兩個軍營都被楚軍攻破,致使七名都尉(中高級武將)戰(zhàn)死,秦軍大敗而回。
消息傳來,秦始皇勃然大怒,但很快他就冷靜了下來,趕緊跑到了王翦的老家去??匆娡豸寰鸵粋€勁的陪笑臉,說到:“都怪我不聽將軍的話,這李信果然扛不住?,F(xiàn)在楚軍一路向西逼近,將軍就忍心這樣拋棄我嗎!”
看著一臉真誠的秦始皇,王翦抬抬眼皮,說到:“老臣病弱體乏,不中用了,大王還是另擇良將吧!”
王翦也耍起了當年白起耍過的脾氣,但秦始皇不是秦昭襄王,他沒有一氣走之,而是一個勁的表示歉意并說到:“哎喲,將軍就不要說了。”
有時候撒嬌是很管用的,即便你是一個大男人,即便你是一國之君。
可惜當年秦昭襄王不懂,不過好在秦始皇很懂。
一句話,王翦的心就軟了下來。于是對秦始皇說到:“大王一定要讓我去,那也行,但我還是那句話,沒有六十萬人不行?!?p> “什么都不說了,只聽將軍的?!鼻厥蓟蕡远ǖ幕卮?。
帶著六十萬大軍,王翦自咸陽出發(fā),秦始皇親自為他送行,一路來到灞上。有意思的是,在這里,還發(fā)生了一段比較有趣的故事:臨別前,王翦向秦始皇請賜良田、豪宅、園林池苑等賞,而秦始皇則安慰他到:“將軍只管去就好了,難道還害怕我會吝嗇賞賜嗎?”
“話不是這么說的,你看我為大王東征西討的,就算功勞再大,但要想封侯賜爵,恐怕也是很難的。要是不趁著現(xiàn)在大王還算器重我,多要些良田家產,那我還拿什么給子孫后代?。 蓖豸逭f到。
“哈哈哈!”秦始皇聽完大笑不止,但未說一字。
離開灞上,與秦始皇分別后,王翦又多次派出使者前往咸陽,向秦始皇討要封賞。這行為,就連身邊的人都看不下去了,對他說到:“你也太過分了,要大王賜你那么多家產?!?p> “你不懂,大王這個人生性多疑,現(xiàn)在把秦國的兵力都交于我手,我要是不貪心點奔著為子孫置辦家產去,反而會讓大王懷疑我。”王翦說到。
哎,做人真累,退休了被你拉來。率兵出征,既要考慮行軍作戰(zhàn),又要考慮主上多疑。
好在王翦是個明白人,他還應付的過來。
聽說秦國舉全國之力來伐楚,這可把負芻嚇得不輕,于是他也舉全國兵力來抗秦。
然而,面對這個決戰(zhàn)的機會,王翦卻避而不戰(zhàn)。來到楚國后,王翦采取了筑營固守的策略。
面對楚軍的叫囂挑戰(zhàn),秦軍不為所動。
這就好玩了,到底是誰打誰?。抗シ角剀婇]而不出,守方楚軍卻是屢屢挑戰(zhàn)。
當然,王翦不覺得有什么問題,反正待在營寨里是挺舒服的,楚軍喜歡叫就讓他叫去吧。我們這邊每天不是泡澡就是吃火鍋,沒事的時候還跟士兵們玩玩游戲,不亦說乎。
就這樣,秦軍在楚國泡著澡,吃著火鍋,士兵是個個都養(yǎng)的白白胖胖的。但楚軍就沒那么好受了,風餐露宿的(時刻防備著秦軍,不好跟他們一樣筑營),在山里喂蚊子,實在忍不下去了。于是,一個念頭冒了出來---看這秦軍一時半會也沒有發(fā)起進攻的跡象,要不咱先動撤,回去修養(yǎng)一陣再來。
正是這個念頭,讓楚軍喂了這么久的蚊子變得毫無意義。
就在楚軍向東而撤的時候,王翦突然一聲令下,六十萬秦軍傾巢而出。于是在楚國的地盤上,四十萬楚軍落荒而逃,很快便被王翦收拾干凈。隨后,楚國各地便皆入秦軍之手,楚王負芻也當了王翦的俘虜。
楚國就此完了嗎?
