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三國對我下手了

第五十九章 備戰(zhàn)

三國對我下手了 驚蟄令 2058 2019-07-23 07:00:00

  “哦對,我怎么把這事給忘了!不行,得去趕緊看看他們進行的怎么樣了。”

  楊瀾說完就放下了懷中的憐月,快步走向馬棚。

  結果聽到身后憐月娘著急的大聲喊著:“那您和老爺們晚上還回不回來吃晚飯???”

  “晚上吃肉!好好犒勞一下那幾個家伙!”

  丟下這句話,楊瀾就趕緊將追云牽了出來,飛身上馬跑向城外。

  繞著整個城墻跑了一大圈,最后在東面城門處才看到了正在干活的眾人。

  魯大師和隨行的那幫工匠自是不用多說,讓楊瀾感到驚嘆的是鄧艾和荀彧兩人也都參與到了其中。

  只見二人正掛在半空中忙的不亦樂乎,身上還纏著根粗線繩。繩子上方繞著巨大的粗銅釘,結結實實的釘在夯土墻之中,以起到保護的作用。楊瀾猛的一看,還真有點像現在給高層擦玻璃的“蜘蛛人”。

  隨后見一眾工匠也都是以兩人為一組,拿著毛筆和一根根縫衣線的兩端,用于測量城墻缺失部分的大小長短。

  楊瀾不禁由衷贊嘆著古人的智慧,心說即便放到現代也并不落伍。尤其是魯大師,不愧為河北名匠,就這思維趕超了同時期的常人不知道多少倍!

  “主......主公來啦,要不要上......上來體驗一下飛......飛檐走壁的感覺,太......太爽快了!”

  鄧艾低頭看到楊瀾騎著馬正在下方與大家遙遙相望,半天也不說話,就想開個小小的玩笑逗逗他。

  “算了吧,我恐高!下午起床以后發(fā)現院子里沒人,當下讓我一通好找,最后還是聽憐月娘說了,才知道你們在這里修筑城墻。好好干!晚上請大家吃肉!”

  看著眾人頂著大太陽干了整整一天,中午飯都沒吃上,楊瀾心里也是頗為感動。

  “那文若就在此先謝過主公了!”荀彧在半空中做了個施禮的動作,結果一個沒留神身體失去了平衡,整個人四仰八叉的被吊在城墻之上起不來了。

  “哈哈哈哈!沒想到文若你還會表演高難度動作呢,原來練過雜耍吧!”

  楊瀾這么一說,眾人都好奇的轉頭看向荀彧,緊接著就發(fā)出了一陣陣笑聲。

  就這樣,在一片歡聲笑語之中,以魯大師為首的眾多工匠開始了轟轟烈烈修建城墻的工作。

  在楊瀾將三千人合理的安排之下,伐木、鑄造鐵籠、以及起重器部件的開發(fā)都進展的非常迅速。

  雖然超出了當時預計的七日之限,但也僅僅只用了十天,就將所有修筑城墻能用到的器械全部建造完畢。

  后來魯大師將第一臺“吊車”組裝好之后,還第一時間就通知到了楊瀾,并且邀請他過去檢驗勝利的成果。

  “大師,你說這玩意能行嗎?我這心里怎么七上八下的?!?p>  楊瀾在去的路上還擔心著這所謂的吊車能否真的管用,想著即便魯大師是有名的河北巨匠,但對于一個兩千多年前的人來說,這個任務還是太過于艱巨了。

  “雖然老朽以前也沒制作過這么復雜的東西,但是不知道為什么,這次與上回建天車的感覺完全不同,心里好像非常有信心?!?p>  楊瀾瞬間就明白了魯大師所講的話,心說還不是因為大先知的緣故,才讓平常里謹小慎微的魯大師也擁有了蜜汁自信。

  結果等到了城墻之下看到吊車的時候,楊瀾就秒懂這蜜汁自信是從何而來了。

  就連他這個可以說對機械一無所知的人,都能隱隱感覺到這絕對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驚世之作。

  而且看起來也并不復雜,無非就是三大部分:吊臂、卷揚機(用卷筒纏繞繩索提升或牽引重物的輕小型起重設備)、和底部的托盤。

  吊臂是由一節(jié)節(jié)木架穿插連接而成,每節(jié)的連接處也都用釘子牢牢釘死。吊臂上方是一個個排列有序的輪組,輪組凹槽處嵌有粗線繩,繩子的其中一端用于吊起沉重的物體,而另一端則連接在托盤上方的卷揚機上。

  卷揚機分為兩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兩個巨大的木樁,豎插在托盤上。而木樁又分為上下兩個部件,下方的部件是一個嵌著八根木棍的大圓盤,而上方則是巨大的木質齒輪。

  當人們用手推動木棍轉動圓盤時,齒輪由于和圓盤在同一根木樁上,當然也會隨之轉動。齒輪又咬合著上方的卷筒,卷筒內的線通過吊臂頂端的輪組減力,從而達到用極少的人力就能升降沉重的物體。

  在托盤的后方還有兩個小型的卷揚機,道理也是一樣的。不過它的線是用來固定在吊臂本身的木架上,當轉動小型的圓盤時,就可以直接操作吊臂的高低。最高時能達到將近二十丈(四十米)左右,有兩個上艾縣城墻那么高。

  托盤的底部左右各有四個輪子,但并不能靠機械來轉動,也是唯一最麻煩的地方:吊車整體的移動需要靠大量的人力推動來前進或者后退。

  “大師,吊車這塊我也觀察的差不多了,應該是沒什么問題。您能不能先給我講講,地上那些用粗線編織而成的網兜是干嘛用的?!?p>  楊瀾從剛才來到這里,就瞧見到處都是大小不一的粗線口袋,這讓他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

  魯大師哈哈大笑起來,拍了拍楊瀾的肩膀說道:“這玩意可是好東西,說起來我還是從您這得到的啟發(fā)呢!”

  “哦?此話怎樣?”楊瀾暗自笑著,心說我就喜歡你這舉一反三的勁頭。

  “您不是讓我鑄造鐵籠嘛,老夫就在想如果要把鐵籠放在凹凸不平的城墻之上,那必定要將多余的土夯鏟除整齊才行,這樣既費時又費力。但若是將細小的石塊放入網兜之中,而網兜形狀又能多變,自然就可以很順利的填補鐵籠涉及不到的地方,如此一來便能大大減少修建城墻的時間,您覺得呢?”

  “魯大師真乃神人也,哈哈哈~”

  楊瀾其實也懂這些道理,但如若真的想運用到生活當中,那就是另一說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F在“器”都已經完成了,剩下的就看能在多少天將城墻修好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