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歷史上的選帝侯:
選帝侯是德意志歷史上的一種特殊現(xiàn)象。這個詞被用于指代那些擁有選舉“羅馬人的皇帝”權(quán)利的諸侯,即德意志諸侯中有權(quán)選舉神圣羅馬皇帝的諸侯。
選帝侯制度從13世紀中實行,一直到1806年拿破侖勒令解散、帝國滅亡為止。這一制度共實行五百多年,它嚴重削弱了皇權(quán),加深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初期有七個選帝侯,1356年,查理四世皇帝頒布了《金璽詔書》,確認皇帝由選帝侯選舉產(chǎn)生,并規(guī)定了具體的程序。七個選帝侯,包括三個教會選侯——科隆大主教、美因茨大主教、特里爾大主教,和四個世俗選侯萊茵-普法爾茨伯爵、薩克森-維騰堡公爵、勃蘭登堡藩侯與波希米亞國王。
七大選侯中,美因茨選侯是選侯召集人兼帝國攝政和首相,當無法確定國王人選時,美因茨選侯可以裁定國王的最終人選。世俗選侯以波西米亞選侯居首,其次是萊茵-普法爾茨選侯、薩克森選侯、勃蘭登堡選侯。
七大選侯除擁有選舉國王的權(quán)利外還擁有王室職位,三個教會選侯身兼德意志、勃艮第和意大利大議長。波西米亞選侯為王室膳食總管和司酒令、萊茵普法爾茨選侯是王室總管、薩克森選侯擔(dān)任元帥,勃蘭登堡選侯身任王室御前大臣。
《金璽詔書》進一步確認、擴大了選帝侯的權(quán)力:選帝侯在其領(lǐng)地內(nèi)政治獨立,擁有司法(獨立的、不準臣民上訴的最高司法裁判權(quán))、鑄幣、采礦、征稅等國家主權(quán)。
有沒有覺得這些很像中國西周時期的封建制度?天子分封疆土人民給諸侯,諸侯在各自的領(lǐng)土內(nèi)享有至高權(quán)力,而又對天子負有義務(wù),且需要在天子的宮廷中掛職。
神羅的異國版本只不過是披了個“選舉”的外衣罷了,哈布斯堡家族可是壟斷了皇位直到帝國消亡的……
是不是又覺得這一幕神似爛尾神劇權(quán)游的最后一集?
【打了八季給我整了個神羅出來.jpg】
且看接下來,在超凡的世界里,魔改的神羅是什么亞子吧,歡迎書友們在評論區(qū)討論!
PS:回家啦,明天恢復(fù)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