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場務,小船攔了過來,劉昌郝被驚醒,拱手道:“齊務頭,許久不見。”
韋小二與齊務頭打了好幾回交道,換成劉昌郝,卻是好久未見,不過齊務頭認識他,劉昌郝這張臉辨識度太高。他客氣地說:“原來是劉西坡。”
其他人或許不知道,場務打交道的就是各種商貨,鞭炮上的詩詞都鬧成那樣,場務里幾個務頭豈能不知道。據韋小二的說法,去年冬天場務里的人還不大清楚,春天第一趟鞭炮依然不清楚,直到前段時間端午節(jié)那批鞭炮,場務幾個務頭才變得客氣。
不是詩詞,而是劉昌郝的年齡,若真是一個老年隱士,我頂多不得罪你,問題是劉昌郝才十幾歲,萬一高中,又懷恨在心,自己這些人便慘掉了。
“齊務頭,我所運乃是甜瓜。”劉昌郝將他們請上船,揭開筐蓋說。
“如此早?”
“我用秘法使之提前上市。”
什么秘法,在宋朝是絕對不能隨便問的,劉務頭便說:“擾之,擾之。”
“你們是公差,何來擾之說法?!卑吹览?,瓜果蔬菜、糧食,以及普通的布絹,皆不能收過稅,但規(guī)定是規(guī)定,有多少場務在認真執(zhí)行宋朝的征稅制度?其實這個場務還行吧,劉昌郝自覺地搬了五筐瓜放在小船上。
只幾筐瓜,幾人也沒有在意,說了一聲謝,又駕船走了。他們這行飯并不是韋小二所想的,能拿許多好處,也不好吃,不但日夜風雨無阻,還要察言觀色,劉昌郝算是好的,交了一些稅,又給了一些好處,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問題是有些商貨主人來頭更大,不征吧,完成不了上司下達的份額,征吧,弄不好就會得罪一個貴人。
謝四娘說:“昌郝,你小叔父有功有過,功大于過。其家……”
關于小叔子,謝四娘一直不愿意提。
直到這時才漸漸釋懷,不但孔押司,連場務的務頭都十分客氣,若不是小叔子堅持讓自己進城看病,帶著兒子讀書,兒子那來的學問。
根源不是劉昌郝小叔,而是謝四娘本人,不過劉昌郝小叔錯誤也不小,若不是他喜歡雙陸,花家敢公開來搶人?
“阿娘,勿用擔心。去年春天,許多流民逃向洛陽就食,小叔父準備離井背鄉(xiāng),必探聽過,亦必隨流民逃向洛陽,隨后朝廷以工代賑,雖苦之,不會餓死人,且,洛陽去歲并無災害,一歲乃過,其家必安頓?!?p> 來到戴樓門,三艘船陸續(xù)泊好。
朱三將驢子牽上岸,系在一棵柳樹上,大伙開始等人。
一會兒,伍貴三人,以及各團行頭帶著好幾百個商販來到碼頭。
劉昌郝上岸,在朱三介紹下,與幾個行頭打招呼,幾個行頭同樣很客氣,人家是大才子,并不是鄉(xiāng)間沒見識的“田舍翁”。這是禮貌,瓜才是重要的,劉昌郝說:“你們盡挑之?!?p> 隨便你們挑幾筐瓜,幾個行頭沒有挑瓜,而是讓幾個商販去挑瓜,反正一起裝在筐內,大伙全看不到。幾個商販將幾筐瓜搬到岸上來,劉昌郝揭開筐蓋,將瓜從紙袋里倒在筐中:“你們先看品相,次將其切開,嘗其味道?!?p> 各商販已經看過了,不過再看一次,仍覺得很驚奇,不是好看,這時才四更時分呢,即便好看,這時也難以甄別其中的差距,驚奇的是這種包裝。不但包裝,甜瓜有大有小,可昨天經過甄別,每一個筐內所放的八個甜瓜必須差不多大,一旦倒出來,看上去更精致。
外表是一樣的,甚至拖了幾天,成熟度更高,顏色變深,比上次的瓜更好看一點。外表沒有異議了,劉昌郝拿來刀,將它們切成一瓣瓣的,大伙各拿一瓣品嘗。
“果然用秘藥秘法壅之,”一個行頭說道。
秘藥秘法壅之?劉昌郝扭頭看了一眼朱三,朱三咧嘴一笑。大家皆拿不準,與內行外行無關系了,果子行內行,行頭拿準了嗎?也沒有。為了多要價,朱三胡說八說,為什么這么早,為什么這么好看,為什么如些之甜,是用秘法載培的,還用了許多藥材壅之,成本高啊,價格抬不起來,就會虧本,虧本人家還會賣嗎?
