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中(九十七)
“哦,真的是厲害的推理啊……”高官大人在法官席上面唏噓道。
面對于張不凡的推理過程,從量和質(zhì)來說,已經(jīng)是遠超魔都大學的參賽選手很多了,這一點這里的很多人都是可以預料到的。
這個東西就好像是鐳射炮大戰(zhàn)蚊子和激光劍對決原始人一樣層次都不一樣了,畢竟張不凡不去關(guān)注對手的具體情況,并不意味著臺下這些觀眾不會自己主動去找一下信息。
然后之前的比賽一出來,屬實是沒有睜眼瞎的人都知道了比賽的勝負應該是什么樣子的了。
反而要是說如果張不凡這邊不盡人意,那才是真正的出人意料了,就好像是小說的結(jié)尾來一個強行機械降世或者是說這些東西僅僅是一場夢一樣,充斥著惡趣味。
張不凡剛剛可以說把自己的推理過程都交出來了,哪怕是之前的那個李儼的案子一并說出來了。
只不過有一些東西只能夠心知肚明,卻不能說出來了,就比如說那個里世界的事情,這個原則張不凡還是說遵守的。
就像是之前一樣,涉及到里世界的東西都有進行和諧化處理,這一點他之前就是那么做了,不然的話,估計自己都還沒有出這個大門,某一個南宮銘就要過來了。
就像是之前所說的,人們不需要事實,只需要一個合適的真相,這個更是為了這些人好,張不凡這一點心里面還是有數(shù)的,所以說來之前就已經(jīng)是構(gòu)想好了。
李儼的事情是因為涉及到那個百鬼眾了,而那個百鬼眾的組織在之前那個案子里面,因為張不凡的努力變成了一個東瀛的黑幫性質(zhì)的東西。
當然了,真的是細究起來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不僅僅是那么簡單的東瀛組織,畢竟都可以干出之前那個案子里面那么多事情了,有這些能力了,怎么可能會是簡簡單單幾個字就可以形容的呢?
所以說李儼招惹到對方,從而出現(xiàn)了滅門的慘案,看起來好像是不正常的,實際上倒也是合情合理的。
雖然說張不凡實際上有一點懷疑,當初那個讓李儼滅門的那個幕后黑手很有可能根本就不是百鬼眾的人。
這個東西之前也是說過了,如果說真的是百鬼眾的人,或者是說身份不夠明朗的人,那么人家李儼不至于一點點防范意識都沒有。
所以說十之八九真的是和人家百鬼眾沒有直接關(guān)系了,但是硬說沒有關(guān)系也是不可能的,畢竟人家杜軒已經(jīng)是明確是百鬼眾的人殺死的,所以說繼承杜軒位置的以及負責調(diào)查杜軒案子的李儼找到的很有可能就是那個殺死杜軒百鬼眾的人的線索。
畢竟南宮銘這些人都知道這是百鬼眾的人搞出來的,因此不太可能針對百鬼眾的線索,而應該是具象化,針對于那個人。
但是這里面就比較奇怪了,這么說來的話,李儼那個案子的真正的幕后黑手應該是那個殺死杜軒的百鬼眾的人,但是如果說真的是這么一回事的話,他又是如何收買了一個李儼絕對放心的人呢?
要知道這個案子并不是在隨意大眾化的酒席上面完成的,而是接下來更加私人化的拍照上面完成的,肯定是十分信任的人才會出席的。
正常來說家人自然是無可厚非的,哪怕是沒有一點血緣關(guān)系的朋友過來了,起碼也得是交過命的交情或者是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日積月累的感情。
想一下別的事情,你都和人家李儼那么長時間的關(guān)系了,人家李儼逗那么信任你了,而人家李儼都那個時候身居有關(guān)部門的負責人了。
好端端的為什么要被那個人收買了呢?跟著李儼混,反舉報對面一手,打他應該措手不及,李儼肯定是更加器重你的,為什么要做出這種事情呢?
有一種“卿本佳人奈何為賊”的感覺,但是張不凡很快就想到了最有可能的原因了。
或許正常來說,自己的這個推理并沒有什么錯,但是這里面的矛盾又好像是沒有辦法化解的,因此顯得這里面的推理變得十分失敗了。
但是現(xiàn)在回過頭思考,這些矛盾真的是屬于對抗性矛盾嗎?真的是沒有一個可能性可以完美地解決這些所有的特異的地方嗎?
張不凡那個時候閉上了眼睛,回憶著自己推理的種種,有的時候檢查真的是比較困難的事情,畢竟這些東西都是你自己寫的,寫錯了還好,但是如果說沒有寫錯,而像是這種邏輯上面的問題,僅僅是依靠自己就很難了。
畢竟當初你之所以提出來這個邏輯,說白了也是自己心里面就已經(jīng)是被這個邏輯給說服了。
之前張不凡對于蘇警官的事情也是如此,因為可能是心里面的不愿意,所以說下意識的回避,因此遲遲都沒有想到。
而現(xiàn)在張不凡在經(jīng)歷了蘇警官的事情之后,回過頭看看之前自己的這個推理過程,有沒有可能像是蘇警官那個情況一樣,自己給自己套上了無形的枷鎖。
這一點就好像是我們談論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一百八十度的事情,都是默認這是在一個平面里面,但是事實上這個東西放在凹面或者是凸面都不成立了。
這種無形的下意識的枷鎖才是最難以排查的,而那個時候張不凡則是一步步細細盤算。
正常來說張不凡不會做這種事情,畢竟太麻煩了,但是那個時候張不凡剛剛好在警局里面,自然沒有手機這些娛樂的設備,如果說不做這個事情的話,那么真的是無聊死了。
所以說張不凡用一個最蠢最費力但是肯定是會有收益的法子,也就是枚舉法,一個個盤查,只能說功夫不負有心人,還真的是讓張不凡找到了之前自己給自己設立的無形的下意識的判斷。
這個最大的矛盾點在于百鬼眾的人和那個李儼無比信任的人不太可能是同一個人,甚至說連收買都可能性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