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仙俠

我繼承了一座荒島

第22章、椰子蟹配泡面

我繼承了一座荒島 豬肉鋪李屠夫 2139 2020-01-24 23:56:46

  帆船,以風為動力,是人類最古老的航海工具。

  一提到它,什么康達效應、伯努利原理……還有正頂風、近風航向、迎風角……一大堆讓人腦袋疼的專業(yè)名詞就蹦出來了。

  但現(xiàn)代帆船,尤其是輕型單桅帆船,駕駛起來并不難,也不需要理解所有原理和專業(yè)名詞。

  實際上手,達到升帆航行的基本要求會很快。難的是應對復雜海況,以及航行速度的提升。

  別看梁景拙只跟個土教練學了三個小時,但已經(jīng)初步具備沿岸航行的能力。

  他此時站在還沒升帆的邊架艇里,朝船上的芒達揮了揮手,示意可以挪開漁船了。

  隨著漁船緩緩離遠,梁景拙升起三角風帆,看了眼風向標,緩緩坐下。

  然后一手握舵,控制船體朝向,航行方向;另一手拉住控帆繩,通過松放繩,調(diào)整風帆角度,獲取最大風力。

  不像汽車方向盤、剎車,有電子助,輕型帆船的操舵和拉帆都是力氣活。

  不過漁民自用的邊架艇不追求速度,主桅桿更低,帆面更小,操控相對沒有那么費力和激烈。

  這時風速不高,只有2-3級,帆面微鼓,邊架艇順風但船速很慢。

  順風,當然不是巧合。

  勒瑪希所處海域,常年吹著西北風;于是芒達駕船繞了半圈,停在了島的西北方,如此帆船登島便是順風。

  所以梁景拙調(diào)整好船體朝向和風帆角度,還有閑情逸致,打量這艘邊架艇。

  主船體呈細長紡錘型,前后兩個尖頭都是密閉艙室,增加浮力,只有中間一段能坐人,里面艙壁固定著船槳。

  風平浪靜,對人類來說是好事,但對于帆船航速可不是好事。

  一個小時后,

  梁景拙看著前方的島嶼,感覺距離沒有任何變化。照現(xiàn)在這個時速,近20公里,恐怕要傍晚才能登島。

  果然,直到下午6點,梁景拙才通過主副島之間的海峽,從主島西側(cè)沙灘登陸。

  其實后面風速加強了,但一進海峽,風就被擋住了,他只能放下帆布,用槳劃了兩個多小時的船,這才靠岸。

  時隔10日,他再次踏上勒瑪希。

  芒達的邊架艇,船底裝有輪胎,拖上岸,并沒費多大力氣。

  將它綁在沙灘邊的棕櫚樹上,沒把船艙里甘比采購補給全部拿出,只拿了個戶外燃氣灶,便于梁景拙燒水煮面。

  沒錯,他在雷瓦島的超市買了食物和一些可供暫時使用的廚具,以在那一噸設備物資到來之前,不至于忍饑挨餓。

  然后又將行李箱提了出來,綁在一起,扛上肩便往島中心的火山洞府前行。

  沙灘離火山島直線距離大概四五公里,實際行程七八公里。這次已經(jīng)有軌跡,不會迷路。絕不可能像第一次從洞府離開到達沙灘時那樣,走足足三四個小時。

  梁景拙順著之前走出的軌跡向島中走去,途中撿了根木枝一路上敲敲打打,不為打草驚蛇,如此偏僻孤島別說蛇,連只老鼠都看不見。

  他主要想碰碰運氣,看能不能再抓到只椰子蟹。

  找了一路,天色已經(jīng)暗了下來,就在他要放棄時,終于在火山北坡,發(fā)現(xiàn)了動靜。

  樹下草地,一大片椰子蟹,正窸窸窣窣的四處覓食。

  梁景拙大喜,他在大溪地上網(wǎng)查過資料。

  椰子蟹雖是寄居蟹的一種,但成體基本無寄居物。它們白天基本待在洞里,晚上才出來覓食,壽命很長,因此生長緩慢,數(shù)年才能長至成體。

  這一大片兩三斤的成體椰子蟹,表明它們在勒瑪希島上,沒有天敵,食物充足。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族群。

  只要梁景拙不進行毀滅性捕殺,縱然每天都吃二三十只也無妨,這就是長期居住的穩(wěn)定蛋白質(zhì)來源。

  他也不客氣,揮棒直接敲死兩只,不擔心下頓,自然不用麻煩抓活的儲存口糧。

  用藤蔓串起拎上,梁景拙再次出發(fā)。

  一個小時后,梁景拙終于從火山北坡登上了圓環(huán)形山頂,天已入夜。

  他需要在黑暗中,扛著行李,從上百階垂直于山壁的木梯爬下,進到離火山頂五六十米的崖洞。

  上次沒帶行李的他放棄了,但梁景拙已經(jīng)有了運用靈氣增強自己力氣的經(jīng)驗,而且多了把電筒照明。

  這次他毫不猶豫,將椰子蟹綁在行李箱上后,便直接爬下了下去。

  五十米的垂直距離,說長也長,說短也短。不到半小時,梁景拙已經(jīng)下到位于半空的崖洞。

  “終于回來了!”

  梁景拙回想起自己這次繼承之旅,不由得感嘆一聲。

  有些迫不及待,想立刻進入靈氣充裕的八卦石室,煉氣修行。

  不過這一天,他只吃了早餐,肚子早就餓了。再說心神浮躁,也不適宜入定修行,他決定先填飽肚子。

  先從行李箱中,翻出一桶5L純凈水和泡面。水是在甘比群島上買的,泡面則是在大溪地的華人超市買的。

  接著擰開水瓶,一點點的將椰子蟹和買爐附贈鐵鍋,刷洗干凈。椰子蟹腿身拆解開,丟進干凈鐵鍋,鐵鍋裝得滿滿當當。

  他準備就在這個崖洞露臺上開火,空氣流通,廚余飯后的味道才能快速散去。

  眼睛掃了一圈,露臺上可沒有廚臺,空蕩蕩的。直接把爐子擺放在地上,放上鐵鍋,只倒半指深的水,開火。

  梁景拙就等它這么著半蒸半煮,拉起行李往洞內(nèi)走去。

  通過小段隧道,來到石室。離開七八天,洞中石壁干燥,洞中央的石臺自然滿是灰塵。

  撣去灰塵,將行李箱放上石臺打開。從里一樣一樣往外拿東西,多功能刀、充電寶、衛(wèi)星電話、牙刷、毛巾、泡面、調(diào)料……

  嗯?還有個木盒!

  梁景拙這是才想起,那是黃河留下的。

  打開是一個橢圓形石球,左看右看,就是顆大些的鵝卵石。

  沒在意,一并拿了出來。很快,行李箱里除了幾套衣服,再無其他物事。

  他將行李箱搬到地上,把臺上剛拿出來的各式東西擺放整齊,就拿了刀和兩包泡面朝煮蟹的露臺走去。

  遠遠就能聞到香味,走到戶外便攜式爐灶前,將蟹腿蟹身撈出,用刀解出蟹肉,疊放到鍋蓋上,碼成了一個金字塔。

  接著將鐵鍋中的汁液倒掉,洗凈加水,放上爐火,開鍋后放入泡面。

  然后將所有蟹肉倒入泡面,不一會兒,椰子蟹泡面完成。

  白嫩蟹肉比泡面還多,或許該叫椰子蟹泡面。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