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打竹排,塞外曲
“小女子為凌霄先生演奏一曲!”
董璇子盈盈行禮,緩步走到草坪中央。
王宇注意到這一次董璇子選擇的樂器是古琴。
在現(xiàn)代,古琴幾乎已經銷聲匿跡,古箏卻大行其道,美麗文雅的女子攤上一曲古箏,往往會引來不少關注。
但是在大宋王朝則不同。
古箏聲音雖然相較古琴明亮華麗,但多用于歌姬演奏,在樂器中有些“低賤”。
古琴則是文人雅士的玩意,音色明凈渾厚,風格古樸,清心雅正,君子六藝中就有琴之一項,雖然聲音不如古箏多變,卻顯得高雅。
王宇瞬間了然了董璇子的心思,這是怕自己看低了她。王宇點頭微笑,卻并未說出來,倚在靠椅上做起安靜的美男子。
董璇子纖指細長,撫在琴弦上輕挑慢抹間琴聲雨打芭蕉般響起,董璇子張口唱道:“打支山歌過橫排,橫排有奴哥哥在,妹有山歌一條河,哥想聽歌劃船來……”
董璇子的聲音甜糯,音調清遠悠長,隨著江水拍岸聲響如萬千百靈飛舞于大江之上。
王宇聽著不禁點了點頭,先不說詞曲、伴奏如何,只憑這嗓音、唱功,董璇子就應當處于最會唱歌的那一小撮人。
“該我了,該我了!”
元寶兒如同想要炫耀的孩子般,待到董璇子歌聲一停,就拿起了自己的琵琶,飛快的彈了起來。談的曲子卻與董璇子完全兩個風格,竟然是《塞上曲》,甚至彈著、彈著還抱著琵琶跳了起來。
待到元寶兒一曲終了,還未等王宇開口,元寶兒就問道:“我和董姐姐誰的技藝更好?”
說話時,元寶兒一手提著琵琶,一手掐著小蠻腰,不經意間竟然露出小女兒嬌憨之態(tài)。
王宇目光含笑看看寧靜而坐的董璇子,又看看站在草地中央跳脫的元寶兒,微微一笑,“你上躥下跳的就像只猴子,竟然還想著如昭君出塞一般——釣金龜婿?還是留在金陵跟我混吧!”
隨著王宇的話語,場中瞬間凝滯,旋即董璇子不可遏制的笑了起來,而元寶兒則氣嘟嘟的鼓著腮幫子道:“不過就是想考較一下你的音律么,憑什么說人家是猴子?哪里有人家這般好看的猴子?”
王宇……
這姑娘也是性格外向、歡快的主!
“寶兒,你這可是自找的,誰家彈奏《塞上曲》時還要配上驚鴻舞?你這也太不搭了吧!”
董璇子嬌笑著解釋道:“寶兒,你還是彈奏一曲最拿手的琵琶行給王大哥聽吧!”
董璇子對王宇的稱呼,從凌霄先生、凌霄公子,到王大哥,不知不覺間更是親近了,悄眼望去,卻見王宇并未介意,心中不禁有小小竊喜。
元寶兒繃著小臉兒,視線在董璇子和王宇身上逡巡,突然兇巴巴的怒道:“好吧,別人要聽人家的琵琶行可是要百兩紋銀,今兒就免費給你們聽了!”
元寶兒性情很跳脫,很活潑,宛若鄰家小妹,與表現(xiàn)的有些文靜的董璇子湊在一起倒是相得益彰。
元寶兒在演奏琵琶行時,倒是安靜下來,全神貫注的彈奏著,董璇子在中途加了進去,用琴聲相和,一曲終了,縱然江邊微風徐來,兩人倒是都額前見汗了。
在元寶兒懷中琵琶響起時,就有不少踏青的讀書人趕了過來,在不遠處駐足凝聽,見到曲聲止歇,方才上前見禮。
“小可是蘇州錢文樂!見過董大家,見過元姑娘!剛剛聽到兩位大家聯(lián)手彈奏,真可謂余音繞梁,三月不知肉味……”
“在下乃是鄱陽方飛鴻,見過兩位姑娘,見過這位公子!有幸能聽到兩位姑娘彈奏,真真是不虛此行!”
之后又有十余位書生向著董璇子、元寶兒見禮,禮數恭敬,態(tài)度謙和,有些人顧及到王宇是兩位女子的同伴,打了聲招呼,更多的則是直接把王宇忽略了,眼神卻落在兩位姑娘身上拔不下來。
此時的青樓才女,按照類比,應該跟后世的女明星差不多,不僅姿容秀麗還要多才多藝,董璇子、元寶兒更是青樓名妓中的行首,自然從長相、身段、技藝上都能做到讓人賞心悅目。
一群書生,眼睛眨也不眨的欣賞著兩女美色,卻是很容易理解,后世粉絲見到自家偶像都是這德行。
“我等后學末進,拜見凌霄先生,見過兩位姑娘!”
十余位氣喘吁吁的書生趕了過來,卻是恭敬的向王宇行禮,至于明媚動人的董璇子、嬌憨可愛的元寶兒竟有視而未見之感。這些書生卻是從秦淮河春風閣、天然居等處一路追過來的。
“什么?足下竟然是凌霄先生當面?”
剛剛只知道看姑娘的書生們頓時大吃一驚,看向王宇頗有見到真佛不相識之感。
“各位好!”
王宇對眾人點頭示意,微笑指著望江亭道:“各位,接下來有好戲可看了!”
隨著王宇手指處,透過柳樹枝條,眾人便看到一個個金陵知府的仆役如同空中飛人般在空中飛舞,領命阻止其他人靠近望江亭的馬書吏更是凄聲哀嚎著在空中、地上往復運動,一上一下如同在玩蹦床。
隨著咔嚓一聲巨響,片刻之后,一匹棗紅色駿馬快逾閃電打馬沖至近前,曹櫻僅憑雙腿控馬,怒目看向王宇。
王宇自然是看到了面含怒色的曹櫻的,只是王宇的目光猶自在遠處一上一下不斷哀嚎的馬書吏身上,把馬書吏一擲四五丈的,竟然是曹十三娘,那個身高八尺,腰圍也是八尺的女漢子,她的力量也忒大了吧。
“哼!”
看到王宇無視自己,曹櫻一聲冷哼,右手中大錘竟然旋轉飛出,朝著王宇一側砸來。
曹櫻想著要讓王宇嚇一跳的,誰知自己卻被王宇嚇了一跳。
待到斗大的八棱紫金錘帶著嗚咽的風聲飛到近前,王宇只是眉頭輕蹙,揮手在錘頭輕輕一掃,足足有兩百斤分量的大錘竟然改變了方向直接落到了江邊去。
四兩撥千斤,乾坤大挪移,不外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