前天朱三伍貴又說,你們不買可以,人家佃戶多,大不了多雇一些船,將船駛到城內賣。瓜果蔬菜自種自賣,果子行與菜行是不能干涉的,頂多數量多,會有一些城里的潑皮來敲一個小竹杠子,討兩筐瓜回去吃。但這是不可能的,不說劉家每一個人都快忙瘋掉了,就如眼下,來了好幾百個販子,也就是能分成幾百個地點賣,換劉家,能雇多少艘小船,分成多少地點出售?
但是果子行的人也不懂啊,種甜瓜是知道的,問題以前的甜瓜能這么早上市么,開地房,地房能種多少甜瓜,況且甜度能跟得上來?沒的解釋,那只好相信朱三所說的,用了秘法秘藥壅之,成本很高很高!價格太低,人家確實不會同意,談成了每斤十六文的價。
“甜乎?”
誰能說不甜?
一個老年販子說:“此乃真瓜王也。”
反正他活了那么大歲數,從未吃過如此之甜的瓜。
劉昌郝將一個標牌插到岸邊。
別看昨天摘瓜,事情也不少,為了簡化,每筐凈重乃是用阿拉伯數字寫的。如12·11,便是十二斤十一兩,若換成漢字則是,拾貳斤拾壹兩,那得寫多久?
去年劉昌郝用了阿拉伯數字做袖章,大伙才開始奇怪,但不久便知道它們的含義,越是不識字的人,接受越快。關鍵自家的人知道,這些販子不知道,劉昌郝插的標識,便是各個數字的漢字意思。
方法有些古怪,不過有大牌子在,容易對照??刹皇莿⒉抡f多少是多少的,繼續(xù)抽了幾十筐子稱。朱三不屑地說:“孟行頭,王行頭,蔣行頭,劉有寧乃三代積善之家,才情驚人,風評亦佳,豈會短你們斤兩?”
幾個行頭訕訕。
他們是生意人,非是士子,對劉昌郝也談不上什么仰慕,不過聽到一些劉昌郝的傳說。說是其品行高潔,淡薄名利,故不來京城與諸士子交流唱和。但不要說我不行,且看一首首詩詞像不要錢一樣往外掏。關鍵這些詩詞還限制在節(jié)日之內,若不限制,所作出來的詩詞該有多優(yōu)美。
然而名聲是名聲,生意是生意,該稱時還需稱的,不是很準確……商販所用的秤或斗升,有大秤小秤,大斗小斗,大升小升,短斤少兩是謂正常,不過劉家甜瓜的數量大,誰也不是傻子,“西坡居士”更不是傻子,是用了小秤,小的不多。
販子,能理解,那怕絲毫的便宜,也要想辦法占。劉昌郝也無奈了:“你們莫玩心機,每購十斤瓜,我少計半斤?!?p> 大伙又是訕訕。
他們用的是小秤,自己心中是有數的,按照官秤來,劉昌郝并未少,半斤又等于是白送的。
再無異議了,朱三叫來力行的人。
去年才開始劉昌郝未請團行的人,冬天鞭炮數量多了,惠民河河水也淺了,一淺,搬到岸上的距離便隨之增加,劉昌郝讓韋小二從力行雇人搬上岸。
也不是很貴,若是貨物貴重易碎,河水淺,要價會高一點,若是貨物便宜不易碎,河水深,要價會便宜一點?,F在一艘船只需七八百文錢,不過積少成多,每天下來,一個挑夫也能獲得三四百文的工錢,只是不太穩(wěn)定。因此劉昌郝譏諷梁得正他們胡鬧,即便做一個力行的挑夫,一年也能帶不少錢回來,梁得正他們混來混去的,混個啥?