是的。
但是,并沒有立馬退場。
戰(zhàn)國時期,各國紛紛變法,但不管是李悝、吳起還是商鞅,他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富國強兵,加強集權。
而事實也證明,那些變法的國家都是成功的,他們都曾一度興盛。但是,變法也是他們迅速滅亡的原因。
因為中央集權,所以在這些國家的領土上沒有自有封地的大夫,因此當秦國攻滅他們的中央軍,摧毀他們國家的建制后,便不會再有人對秦軍發(fā)起反抗。
但楚國卻是大不相同,在各國紛紛變法求強的大背景下,雖然楚國也有過吳起變法,但是與各國相比,楚國變法的阻力無疑是最大的(看吳起的下場就知道)。也正是因為如此,楚國的變法才沒有真正徹底。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直至戰(zhàn)國末期,楚國依舊保持著周王室當初的分封制。
而因為那些自有封地的大夫們擁有獨立的建制、賦稅、軍隊、城池,并且這些不受楚國王室的影響。所以當楚國王室中央軍被秦軍攻滅,國家建制被摧毀的時候,楚國并沒有像趙魏韓一樣徹底消亡,而是以大夫為單位依舊做著抵抗,比如項燕,他就是其一。
而要說起楚國最后的抵抗,有一個人就不得不提---昌平君。他就是楚考烈王的兒子,熊啟。
有意思的是,熊啟這個昌平君的封號還是秦國給的。
當年,秦國嫪毐舉兵反叛之時,在秦始皇的平叛大軍中,熊啟就是其中一員,而他當時在秦國的職位還是相邦。
是不是很奇怪,楚考烈王的兒子怎么會到秦國去做相邦呢?
因為,他從出生就一直在秦國。
如果還不明白,可以回想一下楚考烈王的經歷---在秦國做人質。
那好吧,就算如此,可他熊啟一個楚國人,怎么能在秦國身居高位呢?
因為,他的姥爺,是秦昭襄王,也就是說,熊啟是秦始皇的表叔。
這會明白了吧,還不明白的跟你捋一下---楚考烈王在秦國做人質的時候,秦昭襄王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然后生了熊啟(楚考烈王:早就說了我不是不孕不育)。后來楚考烈王回去了,而熊啟卻依舊還留在秦國。
所以說,擁有秦國王室血統(tǒng),出生在秦國,又沒去過楚國,這不就是一個地道的秦國人嘛(他自己也是這么認為的)。因此,他有本事坐到相國的位置,也就沒什么好奇怪的了。
當然,熊啟認為自己是秦國人,也僅限于在他沒有去過楚國之前。
不過在秦始皇看來,自己的表叔到底是秦國人還是楚國人,這還要根據(jù)情況來確定。比如說幫自己平叛的時候,他肯定是秦國人。但是在秦軍攻陷楚國舊都陳縣后,需要一個人前往那里安撫當?shù)匕傩盏臅r候,熊啟的身份(楚國人)又再適合不過了。
也許秦始皇還在為自己的變通而高興,但是他很快就會后悔了。
熊啟來到了楚國,很快便激活了體內的楚國基因,而項燕也是順勢擁立他為王,以此來號召楚地人民的響應。很快,項燕和熊啟便收復了陳縣,以及以陳縣為中心的淮南一帶領土,算是立了個山頭,繼續(xù)以秦軍對抗。
但是,這只是楚國滅亡前最后的掙扎。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王翦和蒙武(蒙恬他爹)再破楚軍,熊啟和項燕也全部陣亡,而淮南一帶也再次落入秦軍之手,楚國全境就此淪陷。
戰(zhàn)國七雄之一,楚國,就此出局。
而滅亡了楚國,王翦并沒有停止腳步,而是繼續(xù)率兵東向,來到越國舊地,平定了百越之君,在這里為秦國設置了會稽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