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都市

我的農(nóng)業(yè)時代

第三十章:算賬

我的農(nóng)業(yè)時代 談古不論斤 2061 2019-07-06 12:00:00

  忙忙碌碌,一直到八月初十這天,人才少了很多。

  一整天,也就來了二十多個客人,江啟楓家一下子清閑很多。

  “我看明天應(yīng)該沒什么人了,咱們將自己家的月餅一做,就可以封火了!”

  吃過晚飯,江啟楓與李芬商議道。

  “看情況吧!”

  李芬正忙著收拾碗筷,沒有功夫搭理江啟楓。

  見此,江啟楓只能轉(zhuǎn)身和孫銘聊起了地里的情況。

  農(nóng)村嘛!

  婦女就愛聊些家長里短的事情,男人則喜歡聊些地里的事情

  比如親戚朋友之間來往,寒暄過后往往會談今年地里的收成如何,用了哪些農(nóng)藥和化肥,明年計劃種什么作物等等之類的事情。

  江啟楓和孫銘兩人之間聊的也都是這些!

  等到了第二天,除了村里的幾戶人家過來之外,并無外人再來。

  等到了下午,見家里徹底無人再來,江啟楓就從自家屋子的面缸里用瓢挖了一大盆面粉,開始和起面來。

  又忙活了一個小時左右,自家的月餅終于出爐。

  等晾涼了之后,江啟楓從屋子里拿出一個干凈的紙箱,下面放一層油紙,就往里面盛起月餅來。

  盛了大概有二十多斤月餅,江啟楓將箱子封好,抱出屋子,對孫銘道:“孫銘,這是你家的月餅!”

  “有點多了吧!”掂量了一下紙箱的重量,孫銘皺著眉頭說道。

  孫銘家里只有孫銘和江萍兩人,這么多月餅估計要吃到猴年馬月了。

  “多什么?給了你二十多斤,現(xiàn)在家里還剩五十多斤呢!”江啟楓卻不以為意。

  孫銘幫了自家十多天的忙,沒給工錢,所以在月餅上江啟楓自然不會苛刻。

  “那好吧!”見江啟楓這么說,孫銘也不再多說什么。

  又說了一會兒話,孫銘就騎車離開了下洼村。

  十多天沒著家了,自然歸心似箭!

  而江啟楓這邊,簡單的收拾了一下自家的院子,就回屋拿起算盤‘啪、啪、啪’的算了起來。

  “怎么樣?”

  外面忙的差不多了的李芬回屋歇息,看江啟楓真正算賬,就上前問道。

  “還行,一共賺了一千二百塊錢,沒白干!”江啟楓算了最后一筆,抬頭向李芬說道。

  “江蕓店里寄賣的五百斤月餅算了嗎?”李芬又問。

  “當(dāng)然沒有算進去!”江啟楓回道,“如果將那些也算進去的話,這些天可真就白忙了!”

  也是,起早貪黑、累死累活的忙了十多天,半條命都快搭進去了,如果只賺了三五百塊錢,自然是不值得的。

  “那江蕓那邊的月餅?zāi)苜嵍嗌??”李芬又問?p>  “大概有六百多塊錢吧!”江啟楓回道。

  “那這一算,還是直接往外賣劃算壓!”

  “可風(fēng)險也大!”江啟楓說道,“難道你忘了四年前,咱們家差點連最后一點家底都賠進去的事情了?”

  “還不是你一心貪多,結(jié)果賣不出嗎?”李芬撇嘴道。

  “也是!”對此,江啟楓沒什么好說的。

  “一千二加上六百,得有一千八百塊錢,這些天也算沒有白忙活了!”

  十多天賺了一千八百多塊錢,李芬的眼睛開始笑瞇瞇起來,也不感覺腰酸腿痛了。

  至少,要比在地里種田劃算的多。

  各家各戶都有一筆賬,李芬自然也不例外。

  就拿下洼村這邊來說。

  在九二年,小麥的收購價格在四毛五左右,而一畝地的小麥產(chǎn)量在八百斤到一千斤之間。

  如果按照一畝地一千斤來算的話,小麥一畝地的收益也就四百五十塊錢左右。

  江啟楓家有五口人,一共有九畝多地。

  就按照十畝算,小麥一年的收益也才四千五百塊錢。

  而這四千五百塊錢之中,還包含著種子、化肥、農(nóng)藥、澆地、耕地、收割時候的各項開支。

  算下來,這十畝地的凈利潤,也就不到兩千塊錢。

  即便在算上秋作物的玉米、花生、棉花、大豆等,一年下來的凈收益也不會超過四千塊錢。

  特別是夏天的時候,農(nóng)田里花錢簡直就如流水一般。

  就單今年的這個夏天,江啟楓就買了大概五六百塊錢的農(nóng)藥。

  沒辦法,地里的病蟲害實在是太厲害了。

  特別是棉花,如果一周不打農(nóng)藥,基本上棉花枝干上都看不到葉子。

  所以今年夏天的時候,江寧三姐弟就有了一個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wù),那就是去地里抓蟲子。

  即便到了農(nóng)歷的八月份,棉花已經(jīng)開始成熟,可其他還在成長的農(nóng)作物上還是爬滿了蟲子。

  特別是白菜和紅薯。

  這天下午,李芬還特意去地里看了一下,自家地里的白菜竟然沒有一片好葉子,都被蟲子咬得一個比一個爛。

  “看來今年的白菜是賣不出去了!”看著地里的白菜,李芬的心情十分糟糕。

  白菜如此,紅薯地里自然也不例外。不止江啟楓家的地理如此,下洼村,乃至整個咸安縣的農(nóng)田里都是如此。

  至于別的地方是不是也是如此,那就不得而知了。

  眼看就要過中秋節(jié)了,八月十三這天,趁著也是周末,李芬?guī)е瓕幗愕苋巳ツ锛易哂H戚。

  至于江啟楓,則是開始忙活地里的農(nóng)活。

  棉花要摘,玉米也熟了,過了八月十五,花生也該收了。

  一眼看去,到處都是農(nóng)活。

  在九十年代的農(nóng)村,走親戚的時候,家里有條件的開拖拉機,沒條件的騎自行車。

  如果說連自行車都沒有的,那就只能靠兩條腿了。

  江啟楓家今年雖然新買了一輛自行車,可李芬并不會騎。

  或者說,李芬才剛學(xué)會騎自行車沒多久。

  再加上,家里的三個孩子跟著,一輛自行車也帶不了。

  所以李芬只能靠兩條腿走路了。

  當(dāng)然,還要拉著自家的手拉車。

  江南不用擔(dān)心,可江寧和江容的年紀(jì)都還小。

  李芬的娘家距離下洼村有七八里地的路程,但靠兩條腿,只怕累壞了,江寧、江容姐弟倆也走不到。

  八月十三這天上午,李芬拉著自家的手拉車,上面放著十多斤的月餅,另外又從村里的代銷點買了一包紅糖并一包餅干。

  江寧、江容姐弟二人坐在車上,大姐江南在后面推著,就這么著直接出村口,向娘家方向走去……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