劉昌郝看著,力行也有行頭,行頭負責發(fā)籌,每擔一擔上來,發(fā)一根竹籌,隨后以籌計工錢。三十幾個挑夫在他指揮下,井然有序,一會兒便將三艘船上的甜瓜擔上岸。
幾個果子行開始瓜分,每行需要多少,再到各行內各個販子進行分配。分配好后,劉昌郝、韋小二、武兆麟、朱三、伍貴七人看瓜筐上的重量,用石炭筆寫在白紙上。劉昌郝算起來快,幾乎前面寫在紙上,后面便心算出來,韋武六人算起來慢,幾個行頭看著幾人算賬的速度,心里又想,果然是才子,腦袋瓜子就是聰明。
算好了,付錢,才準裝車走,有的多,有的少,多少不要緊,有的遠,有的近,才是關鍵,天亮了必須將攤子擺起來,或者將店開打開做生意。但有團行,不用劉家的人擔心,遠的,由行頭做主,讓他們先走,近的,放在后面。劉昌郝想了想后來農貿批發(fā)市場的樣子,心說,團行也不是一無是處。
天蒙蒙亮了,還有幾百筐瓜,不是賣的,而是留給各個行頭與各行重要人物的好處費,不過這些人生意做的大,也買了不少筐瓜。十幾人將瓜一一搬上車,又與劉昌郝告辭?,F在也不好說什么,關鍵是白天,看它們是否好賣,是否在高價下依然好賣。
大伙松了一口氣,用毛巾沾著河水洗臉,劉昌郝又上岸買來早點,馬上船還不能走,劉昌郝要帶母親去看病。其他人繼續(xù)呆在船上,將錢看住,還有就是數錢。
宋朝不是一個地方鑄錢,每次,每個錢監(jiān)鑄錢重量、金屬含量皆不一樣。如宋神宗時所鑄的錢,每千文用銅三斤十兩,鉛一斤八兩,錫八兩,成重約為五斤左右。因建州產銅,建州錢監(jiān)所鑄銅錢添銅五兩,減鉛五兩。
所以銅錢那個亂,有的銅錢能重達五克多,有的銅錢僅重兩克多點,有的銅錢銅多,有的銅錢、特別是一些膽大私鑄的銅錢,鉛能比銅多。又有一些銅含量高、重量足的銅錢,讓膽大的人將其熔化,鑄成銅鏡銅盆等物。
由團行出面,好錢是沒有的,劣錢也不會拿出來,一枚枚數就是了,關鍵還有重寶,凡是印著重寶的銅錢,一枚當十文錢,其重量約為普通銅錢三倍,它的鑄造讓貨幣更加混亂,后來禁鑄,然而許多重寶繼續(xù)在流通中,這次也收到了重寶。不能當成十文錢,京城眼下各種重寶雖在流通,百姓認可的是五文錢。
不但錢亂,貫也亂,各個販子帶錢過來買瓜,有的是官貫,七百七十文,有的是市貫,七百五十文。雖然朱三他們一邊計算瓜重一邊監(jiān)督,難免地讓一些販子占了便宜。
劉昌郝也注意到這情況,對幾個行頭說,我每十斤又讓了半斤,甜瓜不是一次性交易,每年都有,貫上不要做文章了,下次一律改成緡,一串錢是標準的一千文,若是重寶,必須另外系串。太亂了,褚二哥他們必須呆在船上,重新串成標準的緡。
伍貴三人帶著抽解費回家,但不能休息,天大亮后,他們得到各個賣瓜的地方看是否好賣。
劉昌郝沒有馬上去帶謝四娘看病,先是上岸,碼頭邊上就有許多店鋪,劉昌郝買了好幾十匹彩絹,又買了一些其他的禮物,特別是各種零食,除了荊老五三個光棍漢外,家家戶戶都有孩子,這是必須的,每次劉昌郝來京城,都會買一些回去。買好了,送上船,才由朱三帶著去給謝四娘、蓋氏看病。劉昌郝讓韋小二、武兆麟也跟著來,以認一個門。
吃早飯,采購,耽擱了好一會,進了城,天光早就大亮,劉昌郝走了不遠,看到一家在賣自家的甜瓜,他走了過去。